中外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通讯丨“我们是音乐的使者”——记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英国首演
新华网· 2025-08-09 09:43
公司动态 -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于8月6日至7日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完成首演,开启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1] - 乐团在爱丁堡亚瑟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1] - 乐团成员平均年龄约35岁,来自多个国家,团队年轻有活力[1] - 乐团与德国管风琴大师汉斯约尔格·阿尔布雷希特合作演奏圣-桑《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2] - 乐团在爱丁堡市政厅举办八重奏文化交流活动[2] - 本轮欧洲巡演将持续至8月15日,还将在西班牙和德国的3座城市举办音乐会[3] - 乐团将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展另一场文化交流活动[3] 演出内容 - 乐团演奏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代表作《五行》[1] - 乐团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等经典曲目[1] - 乐团加演比才《卡门》序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2] - 乐团在市政厅演出穿插演奏中外曲目[2] 战略合作 - 本轮欧洲巡演由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3] - 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剧院联盟发起单位,将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 - 国家大剧院将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3] 市场反响 - 音乐会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2] - 爱丁堡市民亨利·罗丝表示深受感动[2] - 爱丁堡市副市长邀请乐团更多成员未来访问爱丁堡[2]
文化中国行丨在瓷器上写诗绘画 从长沙窑看唐代的生活美学
央视新闻· 2025-08-02 17:47
历史与工艺 - 长沙窑是我国古代毗邻湘江的大型民间窑厂,兴起于中唐,鼎盛于晚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1] - 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开创在瓷器上写诗文的先河 [1] - 釉彩装饰工艺将瓷器与诗文、书法、绘画有机结合,形成独特色彩与装饰 [1] - 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等,复合釉如蓝釉与绿釉结合 [3] - 2011年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文化影响与贸易 - 长沙窑瓷器曾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5] - 唐代长沙窑与国外友好交流,遗址发现波斯陶,工艺风格互补 [7] - 东南沿海、东南亚、北非等地沉船和城市遗址均发现长沙窑瓷器 [9] - 1998年国外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56000余件长沙窑瓷器,为一次性出土最大宗 [9] 现代传承与发展 - 长沙窑遗址已建成国家遗址考古公园 [11] - 当地通过陶艺小镇、非遗工作室吸引陶艺匠人和年轻人入驻,活态传承制瓷技艺 [11] - 长沙博物馆通过舞台剧等形式展示长沙窑历史,吸引市民游客 [1]
东西问|司徒建国:我如何看见并讲述“魅力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19:17
短视频行业与文化传播 - 英国视频博主司徒建国通过《司徒建国秀》栏目持续18年记录中国生活见闻,内容涵盖文化、美食、科技及扶贫等多元主题[3][13] - 短视频形式被证明是打破文化刻板印象的有效工具,其"微叙事"风格能直观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4][8] - 栏目通过微博等平台实现国际传播,2025年获评"年度微博旅游文化国际传播大V",显示社交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13] 中国内容创作市场特征 - 外国博主在华创作内容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3年出现IShowSpeed等国际名人访华拍摄热潮,形成新的内容创作风口[8] - 中国市场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地理文化多样性,包含56个民族文化和从沙漠到高科技都市的多元景观,为内容创作提供丰富素材[6][9] - 用户对真实中国内容的需求旺盛,司徒建国的乡村英语教学经历(2007年)和北京都市生活对比显示内容需兼顾城乡多元视角[3][4] 跨文化内容创作方法论 - 成功案例显示需避免政治化叙事,采用"具体人物互动"模式,如司徒建国与新疆居民的实景互动获得良好传播效果[10][11] - 创作者需保持长期在地观察(司徒建国扎根18年),通过持续产出建立信任,其内容覆盖从2008奥运期待到2022冬奥的完整周期[3][6] - 有效传播需结合本土平台(微博)与国际视角,内容需平衡文化展示(民族服饰晚会)与现代发展(科技体验)的双重维度[6][13]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网· 2025-06-28 04:54
中和韶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中和韶乐源自西周时期的雅乐,是一种融合礼、乐、歌、舞的典礼音乐,使用16种乐器演奏,讲究庄重、和谐、正统 [2] - 中和韶乐演奏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过程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2] - 中和韶乐被誉为"华夏正声",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北京中轴线的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故宫等场所使用 [2] - 中和韶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中和韶乐的传承与保护 - 天坛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和韶乐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成立神乐署雅乐中心,系统性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和韶乐 [2] - 团队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保存 [3] - 通过翻译古谱,将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转换为现代曲谱,使古代音乐得以重现 [3] 中和韶乐的推广与传播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和韶乐,如在天坛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展行进式展演,推出宫廷音乐专场、诗经主题专场等线上演出 [3] - 2020年至2023年,中和韶乐线上直播观看量从50万人次增长至2300万人次,实现大幅提升 [3] - 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多次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理念 [6] 中和韶乐的艺术与理念 -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创作,体现中正平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 [3][6] - 中和韶乐传递了古人对人与世界、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中华民族美好向往的艺术化体现 [5][6] -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中和韶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 [6]
开馆三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0:1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运营情况 - 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累计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1] - 拟将馆藏纺织品及金银器主题展览启动海外和内地巡展 已获多个博物馆合作意向 [2] - 2023年下半年将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莫卧儿王朝特展 [2] - 计划2023年11月举办古埃及文明展 正与埃及方面沟通文物挑选事宜 [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战略定位 - 依托香港多语言及多元文化背景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 [2] - 通过国际化团队双向引进世界文明瑰宝并推动中华文化输出 [2] - 持续获得故宫博物院及内地文博机构资源支持 [2] 未来发展重点 - 深耕传统文化与教育领域 采用创新方式吸引年轻受众 [2] - 通过巡展和特展形式激活中华文明传播力 [2]
文化新观察丨读中国 阅世界——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观察
新华网· 2025-06-24 00:20
行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展出22万种中外图书,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达成近4000项中外版权贸易协议 [1] - 图博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书展,通过书籍搭建多元文化沟通桥梁 [5] 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极推进外译和国际传播工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前沿》等外文版丛书,帮助海外读者理解中国发展 [2]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英国DK公司合作推出《伟大的世界文明 中国》,以全球视角展现中华文明 [2] - 中国出版集团《乡村振兴的维度》《中国方案: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 [6]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署集成电路技术丛书出版协议,推动中国先进技术走向世界 [6] 文化输出成果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达成20余项童书版权输出合作,包括《紫云英合唱团》等原创作品 [7] - 中国和平出版社推介《中国古典名著连环画》等优质童书,推动中国故事国际化 [7] - 接力出版社向42个国家和地区输出1900种图书版权,同时引进"巴巴爸爸"等国际经典 [9] 国际合作与引进 - 中国画报出版社独家引进"萤火虫"全球史书系,普林斯顿大学"罗氏档案"敦煌旧照首次国内展出 [8] - 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机构签约《潮北京》《中国书法之美》等图书版权合作 [13] - 中国—新加坡经典著作互译项目首批成果发布,包括《受戒(英文版)》等3部作品 [13] 行业活动与平台价值 - 图博会举办北京国际艺术出版论坛、世界童书论坛等千余场活动,促进海内外专家交流 [14] - "BIBF大使会客厅""翻译咖啡馆"等平台邀请刘震云、麦家等中外作家与读者互动 [10]
探访城市体育新名片——沈阳国际泵道公园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13:31
项目概况 - 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是东北地区首个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的泵道场地,占地4.58万平方米,设有9种不同类型的赛道,包括平地练习区、初级道、标准道等,满足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运动需求 [1] - 项目原址为废弃厂房区,设计师团队保留部分工业遗迹,将锈蚀钢架改造为赛道围栏,形成独特的"工业朋克"风格,并通过工业遗产展示廊将制造业历史转化为体育叙事 [4] 赛事运营 - 已承办2023年UCI泵道世锦赛预选赛、2024中国泵道联赛沈阳站比赛、2025年Velosolutions UCI泵道世锦赛中国区预选赛等多项国际赛事 [3] - 独创"赛事签证快通道"服务,为参赛外籍人员提供48小时过境免签便利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使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国际品牌酒店入驻率提升37% [3] - 成为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并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7] 城市转型意义 - 将体育设施深度嵌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后工业城市转型的参考样本 [3] - 通过改造工业锈带为运动秀场,传递城市开放包容的态度 [7]
“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人民日报· 2025-06-01 05:59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泰国等国的17支龙舟队参赛 [1] - 赛事吸引当地民众近万人现场观赛 [1] - 意大利"华人龙舟队"摘得专业组冠军 [1] 赛事组织与主办方 - 赛事由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和中德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主办 [1]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表示赛事初衷是为中德民间交往架起友谊之桥,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 [1] 文化意义与交流 - 龙舟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多元文化盛宴,比赛间隙有来自中国陕西、湖北以及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文艺表演 [2] - 柬埔寨驻法兰克福名誉领事查万·穆特称龙舟赛是友谊、团结与合作的象征 [2]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教练玛丽亚·罗兹认为龙舟赛促进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表示龙舟赛是促进中德互相了解的平台 [1] 参赛队伍与个人经历 - 德国乌尔姆多瑙龙队已连续两年参赛,教练玛丽亚·罗兹有20年龙舟经验,曾到访北京、上海与中国爱好者交流 [1] - 乌尔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姗姗与罗兹因龙舟结缘,携手组织参赛 [1]
法兰克福举办国际龙舟友谊赛
新华社· 2025-05-29 10:41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在德国美因河畔举行,吸引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17支参赛代表队 [1] - 赛事融合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现场鼓声雷动、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形成民间盛会氛围 [1] 参赛队伍特点 - 美国"欢乐之船"参赛队由60岁以上选手组成,被称为"银发军团",其参赛热情源于结识新朋友和体验新生活 [2] - 多国队伍语言文化各异,但在鼓点与观众呼声中协同挥桨,展现团结拼搏精神 [1] 文化意义与主办方愿景 - 龙舟赛作为端午节习俗,兼具体育竞技与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精神 [1] - 赛事为中德民间交往搭建友谊桥梁,主办方法兰克福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期待将其发展为年度国际交流品牌 [1][2]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指出,赛事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促进民心相通 [1]
古城珍宝传千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46
定州博物馆概况 - 定州博物馆新馆为仿汉代高台式建筑,设有6个常设展览,包括"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等[11] - 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7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堪称翘楚[12] - 特色藏品包括汉代中山王墓珍品、定州白石佛像、定瓷文物、佛塔地宫文物等[12] - 2024年接待观众超60万人次[20] 汉代文物珍品 - 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金器采用掐丝镶嵌、金粒焊缀等工艺,体现汉代金器制作最高水平[13] - 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高30.5厘米,是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出廓玉璧[13] -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由4块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是考古发现最早将人物、动物、景物合雕的玉器[14] - 刘畅墓出土银缕玉衣残留1000余片玉衣片及部分银线,博物馆已复原完整玉衣[14] 佛教艺术藏品 - 北齐白石透雕双思惟菩萨像采用透雕龙树背屏,是河北地区北齐石造像流行式样[15] - 白石胁侍菩萨像呈现优雅曲线美,开启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先河[16] - 静志寺塔地宫出土隋代七重宝函,包括石函、铜函、银碗、银塔、玻璃瓶等[16] - 鎏金铜天王像为晚唐五代金铜造像精品,彩绘木雕力士体现五代北宋精湛木雕技艺[17] 定窑瓷器珍品 -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高60.9厘米,是现存北宋早期最大的定瓷器物[18] - 北宋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口配鎏金银花盖,圈足镶鎏金银片[18] - 北宋定窑黑白釉瓷轿采用黑釉和白釉对比,人物刻画简洁生动[19] - 北宋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施翠绿釉,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珍品[19] 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 - 浅蓝色刻花玻璃瓶为10世纪伊斯兰玻璃器样式,体现中外文化交流[17] - 北宋琉璃葡萄为国产铅钡玻璃制品,以金属丝缀连成串[17] - 近年来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中山故事会"等品牌教育活动[20]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古钱币拓印、舞台剧表演等互动活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