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竹工艺品
icon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监督沉下去 竹笋节节高
行业规模与结构 - 竹笋产业年产值达11.8亿元 产业链涵盖生产加工销售全环节 具有资金密集和政策交织特点 [1] - 产业涉及土地承包 惠农补贴 项目审批等多个关键环节 涉企服务部门众多 [1] 政府监督机制 - 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局成立监督检查组 通过查阅台账 走访农户 大数据比对等方式严查资金挪用和吃拿卡要问题 [1] - 建立"码上监督"模式 企业可扫码直接反映政府部门扰企经营 执法不公等问题 [2] - 打通财政局 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数据壁垒 建立涉企收费资金监测模型 实现自动预警和账外账倒查 [2] 企业支持措施 - 纪委监委督促加快项目审批和用地保障 成功帮助当地企业解决8000吨笋壳处置难题 [1] - 监督保障推动产业增值空间拓展 开发元书竹纸研学游和竹工艺品非遗工坊等新业态 [2] 经济效益 - 竹笋制品带动相关农户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2]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4
桃坪村旅游转型 - 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坪羌寨[1] - 1996年成立演出队开启旅游开发,近30年发展历程[1] - "老寨重保护、新寨搞开发"模式,新寨拥有近3000张旅游接待床位[1] - 90%村民从事旅游业,交通改善促使从"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1][2] - 新增咖啡馆、旅拍馆、文创馆等业态,筹备定制剧目和研学项目[2] - 计划结合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文化推出多种主题游[2] 古路村业态升级 - 2024年因独特自然风光成为网红徒步目的地[3] - 爆红后游客量回落至日均3000人,仅为高峰期三成[3] - 首家咖啡馆开业6个月营业额破万元,餐馆进入"必吃榜"[4] - 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积累5万粉丝,直播销售土特产[5] - 开发农事体验和研学项目,"五一"游客回升至日均6000人[5] 竹艺村产业发展 - 2022年正式更名竹艺村,主打竹编非遗技艺[5] - 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带动80%农户就业,日收入100-500元[5] - 竹工艺品市场空间有限,计划转向竹家具等工业品[6] - 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竹产业空间拓展全球市场[6] - 同步发展竹文化,推动"竹编对话世界"品牌建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