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互方式更迭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车还要“反人类”多久?
36氪· 2025-11-11 09:51
电动汽车设计趋势的演变 - 电动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在提升续航和补能效率的同时,也引入了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元素,这些设计被部分用户认为存在“反人类”的体验问题 [1] - 特斯拉Model S在2012年定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基本产品形态,其带来的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成为行业后续广泛模仿的“三大件” [2] - 特斯拉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减少机械部件、采用主动智能来简化交互,实现未来主义的简洁线条和优雅交互,为自动驾驶汽车做准备 [2] 行业对特斯拉设计元素的模仿与演变 - 众多车企在捕获特斯拉的设计基因后,将其嫁接到自身产品中,导致一场设计突变席卷汽车行业 [5] - 在“取消物理按键”和“隐藏门把手”两方面,部分车企的做法被认为“青出于蓝”,例如有新势力品牌主打“0按键,全触屏”,将控制功能全部集成于触控大屏 [6][7] - 传统车企也未能免俗,例如奥迪A8将空调控制置于驾驶员难以一眼看全的斜下方触控面板,大众ID.4将车窗控制按钮从四个缩减为两个,丰田BZ3则通过分时复用让一个按钮控制四个车窗 [10][12] - 隐藏式门把手的差异化设计成为焦点,各品牌在开启方式上寻求不同,导致消费者面临上车不懂开、下车找不到、紧急时摸不着的困惑 [15][18] 设计变革背后的商业动机与实际代价 - 玻璃天幕的明面价值是开阔视野和明媚观感,实际价值是为被电池包压缩的垂向空间偷回头部空间,并用一整块玻璃取代天窗以兼顾降本 [19] - 触控大屏的明面价值是接入用户熟悉的移动设备交互生态、降低控制复杂度,实际对新车企和低端车型而言,能掩盖内饰设计布局的不足并利用过剩的LCD面板产能控制BOM成本 [19] - 隐藏式门把手的流行动机包括追求低风阻、仪式感和设计感,但也常伴随团队因循行业潮流而“偷懒”,避免挑战其合理性的吃力不讨好 [21] - 这些设计的代价被转移给用户:玻璃天幕导致头部空间更近、隔热差使车内更热;触控大屏缺乏触觉反馈,需驾驶员转移更多视线和注意力;隐藏式门把手牺牲了使用便利性、对恶劣工况的适应性及紧急状态下的可用性 [23] 交互安全准则的冲突与监管回应 - 汽车作为民用消费品中交互错误代价最大的品类,其交互准则长期以安全为绝对基石,关键高频功能需一键即达、支持盲操,门把手需醒目易操作并有机械冗余 [30] - 部分车企的触控大屏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改写了安全优先原则,将美观与便利置于安全之前,与用户原有交互习惯冲突,引入了新的安全隐患 [30] - 监管机构已开始行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宣布从2026年起要求特定功能配备实体按键才能获五星评级;中国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计划2027年否决隐藏式外门把手;美国NHTSA对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隐患发起调查涉及17万辆汽车 [31][34] 未来解决方案:混合与折中路径 - 监管机构采取了克制态度,E-NCAP仅要求喇叭、转向灯等关键功能实体按键,工信部也未否决电动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形式 [34] - 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在按键与大屏、机械与隐藏门把手之间二选一,而是不应在安全与便利中做选择 [37] - 未来解决方案可能走向混合模式:通过菜单设计合理的大屏与高准确率语音助手覆盖复杂、非标需求,少量实体按键承担高频关键功能;电动外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提供日常便利,同时配备符合直觉、不依赖电力的机械应急开门装置作为标配 [37] - 对于玻璃天幕,在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前,贴隔热膜成为车主的现实选择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