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藏式门把手
icon
搜索文档
隐藏式把手,终于要被砍了?
虎嗅APP· 2025-09-05 21:56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隐藏式门把手,是新能源汽车崛起后,一个绕不开的争议点,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设计师眼中科技与 美学的极致表达,另一面则是用户口中实用性与安全性的持续争议。 昨天 (9月4号) ,媒体"明镜Pro" 透露 ,有车企研发人士向其爆料称,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 隐藏式门把手。后续"将在法规中明确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 余"。 其进一步了解到的信息包括: 1. 本月将完成门把手强制性标准草案讨论; 2. 最终目标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 考虑到今年5月,工信部就曾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 见,可以想见"隐藏式门把手"的监管落地,已经进入了"迟早要落地"的阶段。本期车圈脉动VOL.11,我们就来 简单解析一下这一争议点的新进展。 风靡之下,争议何来? 3. 给一年的过渡期,2027年7月开始正式执行; 4. 还将会对于非标工况(包括各种事故场景)自动落锁解除进行讨论。 虎嗅汽车也向行业中求证了这一信息的真实性,一新势力车企向我们表示:早在今年7月,就曾召开过相关的 ...
隐藏式把手,终于要被砍了?
虎嗅· 2025-09-05 15:25
隐藏式门把手,是新能源汽车崛起后,一个绕不开的争议点,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设计师眼中科技与美学的极致表达,另一面则是用户口中实用 性与安全性的持续争议。 昨天(9月4号),媒体"明镜Pro"透露,有车企研发人士向其爆料称,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后续"将在法规中明确禁止全隐 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其进一步了解到的信息包括: 虎嗅汽车也向行业中求证了这一信息的真实性,一新势力车企向我们表示:早在今年7月,就曾召开过相关的国家标准会议,当时监管提出的是"必须增加 机械冗余",但当时并没有在会议上形成一致的意见和结论。 1. 本月将完成门把手强制性标准草案讨论; 2. 最终目标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 3. 给一年的过渡期,2027年7月开始正式执行; 4. 还将会对于非标工况(包括各种事故场景)自动落锁解除进行讨论。 这些形式虽然物理结构和开门方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很多"争议"。 考虑到今年5月,工信部就曾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可以想见"隐藏式门把手"的监管落地, 已经进入了" ...
继峰股份系列十一-中报点评: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海外盈利持续改善【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21 18: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5.2亿元,同比下降4.39%,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89.51% [3][10] - 2025年Q2收入54.86亿元,同比下降4.08%,环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808% [3] - 格拉默二季度贡献约2800万元正向利润影响,降本增效措施持续落实 [3][10] 盈利能力提升 - 2025年Q2销售毛利率14.39%,同比提升0.0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0.89%,同比提升0.30个百分点 [5][17] - 费用率变化:销售费用率7.91%(同比-0.76pct)、管理费用率3.34%(同比+1.10pct)、研发费用率0.62%(同比-0.24pct)、财务费用率1.93%(同比+0.57pct) [5][17]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受益于格拉默整合带来的降本增效措施 [5][25] 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展 - 乘用车座椅行业为千亿级市场,单车价值从4000元至8000元乃至上万元提升,目前外资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6]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座椅业务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去年同期8.97亿元),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去年同期-0.23亿元) [6][2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4个,包括德国宝马等全球型客户突破 [6][28] - 2024年全年交付座椅产品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 [27]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合肥、常州、芜湖、福州、义乌、天津、长春座椅基地已建成投产,宁波、北京、重庆基地建设中 [28] - 与格拉默在德国设立合资公司,拓展宝马等欧洲主机厂全球座椅业务 [28] - 格拉默继峰(德国)成为宝马乘用车座椅总成供应商,为欧洲市场开发前后排座椅总成 [28] 新业务发展 - 隐藏式电动出风口2025年上半年收入1.36亿元,受个别客户销量影响略有下降,下半年更多项目进入量产 [33] - 隐藏式门把手已获不同客户项目定点 [8][33] - 车载冰箱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7700万元,同比增长数倍(去年同期约2200万元),在手项目定点13个 [8][33] 行业与竞争格局 - 乘用车座椅80%以上市场份额被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佛吉亚、延锋座椅、麦格纳等占据 [30] - 本土民营座椅总成商规模较小,主要活跃在二级配套市场,具有成本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 [30] - 公司通过进入新能源车企供应体系,有望突破现有座椅配套格局,伴随国内造车新势力成长 [30]
继峰股份(603997):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海外盈利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8-21 13:24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5.2亿元,同比-4.39%,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189.51%[1][8] - Q2收入54.86亿元,同比-4.08%,环比+9%;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45%[1][8] - 扣非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808%,环比+12%[1] - 销售毛利率14.39%(同比+0.02pct),归母净利率0.89%(同比+0.3pct)[2][11] - 费用率:销售7.91%(同比-0.76pct)、管理3.34%(同比+1.10pct)、研发0.62%(同比-0.24pct)、财务1.93%(同比+0.57pct)[2][11] 乘用车座椅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84亿元(同比翻倍增长),净利润-0.63亿元(研发及量产费用前置)[3][19] - 累计在手项目定点24个,包括德国宝马等全球客户[3][20] - 单车价值量达1万元以上,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外资占据80%市场份额)[22] - 已建成7个国内生产基地,德国合资公司拓展欧洲市场[20] 新业务进展 - 隐藏式电动出风口:2025年上半年收入1.36亿元,获多个客户定点[23] - 车载冰箱:收入7700万元(同比翻数倍),在手订单13个[25][28] - 隐藏式门把手:获不同客户项目定点[2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5.9/10.3/13.9亿元(原6.60/10.34/13.94亿元)[26] - 2025E营业收入249.1亿元(同比+11.9%),2026E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75.8%)[5][26] - EBIT Margin预计从2025年5.3%提升至2027年9.1%[5] 行业分析 - 乘用车座椅为千亿级市场,单车价值从4000元向万元升级[3] - 新势力崛起加速国产替代,本土企业具成本与响应优势[22] - 智能电动化趋势催生隐藏式出风口、门把手等新产品需求[23][25]
战略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继峰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51%
证券日报网· 2025-08-15 20: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23亿元,同比略降4.39%,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包含已出售的ToledoMolding&DieLLC相关业绩,并非核心业务乏力所致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89.51%,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释放 [1] 业务表现 - 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4亿元,同比翻倍增长,主要受益于持续投入与市场拓展 [1] - 智能出风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车载冰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7700万元 [3] - 车载冰箱产品已有13个在手订单,隐藏式门把手产品获得不同客户项目定点 [3] 客户与市场布局 - 客户群体覆盖海外豪华车企、国内造车新势力龙头、传统高端合资车企与头部自主车企 [2] - 供应车型涵盖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版图从中国延伸至欧洲、东南亚 [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获得乘用车座椅项目定点24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959.4亿元至1006.4亿元 [2] 研发与技术 - 乘用车座椅研发人员较2024年年末增加约175人,累计申请专利180项,已授权103项 [2] - 提前布局座椅舒适性与智能化技术,抓住市场机遇 [3] 产能建设 - 合肥、常州、芜湖、福州、义乌、天津、长春等座椅基地已建成并投产 [3] - 宁波、北京、重庆座椅基地按计划投入建设,东南亚座椅基地已投产,欧洲座椅基地建设中 [3] - 与控股子公司GrammerAktiengesellschaft携手推进座椅业务全球化布局 [3] 行业与战略 - 业务拓展兼顾品类丰富与细节深耕,产品矩阵适配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 [4] - 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显示公司对市场需求判断精准,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4]
极简造车,凉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8 21:00
单踏板模式新规 - 工信部发布新国标要求乘用车出厂默认状态下单踏板模式不能使车辆完全刹停[2][3] - 新规将于2027年实施,给予车企两年缓冲期,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制动安全里程碑[4] - 单踏板模式仍可作为选项存在,但需用户手动开启并伴随持续光学提示[21][22] 单踏板模式发展历程 - 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第一代宝马i3,特斯拉2020年后通过强制推广使其普及[8][9] - 特斯拉数据显示单踏板模式可使城市工况续航提升15%-20%,Model 3标准版多跑80公里[11] - 支持者认为该模式减轻驾驶负担,城市工况下刹车片更换频率和轮胎磨损显著降低[12] 单踏板模式争议 - 32%车主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15%导致事故[13] - 清华大学测试显示长期使用者应急踩刹平均延迟0.3秒,百公里时速下制动距离增加8.3米[14] - 争议不仅限于国内,《消费者报告》指出该模式需要显著学习适应期且可能冲突肌肉记忆[17] 极简主义设计反思 - 隐藏门把手、全触控屏等极简设计在安全与体验拷问下显露退潮迹象[26][29] - 触屏操作测试显示关闭车道保持功能平均需13.6秒,某些车型耗时达22.6秒[30] - 大众、现代、沃尔沃等品牌在新车型上重新增配实体旋钮,小米SU7强调保留物理按键[33] 行业技术发展转向 - 特斯拉2023年因未允许选择能量回收策略召回110万辆车型,为新国标出台埋下伏笔[18] - EuroNCAP新规要求转向灯、雨刷等安全功能必须配备物理键否则无法获五星评级[34] - 行业共识转向重视用户可控性和安全冗余,而非单纯追求设计极简化[25][35] 特斯拉技术遗产 - 特斯拉核心价值在于热管理系统、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算力平台等隐形技术[39][40] - 部分车企模仿单踏板等表层设计但忽略调教细节,导致用户体验不佳[43] - 行业需穿透设计表象直抵技术内核,在创新与安全间寻找平衡点[44][46]
40°C成了照妖镜,盘点新能源车“反人类”的六大设计
36氪· 2025-07-23 19:27
全景天幕设计缺陷 - 高温暴晒下玻璃天幕导致车内温度急剧上升 空调需最大档运行20分钟仍无法有效降温 [1][3][7] - 天幕暴晒加速内饰老化 包括中控台塑料件开裂 皮质座椅褪色和硬化 使用一年车辆内饰老化程度相当于三年 [9] - 车企为弥补缺陷建议车主另购遮阳帘 但加装成本增加且破坏原有美观度 [3][9] - 电动车因底盘电池组厚度达15cm 采用全景天幕可增加3-5cm垂直空间 这是车企坚持该设计的主因 [9] - 天幕隔热技术存在物理局限 40℃烈日下镀膜难以完全隔绝热量 [11] 隐藏式门把手问题 - 69%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表示焦虑 主要担忧故障率高及冬季冻结问题 [13] - 极端天气下门把手冻结案例频发 车主需用热水浇灌或手动抠挖十余分钟才能开启 [15] - 隐藏式门把手维修成本显著高于传统设计 总成材料费报价400-1000元 工时费另计 而传统机械把手维修成本在300元内 [19] - 碰撞事故中因断电导致门把手无法弹出 造成安全隐患 例如小米SU7事故致三人遇难 [17] 全触屏界面操作隐患 - 信息娱乐系统成为新车质量投诉焦点 因功能集成度过高导致操作复杂化 [22] - 实际使用中触屏操作效率低下 例如除雾功能需多次点击 视线需离开路面 [24] - 车机系统存在卡顿 黑屏及语音助手失灵问题 影响基础功能如空调调节 [26] - 触控按键在手指有汗渍时易失灵 需反复操作 增加驾驶风险 [28] 半幅方向盘安全性争议 - 半幅方向盘导致转向操作不便 大幅转向或掉头时需双手倒腾两次才能完成 [31][33] - 设计增加驾驶风险 紧急避让时易出现手部滑脱 对新司机尤其危险 [33][35] - 民用车日常转向需540度打满 而半幅设计在大幅转向下容错率低 易出现脱手 [36][38] 电子外后视镜性能局限 - 屏幕显示存在延迟 导致变道时对后车距离误判 [41][42] - 极端天气下摄像头易被水珠或霜覆盖 加热功能效果不及传统手动擦拭 [43] - 电子设备故障率较高 黑屏或死机可能导致驾驶员失去后方视野 [46] 单踏板模式安全风险 - 单踏板模式改变驾驶员肌肉记忆 紧急情况下易混淆油门和刹车 [50][52] - 模式切换时产生操作惯性 例如燃油车驾驶中习惯性抬脚导致险情 [52] - 动能回收系统易引发乘员晕车不适感 [53] 行业改进与政策调整 - 车企提升天幕隔热性能 如小米YU7 MAX版EC调光天幕遮光率达99.85% 紫外线和红外线隔绝率99% 智己L6实现分区控制 [55] - 工信部拟制定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技术强制性国标 对布置 标志及结构强度作出规定 [57] - 2026年1月起禁止默认使用单踏板模式实现完全停车 以降低安全风险 [59]
吉利银河A7用回传统门把手,汽车业开始抛弃“伪创新”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0:52
隐藏式门把手争议 - 吉利银河A7和M9放弃隐藏式门把手 采用传统机械式设计 成为行业"反潮流"案例 [2] - 2024年新能源车隐藏式把手渗透率达76% 但冬季冻结 事故断电失效等问题频发 [2][3] - 工信部已立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 推动安全冗余优先 [3][4] 汽车行业"伪创新"现象 - 全触控中控屏取代实体按键 导致驾驶中需频繁转移视线 操作不便 [5] - 大尺寸不可开启玻璃顶设计导致夏季车内温度超50℃ 被用户戏称"移动桑拿房" [5] - 电子外后视镜在雨雪天易污损 夜间使用存在延迟 影响行车安全 [5] 行业创新方向转变 - 宝马展示"视觉锥"技术 应用纳米涂层风挡玻璃 提升人机交互安全标准 [5] - 行业开始回归"让用户感受不到设计存在"的理念 避免牺牲基础体验 [6] - 安全考量正超越视觉炫技 成为汽车设计的首要原则 [3][4][5] 历史与现状对比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奔驰300SL跑车 但未普及 [2] - 2012年特斯拉Model S搭载电控弹出式门把手 引发行业跟风 [2] - 目前吉利 比亚迪等公司参与制定新标准 推动安全优先 [4]
从车门把手到AEB 汽车安全国标加速推进的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2:33
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升级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强化汽车安全标准底线支撑,构建重要急需标准全流程绿色通道,压缩审批周期[3] - 二季度以来连续发布多项汽车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及修订文件,涉及自动紧急制动、车门把手安全、动力电池防护等核心安全领域,多项推荐性标准将转为强制性要求[3] - 安全标准体系呈现三大特征:技术指标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测试场景覆盖更复杂工况、监管范围填补既有空白[6] 具体标准更新内容 - 自动紧急制动强制标准扩围:适用范围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轻型货车,新增行人、自行车等目标识别要求,AEB系统需在20~60km/h速度区间实现横穿场景预警及制动[4] - 车门把手首立安全规范:全球首个专项立法,明确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要求[4] - 碰撞安全标准升级:新国标《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优化碰撞试验条件与评价体系,2026年7月1日实施[4] - 动力电池安全加严:新国标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测试与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外部短路试验),提升挤压测试要求[5] 政策与技术驱动下的体系重构 - 《要点》中"安全"关键词出现29次,构建从三电系统到智能交互的立体化标准体系框架[7] - 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形成"实时监测-本体防护-回收闭环"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智能网联汽车需满足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交互安全四维标准[7] - 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同步迭代,侧面碰撞与后面碰撞新国标即将实施,转向机构防伤害等标准进入研制阶段[8] 产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强制性标准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带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产业链产品迭代[6] -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扩大优势,中小厂商面临合规成本压力,本土传感器、车规芯片供应商借势突围[1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强调需前瞻布局新标准,如智能网联技术规范,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9][11] 国际化与标准化战略 -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国际标准主导权争夺加剧,碳管理、数据安全等新型技术贸易壁垒显现[10] - 全球主要国家强化国际标准主导权竞争,中国需加强行业协调,推动标准与法规海外推广[12]
车企为何集体“隐藏”门把手?
第一财经· 2025-05-27 10:18
隐藏式门把手的发展背景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出现在1952年奔驰300SL车型上,采用鸥翼式设计[3] - 特斯拉从2008年首款车Roadster开始全线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最初是为了突出未来感和豪华定位[4] - 特斯拉进入大众市场后保留该设计作为品牌识别标志,带动其他新能源车企跟进[4] 隐藏式门把手的商业与技术考量 - 降低风阻系数是主要技术优势,咨询报告显示最多可降低12%风阻[4] - 实际风阻降低幅度在5%-10%之间,对应增加5-10公里续航里程[5] - 成本优势显著:隐藏式门把手单价约100元,而通过电池增加同等续航需多花费数百至上千元[5] - 比亚迪在15万元以上车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低价车型仍用机械式[5]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缺陷 - 结构复杂,耐用性弱于机械式门把手[6] - 开门流程需四个步骤,依赖多个传感器和电机协同工作[6] - 元器件故障率高,任一部件故障都会导致功能失效[6] - 价格比机械式门把手贵数倍,主要优势仅剩外观美感[8] 行业监管现状与发展 - 2014年行业标准未针对新能源车隐藏式门把手做出专门规定[9] - 现行标准缺乏对断电后门把手无法打开等安全问题的规范[9] - 工信部拟出台新规,将增加对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的要求[10] - 规范完善后预计会提高隐藏式门把手成本[10]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达50%,隐藏式门把手作为差异化设计的价值下降[11] - 车企需要重新评估该设计的商业价值与消费者实际需求[11] - 行业规范健全后可能促使车企重新考虑门把手设计方向[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