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玻璃天幕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车还要“反人类”多久?
创业邦· 2025-11-12 11:08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动汽车行业在特斯拉引领下形成的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三大设计特征,在提升美观与科技感的同时,显著牺牲了用户体验与安全性,引发行业广泛反思[5][6][8][9] - 车企为降低成本、简化设计或追随潮流,将部分功能交互复杂化,导致用户需额外适应甚至面临安全隐患,如触控屏操作分心、隐藏门把手紧急情况下难开启等[25][26][30][31][40] - 全球监管机构已开始介入纠正设计偏差,推动实体按键与机械冗余的回归,未来行业将趋向混合交互方案,平衡安全、便利与美观[42][43][45] 设计演变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Model S在2012年定义智能电动车基本形态,引入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后续车企广泛模仿并加剧设计极端化[8][9][18] - 玻璃天幕实际用途为补偿电池包压缩的10厘米垂向空间并降本,但导致车内头部空间减少且隔热性能差[25][28] - 触控大屏与隐藏按键的流行,部分源于新车企利用中国LCD面板产能过剩降低成本,单颗物理按键成本仅几元至十几元[25] - 传统车企如奥迪、大众、丰田在交互设计上出现倒退案例:奥迪A8空调触控板位置隐蔽,大众ID.4和丰田BZ3的车窗控制按钮从4个减为2个甚至1个,操作复杂度增加[12][14][17] 用户代价与安全隐患 - 玻璃天幕使乘客头部更接近车顶且无隔热层,夏季升温明显,用户需自费贴隔热膜补偿[28][46] - 触控屏缺乏触觉反馈,驾驶员需频繁转移视线,增加行车分心风险;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状况下难以快速开启[30][31][40] - 一辆2.5吨重电动车蕴含能量相当于200克TNT,交互设计错误代价远高于手机等消费品[39][40] 监管介入与未来趋势 - 欧洲E-NCAP要求2026年起新车需为关键功能配备实体按键,否则无法获五星评级;中国工信部计划2027年否决隐藏式外门把手设计;美国NHTSA对17万辆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隐患发起调查[42][43] - 监管机构未完全否定技术进步,而是倡导混合方案:保留高频关键功能的实体按键,同时允许电动门把手与按钮式内门把手存在,但需配备机械应急装置[43][45] - 行业未来方向为合理整合大屏、智能语音与实体按键,类似混动技术平衡传统与创新,避免安全与便利的二选一困境[45]
电动车还要“反人类”多久?
36氪· 2025-11-11 09:51
电动汽车设计趋势的演变 - 电动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在提升续航和补能效率的同时,也引入了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元素,这些设计被部分用户认为存在“反人类”的体验问题 [1] - 特斯拉Model S在2012年定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基本产品形态,其带来的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成为行业后续广泛模仿的“三大件” [2] - 特斯拉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减少机械部件、采用主动智能来简化交互,实现未来主义的简洁线条和优雅交互,为自动驾驶汽车做准备 [2] 行业对特斯拉设计元素的模仿与演变 - 众多车企在捕获特斯拉的设计基因后,将其嫁接到自身产品中,导致一场设计突变席卷汽车行业 [5] - 在“取消物理按键”和“隐藏门把手”两方面,部分车企的做法被认为“青出于蓝”,例如有新势力品牌主打“0按键,全触屏”,将控制功能全部集成于触控大屏 [6][7] - 传统车企也未能免俗,例如奥迪A8将空调控制置于驾驶员难以一眼看全的斜下方触控面板,大众ID.4将车窗控制按钮从四个缩减为两个,丰田BZ3则通过分时复用让一个按钮控制四个车窗 [10][12] - 隐藏式门把手的差异化设计成为焦点,各品牌在开启方式上寻求不同,导致消费者面临上车不懂开、下车找不到、紧急时摸不着的困惑 [15][18] 设计变革背后的商业动机与实际代价 - 玻璃天幕的明面价值是开阔视野和明媚观感,实际价值是为被电池包压缩的垂向空间偷回头部空间,并用一整块玻璃取代天窗以兼顾降本 [19] - 触控大屏的明面价值是接入用户熟悉的移动设备交互生态、降低控制复杂度,实际对新车企和低端车型而言,能掩盖内饰设计布局的不足并利用过剩的LCD面板产能控制BOM成本 [19] - 隐藏式门把手的流行动机包括追求低风阻、仪式感和设计感,但也常伴随团队因循行业潮流而“偷懒”,避免挑战其合理性的吃力不讨好 [21] - 这些设计的代价被转移给用户:玻璃天幕导致头部空间更近、隔热差使车内更热;触控大屏缺乏触觉反馈,需驾驶员转移更多视线和注意力;隐藏式门把手牺牲了使用便利性、对恶劣工况的适应性及紧急状态下的可用性 [23] 交互安全准则的冲突与监管回应 - 汽车作为民用消费品中交互错误代价最大的品类,其交互准则长期以安全为绝对基石,关键高频功能需一键即达、支持盲操,门把手需醒目易操作并有机械冗余 [30] - 部分车企的触控大屏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改写了安全优先原则,将美观与便利置于安全之前,与用户原有交互习惯冲突,引入了新的安全隐患 [30] - 监管机构已开始行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宣布从2026年起要求特定功能配备实体按键才能获五星评级;中国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计划2027年否决隐藏式外门把手;美国NHTSA对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隐患发起调查涉及17万辆汽车 [31][34] 未来解决方案:混合与折中路径 - 监管机构采取了克制态度,E-NCAP仅要求喇叭、转向灯等关键功能实体按键,工信部也未否决电动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形式 [34] - 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在按键与大屏、机械与隐藏门把手之间二选一,而是不应在安全与便利中做选择 [37] - 未来解决方案可能走向混合模式:通过菜单设计合理的大屏与高准确率语音助手覆盖复杂、非标需求,少量实体按键承担高频关键功能;电动外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提供日常便利,同时配备符合直觉、不依赖电力的机械应急开门装置作为标配 [37] - 对于玻璃天幕,在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前,贴隔热膜成为车主的现实选择 [37]
电动车还要“反人类”多久?
远川研究所· 2025-11-10 21:19
电动汽车设计趋势的演变 - 电动汽车在击碎续航和补能效率等质疑后,近年却在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与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上引发用户体验争议 [3] - 特斯拉Model S在2012年定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基本形态,同时引入了上述三大设计元素,并在后续车型中不断强化这些特征 [8] - 行业普遍效仿特斯拉的设计理念,但在自动驾驶技术未能如期实现的情况下,这些设计丧失了彰显先进性的必要条件 [11][12] 行业对特斯拉设计的模仿与变异 - 众多车企在捕获特斯拉工程设计元素后,进行了更极端的演绎,例如新势力推行"0按键,全触屏"策略,将控制功能全部集成于触控大屏 [13][14] - 传统车企如奥迪A8将空调控制置于难以直接观察的斜下方触控面板,大众ID.4将车窗控制按钮从四个缩减为两个,丰田BZ3则实现按钮分时复用 [18][20] - 隐藏式门把手出现多种差异化设计,包括推压、触摸、按钮隐藏化等变体,导致用户操作困惑 [23][25] 设计变革背后的商业动机 - 玻璃天幕除提供开阔视野外,实际帮助电动车偷回头部空间(电池包压缩垂向空间10厘米以上),并实现降本 [28] - 触控大屏可降低物理按键成本(每枚价格几元至十几元),利用中国面板产业过剩的LCD产能优化BOM成本 [29] - 隐藏式门把手流行部分源于团队"偷懒",当某种元素成为行业潮流时,质疑其合理性可能吃力不讨好 [30] 设计变革带来的用户体验代价 - 玻璃天幕导致乘客头部空间压缩、车顶透明且无隔热,夏季车内温度显著升高 [31] - 触控大屏缺乏触觉反馈,需要驾驶员更频繁转移视线,增加注意力负担 [34] - 隐藏式门把手牺牲了使用便利性、对恶劣工况适应性及紧急状态下可用性 [35] 安全交互准则的挑战与重构 - 汽车行业传统交互准则以安全为绝对基石,强调关键高频功能一键即达、支持盲操及机械冗余 [44] - 新交互方式将美观与便利优先级提至安全之前,与原有习惯冲突,引入安全隐患(如驾驶员分心寻找功能页面) [44][45] - 一辆2.5吨重电动汽车蕴含能量相当于200克TNT,交互错误代价远高于200克重的手机 [43] 全球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 - 欧洲E-NCAP要求2026年起新车为特定功能配备实体按键,否则无法获得五星评级 [47] - 中国工信部2024年5月发布《汽车车门把手技术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直接否决隐藏式外门把手形式,计划2027年1月生效 [48] - 美国NHTSA对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隐患发起调查,涉及17万辆汽车,特斯拉据称将重新设计门把手 [50] 未来交互设计的混合趋势 - 监管机构采取克制态度,E-NCAP仅要求喇叭、转向灯等关键功能实体按键,工信部未否决电动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 [52] - 未来将形成混合交互方案:大屏与智能语音覆盖复杂非标需求,少量实体按键承担高频关键功能 [57] - 电动外门把手与按钮式内门把手保留日常便利性,同时标配符合直觉、不依赖电力的机械应急开门装置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