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教育融合模式

搜索文档
万亿低空经济现人才缺口,顶尖高校密集开设低空专业,头部企业提前“抢人”
北京商报· 2025-07-13 17:04
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现状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5] - 头部企业如沃飞长空、亿航智能、御风未来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采用"产业+教育"融合模式加速人才培养 [1][3][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十家高校集中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并新增博士点 [1][5] 校企合作具体举措 - 沃飞长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涵盖研发、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及商业洞察 [3] - 御风未来与同济大学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聚焦人才培养和科研协同 [3] - 亿航智能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合作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维修员培训,并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推动产学研合作 [4] 高校专业布局与人才需求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清华大学等高校拟新增博士点 [5][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算低空技术专业直接就业需求超4000人/年,辐射就业缺口约23万人 [7] - 华南理工大学预估无人机制造年需求4-5万人,低空物流年需求20-25万人 [7] 人才需求新趋势 - 行业需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涵盖航空器设计、AI算法、新能源技术等跨学科能力 [10] - 需求结构从传统通航转向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垂直起降等领域 [10] - 御风未来对飞行器结构材料、适航认证及复杂任务操控人员需求迫切 [10] - 沃飞长空商业化落地阶段更需研发制造类人才,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模块需求显现 [11] 高校培养方向优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厚基础、强交叉"课程体系,覆盖飞行器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 [11] - 专家建议高校结合学科特点细分方向,避免同质化,如农业无人机需兼顾飞行器与作业特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