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格局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LGD在美国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4:32
专利诉讼事件 - LG Display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天马微电子侵犯其移动LCD、OLED面板及车载液晶面板的多项专利 [2] - 被控侵权的7项专利涵盖智能手机面板到汽车等领域 涉及雪佛兰Traverse的11英寸液晶仪表盘和摩托罗拉Edge Plus的OLED面板 [3] - 天马微电子表示已关注诉讼信息但尚未收到传票 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并积极组织团队应对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53%份额来自中国大陆厂商 京东方以18%市占率居首 天马微电子以16%位居第二 [4] - 天马微电子在前装市场以18%市占率稳居首位 出货量同比增长25% [4] - 2025年Q1中国大陆OLED中小尺寸出货量占比达51% 首次超过韩国的49% [6] 公司业务表现 - 天马微电子2024年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 毛利显著提升 [4] - 公司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主屏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 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4] - 天马微电子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市场 占比超60% 境外市场略低于40% [5] 技术领域竞争 - LG Display已退出LCD生产专注于OLED 但仍持有相关技术专利 [5] - 三星显示起诉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主要集中在OLED高端技术领域 如折叠屏和MicroOLED [5] - 中国大陆厂商在柔性屏和LTPO等领域快速追赶韩国对手 [6] 专利战背景分析 - 韩国2011-2020年在全球OLED专利中占比高达43% [7] - 专利战反映韩国厂商对中国大陆厂商技术追赶的焦虑 [8] - 中国大陆在OLED市场份额和车载显示领域的突破已形成不可逆趋势 [8]
LGD在美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0:56
专利诉讼事件 - LG Display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深天马,指控其移动LCD、OLED面板及车载液晶面板侵犯多项专利 [1] - 涉及7项专利,产品包括为雪佛兰Traverse供应的11英寸液晶仪表盘和摩托罗拉Edge Plus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 [3] - 深天马表示已关注诉讼信息但未收到传票,正积极组织团队应对,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中国大陆厂商占53%,京东方以18%市占率居首,深天马以16%居第二 [3] - 深天马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主屏出货量全球第三 [4] - 2025年Q1中国大陆OLED中小尺寸出货量占比达51%,首次超过韩国的49% [6] 技术领域博弈 - LGD已退出LCD生产专注OLED,但仍持有相关技术专利,可能通过诉讼索取授权费 [4] - 三星显示此前起诉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火力集中在OLED高端核心技术如折叠屏、MicroOLED [5] - 中国大陆厂商在柔性屏、LTPO等领域快速逼近韩国对手,动摇其高端市场利润 [6] 专利战背景分析 - 韩国2011-2020年全球OLED专利占比达43%,正利用专利体系应对市场份额压力 [7] - 专利战反映韩国厂商对中国大陆技术追赶的焦虑,但难以逆转中国大陆在OLED和车载显示领域的突破 [7] - 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从"产能比拼"升级为"技术壁垒"竞争,战场延伸至车载等高端场景 [7]
巴斯夫,收购!
DT新材料· 2025-05-29 23:39
【DT新材料】 获悉,5月28日,全球化工巨头 巴斯夫 与 道默化学 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 根据协议, 巴斯夫 将收购 道默化学 在 Alsachimie 合资企业中49%的股份。目前,目前巴斯夫持有该企业51%股权,此项交易完成后,Alsachimie将 成为巴斯夫全资子公司,交易目标在2025年中期正式完成。 Alsachimie 位于法德边境。自2020年成立以来, 专注于生产聚酰胺的的核心前体,包括 KA-油、己二酸 和 己二酸己二胺 (AH盐) 。 巴斯夫 此次收购主要出于战略考量, 旨在通过100%控股Alsachimie来加强其在欧洲聚酰胺(PA)6.6前体生产领域的地位,并进一步整合PA66价值链 中的关键原材料 。此次收购将使巴斯夫能够更好地控制原材料供应,提升生产效率,并巩固其在汽车和纺织品等高需求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同时, 这项交易也符合 道默化学 的战略方向,使其能够专注于为汽车、消费品、工业和电气电子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聚酰胺解决方案。 KA-油 是生产己二酸的关键原料; 己二酸 作为合成聚酰胺66(尼龙66)的核心单体之一,需要与己二胺反应;为了确保两者严格等比例并便于后续操 作,它们 ...
观车 · 论势 || 从旧时光走向新岁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09:07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提升 - 中国品牌展台成为国际客商关注焦点,斯洛伐克维霍拉特公司将订单量从百辆级提升至千辆级,反映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形象从廉价转向科技与时尚 [1] - 海外媒体对中国品牌技术展示高度关注,包括长城汽车4.0T V8发动机、零跑"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方案等 [1] - 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全球产业格局重构 [1][4] 外资企业战略调整 -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量产,形成"反向合资"模式 [2] - 起亚中国将产品定义权移交本土团队,计划在上海设立UX Studio,实施"技术本土化"策略 [2] - 全球车企开始"师华长技",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输出 [2][4] 零部件企业角色升级 - 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30秒充电75公里性能,吸引国际车企工程师关注 [2] -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系统与华为乾崑形成直接竞争,采用双Orin-X芯片实现无图端到端技术 [2] - 零部件企业从供应链展区进入整车馆核心位置,反映汽车产业价值链条重塑 [2][3]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变革 - 均胜电子展示JoySpace+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集成光场屏、电子皮肤等创新技术 [3] -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在-40℃环境下保持90%电量,成为高寒市场必选方案 [3] - 消费者技术认知提升,供应链企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品牌护城河" [3] 本土科技企业崛起 - 地平线以40%市占率登顶辅助驾驶系统市场,每3辆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车型有1辆采用其方案 [3] - 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实现本土化场景优化,能精准识别中国乡村道路特殊车辆 [3] - 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跨界模糊零整边界,形成对外资巨头的替代效应 [3][4] 产业逻辑重构 - 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效应转向技术主权,在电池能量密度、智驾算法、座舱生态等领域建立代际优势 [4] - 海外车企通过技术合作、股权投资获取中国技术"入场券" [4] - 上海车展40年历程展现中国汽车工业从模仿到超越、从封闭到开放的完整轨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