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壹点评论|事故场景模拟揭秘真相,辅助驾驶不能“蒙眼狂奔”
齐鲁晚报· 2025-07-30 11: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泰来 近日,懂车帝上线的一档辅助驾驶科普节目引发关注。节目选取了包括蓝山、小鹏G6、问界M9、特斯拉Model3 等在内的36款热门车型,模拟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15个场景中辅助驾驶功能的反应。结果显示,36 款车型的平均通过率只有35.74%,没有一款车型完全通过考验。 应当说,得出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日前,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曾明确表示,我国市场上所售汽车搭载 的"智驾"系统,都还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一结论在懂车帝的科普节目中得到了印 证。用真实场景"还原技术的真相",不仅为消费者敲响警钟,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真实事故场景揭秘真相 智能驾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前景无限。但是,现有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足以支撑"自动驾驶"。对于这一 现状,不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的数据显示,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然而,这一发展背后, 也潜藏着巨大的认知风险。部分车企为了流量和经济利益,无视边界,在宣传中刻意使用"智能驾驶""零接管"等 话术和词语。如此绝对化的表述,夸 ...
无知,是辅助驾驶的最大风险
和讯财经· 2025-07-30 10:12
辅助驾驶测试争议 - 懂车帝测试显示15个真实场景中仅3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超50%,12类未过半,与车企宣传存在显著差距 [2] - 测试中特斯拉表现优于自称第一梯队的国产车型,引发行业争议 [2] - 多数车企对测试结果保持沉默,舆论层面争议持续发酵 [3][4] 测试标准差异分析 - 测试分为日常场景导向型(关注高频体验)和极限安全底线型(检验高危场景),懂车帝采用后者 [6] - 特斯拉因保守策略(如更长跟车距离)在极限测试中表现更优,7万元海鸥在特定场景优于激光雷达豪华车型 [6] - 鸿蒙系智驾因算法激进在日常场景中表现"丝滑",但在极限测试中触及能力边界 [7] 技术路线矛盾 - 辅助驾驶存在"安全-效率-用户意愿"不可能三角:激进策略提升体验但需用户补位安全,保守方案牺牲效率 [8] - 当前技术仍处初级阶段,从业者认为自动驾驶需超越人类才能实现拐点式价值 [10] - 行业存在夸大宣传问题,L2渗透率超50%但消费者认知与宣传存在显著错位 [9]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倡议杜绝误导性宣传,科技部7月发布伦理指引禁止虚假信息 [11] - 公安部明确L2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担责,"脱手脱眼"行为将面临法律风险 [12] - 政策导向强调安全底线,要求行业回归理性发展 [10][12] 商业驱动因素 - 2024年车企产品同质化加剧,辅助驾驶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卖点 [9] - 技术普及受营销策略驱动而非成熟度,车企内卷加速功能落地但技术未达拐点 [9][10]
时报观察丨智驾评测引争议 测试体系亟需“定盘星”
证券时报· 2025-07-29 08:22
智能驾驶测试结果引发行业震动 - 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在封闭测试中无一满分通关,整体平均通过率仅35.73% [1] - 测试结果与车企宣传形成鲜明反差,引发技术博主对测试方法和变量控制的质疑 [1] - 部分车企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暗示不认同测试结论 [1] 行业深层次矛盾显现 -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演进,但权威测试体系尚未完善 [1] - 公安部明确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1] - 工信部近期会议强调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的重要性 [1] 政策与行业规范发展方向 - 智能驾驶测试体系需加速完善,解决产业需求与消费者认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 - 行业需通过政策标准细化、测试场景完善、企业责任明确实现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转变 [2] - 权威测试体系落地后,消费者将能清晰识别技术边界,车企可在统一标准下竞争 [2]
智驾评测引争议 测试体系亟需“定盘星”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5
行业测试结果 - 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在封闭测试中平均通过率仅35 73%,无一满分通关 [1] - 测试场景涵盖高速及城市道路中的15类高危事故场景,结果与车企宣传形成鲜明反差 [1] - 技术博主质疑测试方法和变量控制存在漏洞,部分车企对测试结果持不认同态度 [1] 行业矛盾与政策动态 -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演进但权威测试体系尚未完善,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矛盾 [1] -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强调市场上"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将配合工信部加强测试验证 [1] - 工信部4月召开会议明确要求推进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强化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1] 行业发展方向 - 智能驾驶测试体系需提速完善,同时解决消费者对技术能力边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 - 行业需通过政策标准细化、测试场景完善和企业责任明确,推动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2] - 权威测试体系落地后,消费者可清晰识别技术边界,车企将在统一标准下竞争 [2]
“懂车帝智驾安全实测”引争议,多家车企回应
财联社· 2025-07-26 09:20
辅助驾驶测试概况 - 懂车帝发起大规模辅助驾驶真实事故场景模拟科普实验,涉及15个科目、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 [1] - 测试场景包括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场景(47%车辆能安全避让)和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场景(58%车辆能有效刹停) [1] - 参与测试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X、小鹏G6、问界M9、智界R7、理想L6、小米SU7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1] 测试结果与行业反馈 - 特斯拉在36款车"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综合表现最佳,15款车为"0通过" [2] -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其在中国无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公司强调测试本意为安全提醒而非排名 [2] - 智界汽车、AITO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2] - 广汽丰田铂智3X在城区场景测试中通过率达78%,位列所有车型第二 [5] 技术瓶颈与行业倡议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存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技术共性瓶颈,需提升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3] - 倡议将"失效兜底能力"(如碰撞自动解锁、夜间施工区误判率)纳入强制标准,并以"最差场景通过率"取代营销话术 [4] - 岚图愿意开放全系车型用于实测验证,呼吁行业共建技术标准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公安部强调当前"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监管并承担安全责任 [5] - 将加强车企管理,督促其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宣传,并强化新用户培训 [6]
近四十款车团灭,汽车测试乱套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6 09:07
核心观点 - 懂车帝2025年7月辅助驾驶测试中,40款车型全军覆没,特斯拉表现最佳但未通过全部项目[3][4] - 车企对测试结果争议激烈,华为系公开质疑测试科学性,懂车帝回应称仅为特定场景安全边界科普[6][8] - 车企加速自建极限测试体系,如奥迪3倍国标碰撞、问界M9 150秒电池火烧等,测试强度远超国家标准[18][20] - 行业测试标准分为强制国标(51项)、推荐国标/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三级,智能网联领域正从推荐转向强制[25][26][28] - 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中汽中心、中国汽研)数据可溯源但存在送检与量产产品一致性争议,机构间竞争加剧[33][36][37] - 媒体测试被指缺乏标准且商业利益干扰明显,典型案例包括麋鹿测试争议和赞助费影响结果等[40][42][51] - 行业呼吁建立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工信部已三次出手强化汽车安全监管[48][54] 测试表现与争议 - 特斯拉在无中国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测试最高分,马斯克称将补充数据以实现全项目通过[4][5] - 华为余承东曾公开批评2023年冬测为"坑人测试",吉利、长城等车企联合质疑测试公信力[10][11] - 懂车帝冬测争议后重启测试并禁言直播间,事件推动其成为平台王牌流量节目[13][14] 车企自测案例 - 奥迪Q6L e-tron完成3倍国标碰撞(3吨货车50km/h撞击),碰撞势能达国标3倍[18] - 问界M9电池包通过700-1000℃持续150秒火烧测试,静置2小时无热失控[20][35] - 猛士M817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卡车夹击"三连击测试,模拟22吨/5吨卡车双向撞击[20] 标准体系现状 - 强制国标覆盖安全/环保/零部件等51项,行业视为60分及格线[25][26] - 团体标准具前瞻性(如SAE自动驾驶分级),企业自测标准被比作"奥数赛"远超国标[29][30] - 小米事件加速智能网联领域推荐标准转强制标准进程[28] 测试机构生态 - 中汽中心C-NCAP等测评规程被视为行业金字招牌,测试数据理论上不可篡改[33][36] - 检测机构开放委托引发公允性质疑,同一车型不同机构测试结果可能出现差异[37] - 重庆新增招商汽研等机构加剧市场竞争,测试结果多样性可能持续增加[37] 媒体测试乱象 - 被指设计非标测试(如桩筒通过率、高空坠落)缺乏可复现性,存在以偏概全问题[40] - 长安UNI-K麋鹿测试、享界S9飞坡测试等案例显示媒体与车企结果存在显著分歧[43][44] - 行业存在赞助费影响测试结果现象,部分媒体被指"变着法让不付费车企难堪"[49][5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月内三次强化电池/辅助驾驶/隐藏门把手安全监管,标准体系加速完善[54] - 余承东公开呼吁建立极端测试国标,反对商业利益干扰测试公正性[48][51]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6 00:0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1]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公路的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平均通过率仅35.74%[1] - 城区测试包含9个场景如"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高速公路测试包含6个场景如"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等[1]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城市9大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3]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中国没有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正在添加世界模拟器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3]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股价7月24日大跌超8%后次日反弹超3%[6] 行业反应 - AITO汽车、智界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表示"不予置评"[7][8]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方面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强调"技术可靠性"是厂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9][10]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都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始终是责任主体,将加强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和宣传提示[13][14][15] 测试争议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中AEB功能触发导致NCA功能被抑制,不代表所有场景表现,目的是提醒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13] - 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13]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 [2]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通过率仅35.74% [2] - 城区测试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测试包含"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 [2]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表现较为出色 [4] - Model X在城市9大场景测试中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 [4] - 马斯克称特斯拉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并表示正在添加更多训练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 [4]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公司已实现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辅助驾驶目标,将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安全标准 [8] 行业反应 - 鸿蒙智行、AITO汽车、智界汽车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10][11][12]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如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需提升 [13][14] - 岚图汽车强调技术可靠性和车辆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14] 监管动态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16] - 公安机关将从三方面加强管理: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宣传提示 [18][19] -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杜绝夸大宣传,加强用户培训 [18] - 推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明确辅助驾驶法律属性,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18] 特斯拉业绩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9] - 二季度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9] - 财报发布后股价先跌8%后反弹3%,领涨美股科技七巨头 [9]
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核心观点 - 懂车帝的辅助驾驶安全测试节目《懂车智炼场》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测试36款车型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的表现,结果显示不同车型通过率差异显著,整体表现参差不齐[3][4][5] - 测试采用15个辅助驾驶相关科目,涵盖小米、特斯拉、问界等主流品牌,场景设定基于真实事故案例如"转盘内汇入""小学生过马路"等,具有社会价值[8][10]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例如使用布车而非真车进行碰撞测试,可能影响激光雷达车型的表现[11][13] - 行业整体在高难度场景下表现不佳,仅3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超50%,高速夜间+施工+卡车场景避让成功率仅47%,儿童冲出马路刹停率58%[21] - 懂车帝需联合权威机构制定测试规则以提升公信力,从单一媒体主导转向行业协作模式[26][27][29] 测试结果分析 - **车型表现差异**:Model X 2023款双电机全轮驱动版通过5/6项目表现最佳,ZEEKR 001 2025款等9款车型通过率为0[4][5] - **典型场景数据**: - "遇卡车"场景中Model 3 2023款后轮驱动版通过5项 - "消失的前车"场景中直山2025款四驱Max和小米SU7 Ultra 2025款均失败[4][5] - "野蛮加塞"场景中NEW ZACTEV 2025款、AION RT 2025款等5款车型失败[5] 测试方法争议 - 布车使用符合C-NCAP 2024版标准中GVT车辆设计要求,但可能影响激光雷达对金属目标的探测灵敏度[13][18] - 测试视频中操作细节(如路线偏差、环境控制)引发质疑,但复杂测试场景存在不可控因素属行业常态[24] 行业标准建议 - 需建立多机构协作机制,参照GB 38031等标准制定流程,联合车企、供应商、测评单位共同制定规则[26][27] - 懂车帝近期与央视合作、中南大学场景建模等举措显示其向专业化发展,但需持续扩大合作阵营提升权威性[27][29] 测试社会价值 - 场景设计基于真实事故数据,如"故障车躲避"等,对辅助驾驶系统优化具有参考意义[8] - 暴露行业普遍问题:主流车型在复杂场景下的主动安全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1][24]
36款车智驾测试无一全通过!特斯拉称安全无上限,鸿蒙智行等不予置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8:17
辅助驾驶测试结果引发行业关注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测试20多个品牌36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 无一车企能完美通过所有测试项目 [1] - 测试涵盖问界 智界 小米 小鹏 蔚来 比亚迪 理想 阿维塔 特斯拉等品牌近40款车型 模拟15类城区/高速高危事故场景 [6] - 测试科目包括夜间施工路段避让 紧急车道车辆识别等5项极端场景 [6] 车企回应测试结果 - 特斯拉强调安全无上限 称在中国无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 [2] - 鸿蒙智行 AITO 智界汽车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2] - 岚图汽车承认行业存在高速避险 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技术瓶颈 [4] 行业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教授指出智能驾驶需综合多维度表现 单次测试高分不代表全面可靠 [6] - 北航教授明确国内无认证L3级产品 现行L2级系统事故责任仍归驾驶人 [6] - 公安部强调市场"智驾"系统均属辅助驾驶 脱手驾驶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6] 测试方法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测试未覆盖非机动车混行等常见场景 仅反映特定工况表现 [6]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旨在科普安全边界 不代表系统全场景可靠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