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系紧智驾汽车发展“安全带”
人民日报· 2025-09-15 16:33
不久前,《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 稿)》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 等信息时,不得做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智能跟车、自动超车、代客泊车……如今,能提升驾驶效率和舒适度的辅助驾驶系统,成了很多汽车尤 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这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也为汽车产业开辟了新增长点。然而在营销过程 中,有的车企夸大宣传辅助驾驶系统能力。一些消费者受到误导,以为只要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就 能"脱手脱脚""躺平睡觉",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强化监管,有助于引导车企专注提升产品品质,也能 提醒驾驶人正确对待辅助驾驶技术,避免安全事故。 创新无远弗届,但安全始终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布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要求升级为"不起 火、不爆炸";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要求企业不得通过远程在线升级方式来隐 瞒缺陷……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为行业发展拧紧"安全阀"、系紧"安全带"。 对企业而言,唯有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于从研发到宣发的全链条,确保技术进步实实在在服务于人、 ...
系紧智驾汽车发展“安全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把安全冗余留足、把品质底线筑牢,坚定"优质优价"的追求,才能让技术创新打开发展的增量空间 不久前,《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 稿)》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 等信息时,不得做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智能跟车、自动超车、代客泊车……如今,能提升驾驶效率和舒适度的辅助驾驶系统,成了很多汽车尤 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这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也为汽车产业开辟了新增长点。然而在营销过程 中,有的车企夸大宣传辅助驾驶系统能力。一些消费者受到误导,以为只要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就 能"脱手脱脚""躺平睡觉",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强化监管,有助于引导车企专注提升产品品质,也能 提醒驾驶人正确对待辅助驾驶技术,避免安全事故。 创新无远弗届,但安全始终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布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要求升级为"不起 火、不爆炸";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要求企业不得通过远程在线升级方式来隐 瞒缺陷……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为行业发展拧紧"安全阀"、系紧"安全带"。 对 ...
又一智能驾驶Tire 1将被收购...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9 07:32
参考 | 机器人开放社区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自动驾驶之心获悉,某知名Tire 1即将被国内最大的地图供应商收购,进度接近完成。 据悉,前不久该明星智驾公司还不惜花费近10万元请某汽车智驾自媒体PR,宣传其工程化能力达到了量产水平,以此来获得更多主机厂与Tier 1的认可。今年也拿 下了一些车企订单,提出的7V 鱼眼 NOA 方案:基于地平线征程 6E 芯片,以低于 4000 元的成本实现高速 NOA 功能,支持城区记忆行车,已获得车企定点,预 计 2025 年三季度量产。基于地平线J6,该Tire 1的辅助驾驶系统已获得多个头部主机厂或Tier-1的量产订单。 回想成立之初,该Tire 1一时风光无两。在BEV感知飞速发展的21年和22年,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奠基之作,即使到现在端到端VLA盛行的时代,这些算法的核心模 块仍然是经典的量产方案和面试考题。后续也有一些端到端的工作和结合3DGS的OCC预测工作,都很不错。 但是网上也一直不缺吐槽 ...
四维图新将通过数据闭环与算法迭代推动智驾平权
环球网· 2025-08-25 14:35
公司技术进展 - 基于地平线征程6B芯片研发的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已完成底层平台开发并进入量产项目联合研发阶段 [1] - 未来重点围绕算法迭代、数据闭环构建与成本结构优化提升系统可靠性与性价比 [1] - 助力合作车企实现核心技术能力的全栈可控 [1]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驾驶竞争进入规模化与平民化阶段 [1] - 兼具软件算法、硬件整合与量产经验的供应商将在行业格局重构中扮演关键角色 [1]
当辅助驾驶 “哑火”,车企将如何重构城市交通的智能基因
36氪· 2025-08-20 19:04
G15 沈海高速上海至常州段的 LED 屏上,"严禁使用辅助驾驶" 的红色警示灯仍在滚动闪烁。这则未配套处罚措施的提示,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智能汽车行 业的神经上 —— 当部分高速路段明确禁止 L2/L2 + 级系统启用,当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的新规严令禁止 "L2.5""脱手驾驶" 等模糊宣传,曾经被车企当 作核心卖点的辅助驾驶功能,正在政策红线与技术局限的双重挤压下褪去光环。当辅助驾驶这张牌不再奏效,车企的破局之道藏在何处? 辅助驾驶 "退潮":被揭穿的技术泡沫 辅助驾驶的 "哑火" 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局限性与商业夸大碰撞后的必然结果。去年一起追尾致死事故至今仍令人警醒:前车爆胎后未及时撤离,后车的 辅助驾驶系统因未能识别静止车辆,最终造成 2 人死亡。车企在《智驾必读告知书》中早已明确列出免责条款:系统无法识别静止车辆、缓慢行驶的工程 车、异形挂车等场景 —— 这些 "不能" 恰恰暴露了当前技术的真实边界。 高速禁令的三大理由更直指核心矛盾。在施工改道路段,不规则摆放的锥桶、临时设置的限速标志,常常超出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融合感知范围;节假 日车流量激增时,ACC/AEB 系统的误判急刹可能引发连环追尾;而 ...
【联合发布】2025年7月OTA监测月报
乘联分会· 2025-08-19 16:40
OTA行业整体动态 - 2025年7月全行业OTA功能更新量达833项,较上月507项大幅增长64%,升级重点集中在"行车辅助"领域,特别是提升高速/城区NOA及自动泊车能力,并探索人机共驾交互方式(如问界新增紧急加塞自动鸣笛功能)[4] - 行业趋势显示辅助驾驶技术正从"功能表现安全"向"社会交通表现规范"升级,强化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互感知[4] 新势力品牌OTA表现 - 新势力7月OTA功能更新382项,环比上月133项激增187%,头部企业密集落地新一代智驾技术:小米推送1000万Clips端到端辅助驾驶、小鹏引入人机共驾模式、理想采用超级对齐机制、i8车型首发VLA司机大模型[6][7] - 新势力竞争白热化特征明显,智驾架构创新与技术概念集中落地[7] 自主品牌OTA特征 - 自主品牌7月OTA更新450项功能,环比上月313项增长44%,15个品牌参与升级,主要聚焦座舱功能体验打磨与功能矩阵完善[9] - 近一年自主品牌OTA功能数量稳定在250-400项区间,波动幅度显著小于2024年上半年[9] 合资&豪华品牌OTA现状 - 合资&豪华品牌7月仅更新1项功能(上月61项),别克成为唯一更新品牌,显示该阵营智能化迭代节奏缓慢[11] - 部分品牌正通过中国技术补强智能化短板,如丰田铂智3X、日产N7快速推送首更,奥迪A5L Sportback全球首搭华为乾崑智驾技术[11] 用户反馈分析 小鹏用户 - 人机共驾模式显著提升NGP使用体验,用户介入后系统可自动恢复NGP状态,使高速/高架NGP使用率达50%,城区使用率提升至10-20%[21][22][23] - 用户主要介入场景:其他车辆异常驾驶行为(占比45%)、NGP变道逻辑死板(占比55%)[24] 理想用户 - 前后双音区功能获家庭用户高度认可,22款L9车型仍获功能更新体现品牌持续服务能力[32] - 支付宝车载助手在停车支付场景实用性突出,但生活助手Agent其他功能(如订餐)使用率较低[33][34] 阿维塔用户 - NCA变道决策速度从5秒提升至3-4秒,无红绿灯路口自动降速策略优化获得好评[37][38][41] - 高速收费站通过功能使ETC车道操作流畅度提升60%,但NCA鸣笛提醒功能在上海等禁鸣城市适用性存疑[39][41] OTA升级预告 - 鸿蒙智行计划2025Q3推送HUAWEI ADS 4.0,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17] - 理想AD MAX车型8月将上线VLA司机AI大模型,AD PRO车型年底推送城市NOA[17] - 小鹏G7 Ultra将于9月推送包含NGP、LCC等11项智驾功能升级,12月实现VLA+VLM个性驾驶习惯学习[17] - 比亚迪天神之眼C车型年底计划推送城市记忆领航功能[17]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9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征求意见稿 - 文件旨在规范车企对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新增软件升级(OTA)监管要求 防止企业通过无序升级掩盖产品缺陷 [1] - 要求企业充分验证新功能 避免因竞争压力仓促推出存在缺陷的升级 [1] 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员培训新要求 - 需建立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 避免过度依赖系统 [2] - 新增针对人机交互操作的专项培训 包括系统接管提示等特有功能 [4]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产业链优势显著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传感器/控制器/网联系统供应链 [5] - 人才储备雄厚 自动驾驶领域工程师数量居全球首位 [5] - 政策连续性保障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的产业规划支持技术迭代 [6] - 市场充分竞争环境加速技术突破 有望引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6]
吉利回应智驾团队整合称方案仍在商讨阶段
新浪科技· 2025-08-06 14:27
公司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对旗下极氪和吉利研究院的智驾团队进行整合 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合资企业 未来将只保留一个智驾团队 [1] - 整合涉及的品牌与方案仍在持续商讨与细化阶段 管理团队正在搭建中 将在合适时机对外沟通进展 [1] - 千里智驾作为独立公司 将成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核心伙伴 面向全行业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2] 技术合作与资源整合 - 千里科技是吉利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双方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协同推进辅助驾驶系统创新与应用 [1] - 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 共同组建经营管理团队 构建全链路端到端辅助驾驶能力 [1] - 吉利凭借中国车企第一算力和全行业最多辅助驾驶车辆 持续支持千里智驾长期发展 [2] 业务发展方向 - 千里智驾专注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落地 积极探索"AI+车"发展方向 [1] - 整合后公司将面向全行业提供行业领先的辅助驾驶方案 [2]
吉利回应智驾团队整合:涉及品牌与方案仍在商讨与细化阶段,将在合适时机对外沟通相关进展
新浪科技· 2025-08-05 18:04
公司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对旗下极氪和吉利研究院的智驾团队进行整合 合并进入与千里科技合资的重庆千里智驾公司[1] - 整合后吉利将只保留一个智驾团队 千里智驾将作为独立公司运营[1][2] - 目前整合方案仍在持续商讨与细化阶段 管理团队正在搭建中[1] 技术合作方向 - 千里科技是吉利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双方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协同推进辅助驾驶系统创新[1] - 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全链路端到端的辅助驾驶能力 专注于解决方案的量产落地[1] - 千里智驾将成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核心伙伴 面向全行业提供辅助驾驶方案[2] 资源支持优势 - 吉利凭借中国车企第一的算力资源和全行业最多的辅助驾驶车辆持续支持千里智驾长期发展[2] - 千里智驾由千里科技联合吉利等共同组建 是双方深化合作的载体[1]
壹点评论|事故场景模拟揭秘真相,辅助驾驶不能“蒙眼狂奔”
齐鲁晚报· 2025-07-30 11:41
辅助驾驶技术现状 - 36款热门车型在15个场景测试中平均通过率仅35.74%,无一车型完全通过考验[1] - 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复杂场景下,部分车型感知延迟、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个别场景通过率低于10%[3][5] - 特定规则清晰场景(如转盘内汇入)表现较好,但非结构化环境(如莽撞横穿的猪、消失的前车)通过率不足10%[5][6] 行业标准与监管动态 - 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明确L2级系统要求驾驶人始终保持控制权[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倡议,要求车企杜绝模糊宣传用语,多家头部企业已调整宣传口径[7] - 监管部门或考虑设置智能驾驶宣传禁用词清单,加强内容审核与处罚力度[7] 车企宣传与责任 - 部分车企为流量使用"智能驾驶""零接管"等话术,涉嫌虚假宣传并模糊技术边界[2] - 车企需明确告知辅助驾驶的适用场景、前提条件和用户责任(如手握方向盘、恶劣天气禁用等)[8] - 夸大宣传可能导致驾驶人误用,企业将面临声誉危机与法律责任[7]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但技术仍处于过渡阶段,无法实现自动驾驶[2][7] - 行业需平衡技术突破与安全底线,避免因宣传乱象损害公信力与技术进步[7][9] - 事故模拟旨在推动行业清醒认知,为技术发展提供真实场景验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