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03750.HK)交接覆盖:3Q2025业绩点评 经营质量稳健提升 紧抓储能发展机遇
格隆汇· 2025-10-24 03:0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2831亿元,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36.2%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1.2% [1] - 第三季度净利率达19.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6.6%,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1] - 三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现金流充沛 [1] 业务运营 - 2025年前三季度动力与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450GWh,第三季度出货量近180GWh,环比增长约30% [2] - 储能电池出货量约90GWh,占总出货量20%,受益于海外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及国内政策推动 [2] - 动力电池出货量约360GWh,占总出货量80%,其中商用动力电池占比接近20%,重卡电池增速超100% [2] 产品与技术 - 2025年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乘用车领域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2] - 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储能领域量产587Ah大容量电芯及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2] - 神行、麒麟、骁遥电池等新产品占比快速提升至约六成,正加快587Ah电池量产以满足需求 [2] 未来展望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255/5093/58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2/861/1035亿元 [3]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5/20/17倍,作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市占率领先且持续迭代产品 [3] - 给予公司2026年3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总市值25830亿元,港股部分目标市值883亿元,目标价618港元/股 [3]
大行评级丨海通国际:宁德时代经营质量稳健提升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格隆汇· 2025-10-23 12:01
海通国际发表研究报告指,宁德时代2025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831亿元,按年增长9.3%;归母净利润 490亿元,按年增长36.2%;扣非归母净利润436亿元,按年增长35.6%。宁德时代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现金流充沛健康,动力与储能电池双轮驱动,结构持续优化。今年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在乘用车领 域,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 势底盘储能领域,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 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Stack等。 该行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55亿、5093亿、584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82亿、861亿、1035亿元,分别对应市盈率25倍、20倍、17倍。考虑到公司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市 占率遥遥领先,且持续推出叠代产品,海通国际给予公司2026年30倍市盈率,H股目标价618港元,维 持"优于大市"评级。 ...
海通国际:宁德时代经营质量稳健提升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新浪财经· 2025-10-23 11:5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2831亿元,同比增长9.3%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36.2%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35.6% [1] - 预计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55亿元、5093亿元、5849亿元 [1] - 预计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2亿元、861亿元、1035亿元 [1] - 预计2025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5倍、20倍、17倍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动力与储能电池双轮驱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1] - 乘用车领域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1] - 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 [1] - 储能领域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 [1] - 储能领域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Stack [1] 市场地位与估值 - 公司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市占率遥遥领先 [1] - 海通国际给予公司2026年30倍市盈率 [1] - H股目标价设定为618港元 [1]
宁德时代(03750):交接覆盖:3Q2025业绩点评:经营质量稳健提升,紧抓储能发展机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2 16:0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对宁德时代的“优于大市”评级 [2] - 目标价为每股618港元,较当前现价544港元存在约13.6%的上涨空间 [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0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1.2% [3] - 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2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为4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2% [3] - 第三季度净利率提升至19.1%,同比改善4.1个百分点 [3] - 公司现金储备充裕,三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过3600亿元人民币 [3]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255亿、5093亿、5849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2亿、861亿、1035亿元人民币 [5][10] 业务运营与出货量 - 2025年前三季度动力与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450GWh;第三季度出货量近180GWh,环比增长约30% [4] - 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稳定在约20%,约90GWh,受益于海外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 [4] - 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约80%,约360GWh,其中商用动力电池占比提升至近20%,重卡电池增速超100% [4]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2025年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乘用车领域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及钠离子电池 [5] - 在储能领域,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并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5] - 神行、麒麟、骁遥等新产品占比快速提升,目前已占约六成 [5] - 公司正加速587Ah电池的量产,未来其出货占比预计将逐步提升 [5] 估值与市场地位 - 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的估值,得出目标总市值为25830亿元人民币 [5] - 当前预测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5倍、20倍、17倍 [5][10] - 公司被视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市占率遥遥领先 [5]
宁王不是“真龙”
虎嗅APP· 2025-10-16 08:09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市值在2025年9月超过贵州茅台,但其两大主营业务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均跑输行业大盘,高增长期已结束 [5] - 公司并非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真龙”,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往的政策红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机遇,而非核心技术主导力 [6][16][37] - 公司在换电业务上的投入被视为歧途,面临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模式的挑战,难以在乘用车领域获得理想回报 [35] 业务表现分析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放缓甚至下降,未能与新能源车行业销量高增长同步: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9.7%,2025年上半年同比仅增7.3%,而同期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超35% [8][9][11] - 储能业务收入持续负增长,与全球储能需求快速扩张背离:2024年收入573亿元、同比下降4.4%,2025年上半年收入284亿元、同比下降1.5%,同期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超50% [13][14] - 公司约七成收入来自动力电池,约六分之一来自储能,两大主业均跑输大盘 [14] 盈利能力与成本因素 - 动力电池毛利润率受补贴政策及原材料价格影响大幅波动:2016年毛利润率高达45%,2022年降至17.2%,2025年上半年反弹至23% [17][19] - 碳酸锂价格暴跌90%至6万元/吨,公司电池售价降幅远小于成本降幅,推动毛利润率回升 [19][22][24] - 公司电池出货量指数从2020年的100升至2022年的618,毛利润指数达432(金额483亿元),客观上缓冲了锂价波动对行业的冲击 [23][24][26] 换电业务发展困境 - 换电战略旨在通过定制化电池绑定车企并获取服务收入,但合作推进缓慢:截至2025年6月,仅与蔚来落实合作,且以25亿投资为代价 [29][31] - 换电模式存在电池“暴力”使用问题(高频快充加速电池衰减至80%容量仅1200-2000次循环)及电网高负荷挑战(第四代换电站峰值功率需6MW) [32] - 与大功率充电方案相比,换电在通用性、电网适配性和成本效率上处于劣势,除特定商用场景外,在乘用车领域前景有限 [33][34][35] 行业竞争与技术对比 - 比亚迪作为垂直整合厂商,能自主决定技术落地(如兆瓦闪充技术已与多家充电运营商合作建站1.9万座),而宁德时代需依赖车企客户采纳其超充电池技术 [38] - 宁德时代发布的1.2MW超充电池仅获极氪、问界等少数车型采用,技术推广速度远慢于比亚迪 [39] - 公司类似富士康的代工角色,无法像苹果、英伟达或比亚迪那样主导行业技术路线 [37][38]
全欧洲电动车,都得装中国电池?宁德时代凭啥?
电动车公社· 2025-09-17 00:05
慕尼黑车展及中国电动车欧洲市场表现 - 今年德国慕尼黑车展较两年前平淡 参展中国企业数量增加约50% 但欧洲媒体未像以往那样渲染"中国主导"氛围[1][2] - 欧洲纯电渗透率徘徊在15%左右 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实现翻倍增长[5] - 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已成为既定事实 中国车企和供应商在欧洲电动化进程中比本土企业更积极[6] 宁德时代新技术NP3.0发布 - 在慕尼黑全球首发NP3.0技术(No Propagation) 实现热失控不扩散 且保障高压不断电 动力保持超1小时 无明火无烟[9][12] - 通过阻燃电解液 纳米点包覆正极材料 气凝胶隔热垫 电路稳定控制技术等实现三重升级[18] - NP3.0将自燃风险控制能力从保命提升至防止二次伤害 相当于"将猛虎关进笼子"[15][16] 神行Pro电池产品特性 - 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ro 含超充版峰值充电速度达12C+ 极寒环境20分钟补能410km[23] - 对比4月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在-10℃低温环境下15分钟可从5%充至80% 充电功率1.3兆瓦[25] - 技术先进性并非"优先供应出口" 中国电池厂商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27] 宁德时代欧洲市场战略 - 选择慕尼黑首发旨在出海 通过面向C端宣传反向推动与B端车企合作 复制国内成功模式[28][29] - 用户对宁德时代电池的信任度将巩固其行业地位[30] - 推动成本更低 安全性更好的磷酸铁锂电池替代欧洲偏爱的三元锂电池[31][40]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优势及市场地位 - 通过CTC技术 高压实密度等技术缩小与三元锂电池差距 成本更低 安全性更好[39][40] - 2024年1-8月中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达81.5% 累计340.5GWh 同比增长65.1%[41][43] - 磷酸铁锂电池帮助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25%提升至超50% 欧洲当前渗透率类似2022年中国市场[45] 中国在磷酸铁锂产业链的统治力 - 全球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中国占据绝对主导 2024年1-7月全球总量75.3万吨 前四供应商全为中国企业 市场份额62.5%[49] - 正极材料关键技术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加强技术转让许可制度[51] - 欧洲若转向磷酸铁锂路线 意味着其汽车产业将深度融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53] 宁德时代欧洲布局准备 - 配合欧盟《电池法案》满足碳排放要求 超越动力电池回收标准 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56][58] - 2024年5月赴港二次上市为出海募集外汇资金[58] - 与Stellantis合作建设欧洲第三个生产基地[58]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动力电池厂商蚕食欧洲市场份额 将压缩日韩厂商市场空间[66] -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已破产 欧洲暂时失去竞争资格[68] - 未来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69]
宁德时代被曝要货指引上调46% 股价创新高一天涨出一个温氏股份
长江商报· 2025-09-16 07:45
股价表现 - 9月15日A股盘中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4% 最高达371.52元/股(后复权693.78元/股)创历史新高 收盘涨幅收窄至9.14% [1] - H股盘中最大涨幅10.17% 收盘涨7.44% [2] - 单日A+H股总市值增加约1355亿元 相当于温氏股份(1335亿元)的总市值 [2][5][6] - 收盘后A+H股总市值达约1.63万亿元 [2][5] 股价驱动因素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规范采购合同关键环节 [7] - 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180吉瓦)以上 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8] - 工信部等八部门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 [8] -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头部电池厂2026年订单接近排满 [8] - 券商研究所称公司2026年要货指引上修至1100GWh 同比增长46% [4][9] 市场地位 - 2025年1-5月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居全球第一 [12] - 2025年8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6.45GWh 占比42.35% 居国内首位 [12] - 2025年1-6月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13] - 摩根士丹利指出公司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 估值具备显著吸引力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8.86亿元 同比增长7.27% [1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14] - 2019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45.60亿元增长至507.45亿元 5年增长10倍 [14] 研发与技术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0.95亿元 首次半年度突破百亿 [15] - 在固态电池领域有10余年技术积累 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5] - 上半年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全球首款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15] - 截至2025年6月末研发人员超2.1万名 专利及申请中专利合计49347项 [15]
全球首款!宁德时代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已通过新国标认证
巨潮资讯· 2025-09-15 21:50
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略低于锂离子电池但低温性能、碳足迹和安全性能更具优势 有助于降低电池产业对锂资源的依赖 [2] - 公司4月发布钠新电池 其乘用车动力电池具备优异低温能量保持率与安全表现 并于9月初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 [2] -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与客户推进开发及落地 进展顺利 [2] 产品创新与布局 - 上半年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及钠新电池(乘用车领域) 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商用车领域) 产品竞争力突出且广受客户青睐 [3] - 固态电池研发积累超10年 已组建业内领先研发团队并加大投入 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 - 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基本解决 仍存在工程问题 距离商业化包括供应链完善尚有差距 [3] 换电业务发展 - 乘用车换电站截至7月底建成超400座 预计全年可达成1000座建站计划 [3] - 重卡换电站建成约100座 全年预计建设300座左右 [3] - 与车企客户共同发布20多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并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上下游企业合作加速换电生态建设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现韧性与活力
金融时报· 2025-09-04 11:03
行业产销表现 - 中国新能源汽车前7个月产销双超820万辆 [1] - 行业半年报展现强劲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1] 整车企业业绩 - 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3713亿元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2] - 比亚迪新能源车进入全球超112个国家及地区 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等多国取得销量第一 [2] - 广汽集团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41万辆 海外出口同比增长45.8% [2] - 长城汽车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16.04万台同比增长23.64% [2] 电池企业业绩 -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7.27% 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3]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业收入281.7亿元同比增长30.06% [3]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37% [3] - 国轩高科上半年营业收入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 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 [3] 国际化进展 - 宁德时代上半年境外营收612.08亿元占总营收34.22%同比增长21.14% 境外毛利率29.02%同比上升4.16个百分点 [4]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410亿港元 90%资金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 [4] -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以10.63%全球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二 [4] - 国轩高科海外业务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80.48% 占总营收比重32.91%同比提升12.82个百分点 [4] 研发投入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53% 累计研发投入超2100亿元 [5] -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约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新产品 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电芯 [5] 行业展望 - 新车型密集上市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海外市场加速拓展 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6]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完整产业链布局提供坚实基础 [7] - 海外布局持续深化 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7]
钠电池量产倒计时,宁德时代股价成功重回300元上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2:09
股价表现 - A股股价盘中涨幅超10%至313.45元 较昨日收盘价277.41元上涨36.04元 涨幅12.99% 成交额128.72亿元 [1] - 港股涨幅达7.81%至439.0港元 较昨日收盘价407.2港元上涨31.80港元 成交额12.73亿港元 [1] 技术突破 - 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1] - 钠离子电池在-20度环境下能量保持率大于80% 能量密度大于等于160wh/kg 性能接近磷酸铁锂电池 [1] 机构观点 - 动态市盈率21.67倍低于近三年中枢水平 [2] - 钠电池量产进度与麒麟电池40%市占率形成技术护城河 [2] - 香港中央结算二季度增持5206万股 [2] - 后续走势取决于四季度车企补库强度及海外订单落地 [2] - 锂电行业出清加速与技术迭代推进 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