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治沙

搜索文档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一起谈谈如何实现治沙与致富共赢
中国环境报· 2025-06-17 07:43
治沙与经济发展 - 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度耦合,生态灾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 - 治沙和致富可以相互成就,形成绿色产业并带动百姓增收 [1] - 新疆于田县玫瑰花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成为富民产业 [2] - 内蒙古"光伏长城"治沙带采用"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模式,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三重效益 [2] 科技创新与治沙效率 - 智能植树机器人、飞播无人机等智能机械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3] - 耐旱作物育种和种植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作物成活率 [3] - 滴灌、微灌技术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3] - 治沙策略转向以水定绿、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科学模式 [3] 社会参与与利益机制 - 新疆阿克苏地区按照"谁建设、谁受益"原则发展梭梭、沙枣等种植业并引进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 [4] - 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善盟规划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由新能源企业联合体牵头建设并分配收益用于沙化土地治理 [4] - 锡林郭勒盟建立多元治理机制,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调动农牧民积极性 [4] 产业治沙的挑战与方向 - 产业选择需坚持节水优先、适度发展以应对水资源刚性约束 [5] - 部分地区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需发展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