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重构

搜索文档
沂源的重构与重塑
齐鲁晚报网· 2025-05-21 22:17
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 县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产业重构与集聚,沂源县通过"工业强县"战略和"七个提级跃升"、"八个更大突破"实现突围 [2][3][17] - 文旅产业成为沂源重点发展方向,龙湾水乡项目"五一"期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综合收入破400万元,但缺乏龙头景区和流量转化能力 [4][7] - 经济开发区是沂源产业主战场,规上企业数量占全县58%,工业总产值占比89%,税收贡献56.3% [10] 文旅产业现状与规划 - 淄博2023年接待游客6114.9万人次(+67.6%),旅游收入630亿元(+68.4%);2024年游客6863.63万人次(+12.25%),收入695.47亿元(+10.39%) [5] - 博山区2023年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43亿元,2024年游客550万人次(+10%),收入47亿元(+9.3%),住宿餐饮增速达14.9%-28% [6] - 沂源计划通过文旅产业实现年增速10%以上,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7][9]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 沂源重点培育"2+2"产业集群:新医药、新材料为支柱产业,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为新兴产业 [17] - 3-4月开展北京、无锡、上海招商,聚焦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并召开专题研讨会优化产业布局 [12][13] - 县域经济占全国GDP近40%,但面临南北失衡、人才外流挑战,沂源需强化集群化发展对抗虹吸效应 [14][16] 经济开发区核心作用 - 开发区实施"五大工程",产业集群培育为首要任务,承载全县89%工业产值 [10][17] - 2024年连续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项目建设推进会等,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10][11] - 通过分线指挥部、工作专班等机制落实"七个提级跃升"中的工业经济跃升目标 [11][17]
宜昌全域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与产业重构的双向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5-11 10:11
经济发展 - 2024年宜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元,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跻身湖北省第2位和"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 [1] - 宜昌高新区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12月竣工投产,邦普在宜昌累计投资建设3个项目,打造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 [5] - 欣旺达东风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313天,楚能新能源项目二期从空间协调到选址合规仅用1天,三峡千古情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用时10个月且百日营收破亿元 [5] 产业体系 - "3+2"主导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核心产业,以及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及商贸物流两大延伸领域 [6] - 磷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攀升,形成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 [6][7] - 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以安琪集团为龙头,形成生物发酵制品、酶制剂、生命大健康、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 [9] 招商引资 - "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包括"一个重点企业+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发展片区+一个配套政策+一个评估团队",政府与企业双主角联动 [7] - "宜昌制造"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9种世界级或国家级领军产品,其中5个全球第一、38个全国第一 [7] 交通枢纽 - 2024年宜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420亿元,同比增长18%,高铁投资占比超40% [10] - 宜昌港2024年吞吐量1.49亿吨,居湖北省第1,通过多式联运和数字化赋能提升效率 [11] - 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每年50万吨农产品运输成本将降低40%,当枝松高速将构建宜昌-荆州1小时经济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