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控价

搜索文档
线上产品控价有哪些渠道(控价步骤)
搜狐财经· 2025-06-03 01:08
线上产品价格管理挑战 - 电商经济蓬勃发展使线上销售成为品牌商家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 [1] - 低价乱价和价格波动频繁扰乱市场秩序并损害品牌利润和形象 [1] 线上产品控价误区 - 忽视市场动态导致价格策略与市场脱节 需定期调研并分析竞争对手策略 [3] - 过度依赖价格战虽短期提升销量但长期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4] - 缺乏价格监控体系使低价行为长期存在 需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时监测 [5] 投诉线上产品低价步骤 - 收集侵权证据包括产品链接、价格截图、销售页面截图和购买记录 [6] - 根据销售平台选择投诉渠道并通过平台系统提交详细侵权信息和证据 [7][8] - 跟进处理结果 补充材料并与平台客服沟通确保侵权行为妥善处理 [9] 线上产品控价渠道 - 利用电商平台规则通过投诉系统提交证据要求下架侵权链接 [10] - 通过法律途径发送律师函或提起诉讼并举报至市场监管部门 [11] - 与第三方控价公司合作借助其专业技术和经验提升控价效率 [12] 总结 - 品牌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有效维护利益和品牌形象 [13]
杨幂曾经代言的溜溜梅母公司没事吧?上市前,原股东红杉中国却跑路了,现金流被抽干吃紧
搜狐财经· 2025-05-12 19:12
公司发展历程 - 溜溜果园凭借杨幂代言的广告语成功占据果类零食市场头名位置 [1] - 红杉中国2015年A轮投资1.35亿元(每股12.75元),2024年行使赎回权获得本金加回报合计2.608亿元,9年投资回报率93%,年化回报率7.6% [3][4][5] 供应链管理问题 - 原料价格波动显著:2016-2017年青梅采购单价从6.31元/千克涨至8.72元/千克,导致毛利率从33.6%降至30.59% [8] - 2020-2024年青梅价格从2400元/吨升至2600元/吨,进口西梅价格从16200元/吨涨至20700元/吨 [8] - 未建立自有果园,完全依赖市场采购,供应链控制力薄弱 [9] 产品定价与销售结构 - 2024年产品价格变动:梅干零食单价下降19.04%,梅冻价格暴跌27.91%,仅西梅产品单价提升13.94% [10] - 销售渠道剧变:2024年零售商收入占比从23%飙升至50.6%,直销占比达59.2%,前五大客户贡献33.1%收入(最大客户占14.1%/2.28亿元) [12][13][14] - 大客户集中度快速上升:前五大客户占比从2022年12.7%增至2024年33.1%,最大客户占比从4.6%升至14.1% [14] 财务表现分析 - 毛利率持续波动: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梅干零食毛利率三年下降7.5个百分点 [16] - 净利率虚高:2024年净利率9.1%中,政府补助占5.8%(3380万元),税收优惠贡献21%利润(实际税率12.3% vs 法定25%),剔除后真实净利率仅4.7% [18][19][20] - 现金流危机:2024年末紧急融资7500万元(估值较C轮折价9-10%),动用银行授信1.1亿元,2025年2月底账面现金仅5104万元 [21] 上市压力与对赌风险 - 流动负债达9.58亿元(流动资产8.73亿元),流动比率91%,速动比率35.8% [23] - 对赌条款密集:B轮(10%年化/2025年底上市)、C轮(8%年化/2025年中上市)、D轮(6%年化/2025年底上市),若未按期IPO将触发赎回 [23] - 产品结构调整:高毛利梅冻占比提升(毛利率三年增11.6个百分点),但西梅产品原料成本侵蚀利润 [15][16]
美妆院线产品的控价难题,系统性解决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5-06 17:47
美妆院线产品控价系统解决方案 核心观点 - 系统性控价需融合"预防-监控-打击-教育"全流程 通过技术工具提升效率 法律手段强化威慑 品牌建设巩固溢价能力 [17] - 建议优先实施授权管控+价格监测+知识产权投诉的组合策略 辅以第三方服务实现快速响应 [17] 价格体系构建 - 基于成本(原料 研发 营销) 竞品价格 消费者支付意愿制定价格 采用成本加成法或价值定价法 突出专业性与稀缺性 [1] - 多层级定价:区分线上/线下 经销商/旗舰店等渠道 设置差异化的最低零售价(MAP) 避免价格冲突 [1] - 利用大数据监测市场波动 结合促销节点(如双十一)灵活调整价格 平衡销量与品牌价值 [1] 渠道管理与授权控制 - 仅授权专业美容院 品牌旗舰店等渠道销售 通过合同约束明确价格条款 违规者取消授权或扣减返点 [3] - 建立窜货追溯机制 通过物流编码或区域限定防止跨区低价倾销 [3] - 签订含价格约束条款的协议 设立违约金 取消合作等惩罚机制 定期核查经销商销售记录 [4] 技术监控与数据驱动 - 部署AI监测工具(如价格爬虫 盗图识别) 实时抓取电商平台价格 预警异常波动 [7] - 在产品包装嵌入唯一溯源码 消费者扫码验证真伪 同时追踪销售渠道 [8] - 通过图像比对技术识别未授权商家盗用官网图片 结合购买鉴定(抽检产品真伪)强化证据链 [9] 法律维权与行政手段 - 针对侵权链接 以商标 专利 版权为依据发起平台投诉 要求下架并处罚卖家(如扣分 封店) [12] -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低价倾销 或通过12315 黑猫投诉平台曝光假货 [12] - 对恶意侵权者发起诉讼 主张赔偿并维护品牌权益 [12] 品牌建设与消费者教育 - 通过品牌故事 成分科普 专业背书(如临床试验数据)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12] - 开展"正品鉴别"活动 教育消费者识别授权渠道与防伪标识 [12] - 建立消费者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提供低价/假货线索 [12] - 通过会员体系绑定消费者 减少对低价渠道的依赖 [13] 第三方服务与长期维护 - 委托第三方处理全网监测 投诉执行 数据报告 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效率 [15] - 每季度分析控价效果 优化价格体系与渠道政策 适应市场变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