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梅
搜索文档
松鼠动力获融资;OpenAI或明年启动IPO;Maison Margiela打造住宅
搜狐财经· 2025-11-02 22:30
智能电动房车公司「松鼠动力」完成Pre-A轮融资 -资本动态- 松鼠动力成立于2022年,由原安克创新产品线总经理、充电与储能业务开创者萧昂创立。团队核心成员延续安克消费电子基因,还吸引来自吉利、上汽、 华为、特斯拉等企业的研发专家。(品牌方舟) 当前,全球房车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张,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行业核心转型方向。本轮融资将促使松鼠动力推动首款产品的量产、拓展北美市场布局等。 近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esame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并正式向部分用户开放测试版。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可与用户进行自然语音交流的个人人工智 能助手,并计划将其嵌入轻量化智能眼镜中,使用户能够通过语音实现全天交互。 Sesame由Oculus联合创始人Brendan Iribe与前Ubiquity6首席技术官Ankit Kumar创立,于今年2月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两款AI语音"Maya"和"Miles"的演示 版本。这两款AI语音在发布后的数周内即吸引超过100万人使用,总交互时长突破500万分钟。(品牌方舟) 对于Sesame而言,本轮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其在对话式AI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融合领域的研发与产品化进程,从而影响力也将快 ...
溜溜果园为何急于上市
北京商报· 2025-11-02 21:09
在业界看来,溜溜果园毛利率的下滑与其销售渠道的转变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溜溜果园的销售渠道正加速向零食专卖店转型。2022—2025年上 半年,零食专卖店已取代传统经销成为溜溜果园的主要渠道。其中,经销渠道的收入占比由74.5%降至31.2%,而零食专卖店的收入占比由1.1%升 至35.3%。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西梅类果品零食本身属于消费场景有限的小众品类,溜溜果园近年转向零食量贩渠道快速做大了规模,但这种 渠道模式的核心是低价,这也造成溜溜果园的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由此带来毛利率的下滑。 然而,在收入规模扩大的同时,溜溜果园的毛利率却从2022年的38.6%降至2024年的3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1.4个百分点至34.6%。 具体来看,溜溜果园核心产品梅干零食、西梅产品的毛利率均呈现下滑态势。招股书显示,梅干零食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降至2024年的 34.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2.9%;西梅产品的毛利率从36.7%降至34.4%,2025年上半年降至30.7%。仅梅冻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6.2%增 长至39.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40.9%。 "溜溜梅" ...
靠杨幂广告大火的溜溜果园,上市就“没事儿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31 09:34
导语: 你没事儿吧",没事儿就快上市吧。 摘要: 1、产品结构单一:溜溜果园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梅类"零食,毛利率下滑,过度依赖明星营销与量贩渠道成为增长隐患。 2、上市对赌条款:溜溜果园面临对赌倒计时与资金紧张双重压力,若年底前无法上市,实控人将面对回购责任。 3、果类零食龙头:溜溜果园在青梅及梅冻细分市场市占率领先,品牌知名度高、渠道布局广,仍具一定扩张潜力。 曾经的溜溜梅广告 "你没事儿吧" ,如今已变成 " 你 能上市吗? " 依托杨幂这句烧脑的广告语,溜溜梅的酸爽曾一度占据消费者的味蕾记忆。 溜溜梅背后的公司是来自 安徽芜湖的休闲食品企业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溜溜果园") , 溜溜果园 曾一度被资本看好,相继 为溜溜果园投资并期待公司上市。 这已是溜溜果园的第二次冲刺港股。早在 2019 年,公司便尝试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但因业绩下滑与营销费用飙升,主动撤回材料。六年后,它从 A 股转战港股,依旧在"上市倒计时"的压力中前行。 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因为和投资人签订了对赌协议,溜溜果园 此番上市更像一场 "与时间赛跑"的豪赌——若 2025 年底仍未挂牌,创始人杨帆夫 妇需按年息 6% ...
溜溜梅上市终极冲刺:距离对赌死线仅剩一月,港交所二次递表
观察者网· 2025-10-30 09:46
上市进程与对赌协议 - 公司于10月28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距离4月16日的首次申请失效仅过去12天 [1] - 实际控制人杨帆需在2025年年底前成功上市,否则需履行回购股权等对赌协议 [1] - 港股平均上市周期约为393天,且不少企业需递表2-3次,公司剩余时间窗口极为狭窄 [1] - 2019年公司曾向深交所递交A股上市申请,但约半年后主动撤回 [2] - 2024年6月,重要股东北京红杉选择退出 [2] - 2024年12月引进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获得7500万元投资,并签订新对赌协议,需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否则投资者可要求赎回投资本金及年息6%的利息 [6]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史 - 创始人杨帆和妻子李慧敏合计控制87.77%的股权,杨帆直接持股37.97%,李慧敏持股4.37%,聚润投资持股36.53% [9][10] - 2015-2025年间共经历四轮融资,包括北京红杉2015年以1.35亿元入股,李青2016年以1.026亿元入股,深圳君荣2020年以1.185亿元受让股份,以及2024年D轮融资 [2][3] - 北京红杉曾签订对赌协议,约定若公司未在2020年6月前提交上市申请有权要求回购,后延长至2023年12月 [4] - 2024年11月公司向北京红杉支付1.35亿元赎回股份,2025年1月结清1.26亿元利息 [5] 业务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升级,从传统蜜饯定位转向抢占"酸"心智品类,广告语改为"酸一点,吃溜溜梅",并舍弃双果、全面聚焦青梅主业 [12][14] - 战略升级携手君智咨询完成,后者通过深圳君荣入股公司 [16] - 当前前三大业务为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和梅冻,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9.0%、20.3%和29.5%,梅干零食占比下降,西梅和梅冻呈上升势头 [18][19]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和9.59亿元人民币 [20] - 同期毛利分别为4.53亿元、5.30亿元和5.83亿元人民币 [20] 销售渠道演变 - 公司抓住超市及会员制商店、零食专卖店上升势头,2025年上半年通过该渠道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5.0%和35.3%,较上年同期提升4.6和6.6个百分点 [20][21] - 经销渠道占比从2022年的74.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2%,零食专卖店占比从2022年的1.1%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3% [21]
昔日风光不再,传统商超转型成了“必答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8:28
行业整体表现 - 传统商超面临严峻挑战 47.5%的超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40%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 - 多家企业业绩显著下滑 中百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近80% 营收跌幅接近20% 联华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约9.85% 红旗连锁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17%[2] - 家乐福退出山东市场 苏宁国际以每家1元价格转让济南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等12家原家乐福子公司全部股权[2] 领先企业表现 - 沃尔玛中国区表现突出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58亿美元 同比增长30.1% 增长主要来自山姆会员店 过去12个月新开8家门店 电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9%[3] - 胖东来2024年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 整体利润超过8亿元[3] - 盒马实现整财年盈利 计划2026财年新增门店近100家 进驻城市超过50个 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3] 消费行为变化 - 线上渠道分流严重 淘宝闪购平台2025年7月"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 "休闲食品"增长312%[6] - 即时零售平台实现30分钟送达 直播电商以"全网最低价"冲击高利润品类[5] - 年轻消费者偏好新零售超市 认为传统超市缺乏新产品吸引力 将购物视为生活方式体验[4] 行业转型举措 - 胖东来模式引发调改潮 永辉超市完成124家门店调改 调改后门店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龙湖济南北宸天街店近50%商品被替换 新增商品超过4000种 鲜食类商品占比从5%提升至20%以上 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模式80% 进口商品比例达20%[8] - 自有品牌成为重要战略 大润发2023年10月推出"土豆面包" 首批4万盒上市首日售罄 补货10万盒仍出现断货 试水"润发食堂"使用自有品牌产品[10] - 华润万家2024年底发布六大自有品牌线 完成全国50家门店焕新升级 2025年计划为Ole'高端超市新增约20家门店[10] 供应链变革 - 行业从多级经销模式转向短链直供 新型商超通过"短链直供+高周转"压缩成本[11] - 供应链改革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行业内卷背景下依靠成本压缩和创新能力取胜[10][11] - 行业变革被视作生死必答题 需要完成系统性的人货场变革而非简单改装升级[9][11]
溜溜梅惊现“人咬青梅”!杨帆治下溜溜果园445条投诉背后陷“商标侵权+劳动纠纷”,IPO前资本大撤退
金融界· 2025-07-29 14:18
法律纠纷 - 2025年累计卷入17起法律纠纷,案件遍布安徽、山东、上海等五省(市),案由包括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劳动争议及著作权纠纷 [1] - 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占比36.82%,案件金额25元占比0.01% [2] - 具体案件包括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的商标权纠纷、与揭西县风江兴雅源食品商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等 [2] 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董事长兼法人为杨帆 [2] - 杨帆直接持股38.5717%,为第一大股东 [3] - 第二大股东安徽聚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7.1109% [3] - 创始人杨帆夫妇通过直接持股及聚润投资合计控制超78%的股份 [9] 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含"溜溜果园"关键词投诉17条,"溜溜梅"关键词投诉高达445条 [4] - 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食品异物"、"食品变质"等 [4] - 有用户投诉在"溜溜梅官网旗舰店的脆青梅"中发现"被别人咬过"的产品 [5] - 公司对投诉普遍存在不回复现象 [7] 经营状况 - 在安徽、福建等八省推广青梅种植30余万亩,总产值近200亿元 [8]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但毛利率从38.6%波动至36% [9] - 原料成本占比从41.7%攀升至47.7% [8] - 梅类产品贡献超98%的收入,品类单一化风险凸显 [8] 研发与营销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骤降43.8%至1894.8万元 [8] - 明星代言费用高达1.06亿元,占净利润的71% [8] - 试图通过梅冻、西梅等新品拓展边界,但研发投入断崖式下降 [8] 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红杉中国通过减资方式退出 [9] - 2019年个人投资者李青在A股申请撤回后以1.185亿元转让股份 [9] - 股权高度集中或影响决策透明度 [9] 行业警示 - 过度依赖流量营销、忽视产品本质导致信任危机 [10] - 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与口碑 [10] - 需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售后服务 [10]
山姆也没能逃过“千亿魔咒”
凤凰网财经· 2025-07-25 21:47
核心观点 - 山姆在中国市场营收突破千亿规模后,出现选品失策、产品质量下滑等问题,面临"千亿魔咒"挑战 [1][6][7][23][25][26] - 永辉和大润发在2020年接近千亿营收后,因模式失灵和线上转型失败导致连续亏损和营收下滑 [4][5][20][22][31][32] - 山姆与永辉大润发的困境本质不同:前者因过度追求会员复购率导致品控松动,后者因传统大卖场模式被电商冲击 [30][33][35][43] - 山姆在中国市场的独特策略(严苛品控+差异化选品)正被竞争对手蚕食,一线城市份额下滑,低线城市扩张面临成本压力 [44][46][47][48] 千亿魔咒现象 - 中国零售商超行业存在"千亿魔咒"现象:企业跨过千亿门槛后普遍出现业绩滑坡或战略失误 [3][10] - 永辉2020年营收达931 99亿元峰值后连续4年亏损,2024年营收跌至675 7亿元 [4][5][20] - 大润发2020年营收954 86亿元(高鑫零售数据),此后关店收缩,在盈亏线挣扎 [4][16][22] - 山姆2024年中国营收突破1000亿元,但同期投诉量同比暴涨65%,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23][26][27] 永辉与大润发案例 - 永辉曾以"生鲜+大卖场"模式快速扩张,2018年市值破千亿,2020年创931 99亿元营收纪录 [12][13] - 永辉2016年率先布局"超级物种"等新零售业态,但3年烧光10亿元后剥离 [12][32] - 大润发单店销售额曾达沃尔玛2倍、家乐福1 6倍,母公司高鑫零售市值超千亿港元 [16][17] - 两家企业受拼多多、社区团购冲击,线上转型失败导致优势丧失 [31][32] 山姆经营策略 - 山姆中国区考核重点为会员复购率(非销售利润),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贡献60%营收 [41] - 中国区采用独特品控标准:牛肉需谷饲150天以上,榴莲需树龄25年以上且出肉率40%+ [35] - 本土化策略包括推出1升装牛奶、开发小青柠汁等网红单品,打破美国大包装传统 [39] -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复购率曾达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7] 市场竞争格局 - 山姆一线城市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 3%,开市客与盒马分别增长4 1%和3 8% [44] - Costco在中国市场续费率91%,奥乐齐在长三角与山姆直接竞争 [44][46] - 山姆三线城市客单价仅为一线的61%,运营成本高15%,依赖8家"销冠"门店支撑 [48] - 全球市场Costco通过28天周转周期将毛利率压至10-14%,曾抢夺沃尔玛份额 [50] 产品与品控问题 - 2024年下架太阳饼、米布丁等高回购率商品,上新低糖好丽友派遭消费者差评 [25] -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牛奶包装虫卵、果汁异物、鲜肉月饼含牙齿、坚果活虫等 [26][27] - 部分问题产品(如活虫坚果)在投诉后仍正常销售,客服承认存在历史问题 [27]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4年山姆投诉量同比增加65% [26]
大润发宣传标语被指“内涵”山姆!客服称系个别门店营销举措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4:34
大润发与山姆会员商店的营销争议 - 大润发超市部分门店出现"某会员店同款""买溜溜梅还需要花260元办会员"等标语,被网友质疑"内涵"山姆会员商店 [1] - 大润发官方客服回应称此类标语属于个别门店营销举措,并非公司统一推广行为,并表示会记录网友反馈并转达门店 [1] - 部分标语使用与山姆会员商店品牌logo相似的配色,进一步引发争议 [1] 山姆会员商店的产品调整 - 山姆会员商店近期因上架好丽友、盼盼、徐福记、溜溜梅等多品牌产品遭到部分会员反对,多个话题登上热搜 [1] - 山姆官方客服表示好丽友、徐福记等产品目前处于无货状态,溜溜梅产品正常售卖 [1] - 山姆表示已将会员反馈意见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 [1] 零售行业竞争态势 - 大润发部分门店采取针对性营销策略,直接对标山姆会员商店的同款商品价格 [1] - 会员制超市与传统超市的竞争加剧,体现在商品定价和营销策略上 [1] - 消费者对不同零售渠道的价格敏感度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1]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5
西部证券· 2025-07-25 09:49
核心观点 - 溜溜果园借助酸调百味思路,坚持“梅+”战略扩充产品矩阵,老品梅干类零食可通过传统流通渠道改革增长,新品西梅、梅冻、电解质冰沙有成长潜力;北交所改革深化与产业升级共振,具备技术壁垒和订单弹性的专精特新企业是中长期布局核心,但需注意政策、经济和流动性风险 [1] 食品饮料行业(溜溜果园) 梅产业情况 - 梅产品涉及零食、酒饮多品类,溜溜果园在梅产业份额第一,上游青梅国内种植、西梅海外进口,采购对原材料品质要求高;下游传统果类零食稳定增长,溜溜梅在青梅、西梅果类零食份额领先,竞品多为渠道和白牌产品;果冻行业格局分散,天然果冻进入者少,公司天然果冻市占率 45.7% 引领细分品类 [4] 公司优势 - 借助酸调百味思路,坚持“梅+”战略扩充产品矩阵;管理层对产品和渠道变化敏锐,产品重视创新有新品考核奖励和开发方法论,近年新品成功率高;渠道上对新渠道变化敏锐并积极合作,2024 底直营占比提高到 59% [4] 未来看点 - 老品挖潜:梅干类零食传统口味贡献主要销售,过去增量靠新渠道,未来增长靠传统流通渠道改革,推动经销市场下沉和通路精耕;新品扩张:西梅与山姆合作,今年收入有望加速增长;梅冻在果汁原浆含量、0 防腐剂方面优势明显,销量高速增长;电解质冰沙今年上市,有望成新大单品 [5] 北交所市场 行情回顾 - 7 月 23 日北证 A 股成交金额 341 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 18.2 亿元,北证 50 指数收盘价 1435.74,下跌 1.58%,PE_TTM 为 67.65 倍,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 2454.66,下跌 1.58%;当日 268 家公司中 48 家上涨、2 家平盘、218 家下跌,涨幅前五和跌幅前五个股明确 [7] 新闻汇总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 7 月 27 日至 30 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动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发挥作用 [7] 重点公告 - 流金科技董事会授权不超 1.5 亿元闲置自有资金循环购买低风险理财;骏创科技控股股东减持 93 万股,持股比例由 55.92% 降至 55.21%;邦德股份董事会批准用不超 2 亿元闲置自有资金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全资子公司获发明专利;民士达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37 亿元,同比增长 27.91%,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增长 42.28% [8] 投资建议 - 雅下工程开工催化基建产业链,中长期对细分领域订单拉动预期明确,产业链成长空间打开;宏观和政策面多事件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北交所流动性短期承压但政策红利注入长期活力;建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主线,关注相关板块稀缺性标的和成长型企业;短期震荡不改结构性机会,中报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或率先修复,部分事件成关键催化剂 [9] 市场指数表现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 3,605.73,涨 0.65%;深证成指收盘 11,193.06,涨 1.21%;沪深 300 收盘 4,149.04,涨 0.71%;上证 180 收盘 9,141.44,涨 0.82%;中小板指收盘 6,934.38,涨 1.24%;创业板指收盘 2,345.37,涨 1.50% [3] 主要海外市场指数 - 道琼斯收盘 44,693.91,跌 0.70%;标普 500 收盘 6,363.35,涨 0.07%;纳斯达克收盘 21,057.96,涨 0.18% [3]
山姆也没能逃过“千亿魔咒”
搜狐财经· 2025-07-24 14:41
核心观点 - 中国零售商超行业存在"千亿魔咒"现象,即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后易出现业绩下滑或战略失误 [4][12] - 山姆中国2024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但面临选品失策、质量下滑等问题,会员制模式受到挑战 [5][16][20] - 永辉和大润发在2020年接近千亿规模后连续四年营收下滑,传统大卖场模式受线上冲击失灵 [4][14][15][22] 千亿魔咒现象 - 永辉2020年营收达931.99亿元峰值后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营收降至675.7亿元 [4][8][14] - 大润发2020年营收954.86亿元(高鑫零售数据),此后收入连年下滑,持续关店 [4][10][15] - 中国互联网行业2024年营收超千亿企业不足15家,唯品会/网易刚过千亿门槛 [11] 山姆的挑战 - 2024年山姆中国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会员费收入增长40%,但投诉量同比暴涨65% [17][20][23] - 8家"销冠门店"单店销售额超5亿美元(36.7亿元),但三线城市客单价仅为一线的61% [33][34] - 一线城市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3%,被开市客(+4.1%)和盒马(+3.8%)蚕食 [31] 会员制策略分析 - 中国区山姆会员续卡率92%,500万有效会员贡献13亿元年费及60%营收 [29] -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复购率92%,但过度追求续费率导致选品质量失衡 [26][27][31] - 本土化策略包括推出1升装牛奶、小青柠汁等网红单品,但新品开发频遭差评 [19][28] 行业竞争格局 - Costco通过28天商品周转周期将毛利率压至10-14%,抢夺沃尔玛市场份额 [35] - 奥乐齐在长三角扩张,开市客新一线城市会员续费率91%,形成直接竞争 [31][33] - 永辉超级物种3年烧光10亿元,大润发新业态转型未达预期营收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