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

搜索文档
面向“十五五”,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11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面向"十五五",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怎么做? 2024年京津冀三地的GDP增速分别达到5.2%、5.1%和5.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达11.5 万亿元,是2013年的2.1倍。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三省市经 济增速也呈现较快增长,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作用进一步显现。 "我们认为应该从原来的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7月20日,在2025京津冀蓝 皮书信息发布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表示。 叶堂林解释称,区域一体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对全国高质量发展具有 示范引领作用,也是未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应有之义。 会上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研究》(后简称《报 告》)。《报告》指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是以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为主动力,以产业协同发展、设施 高效互通、生态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为重点领域,促进区域内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和高效配 ...
京津冀蓝皮书发布:推动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
新京报· 2025-07-20 21:26
记者了解到,京津冀蓝皮书每年聚焦不同的时代主题,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出版15年,随着广度和深度 的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了京津冀发展报告这一标志性品牌。结合京津冀发展实际,今年的报告对京津冀 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城镇体系、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的进展与成效 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用多组数据体现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成就: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48.7亿 元,是2013年的10.52倍;截至2023年,北京企业对津冀企业累计投资4.9万次,总投资额达2.3万亿元,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京津冀高铁总里程达到2624公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 全覆盖…… 报告也提出京津冀三地仍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配置不均问 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以人员平均工资为例,2023年,北京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18312元,是 天津的1.58倍,是河北的2.3倍,三地经济差距仍较大。此外,三地区域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 营机制需加快建设;区域发展关键领域协同关联度有待提升,北京辐射带动作用亟须强化;非首都功能 疏解压力尚大,基础设施支 ...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7-20 17:31
新华财经北京7月20日电(王艳刚王诗瑶)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黄 淮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区域高 质量一体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城镇体系、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 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认为,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助力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加 快推进;二是协同创新格局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实力持续增强;三是产业协作不断走深走实,"链群"建 设助力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四是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交通一体化持续拓 展;五是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进,推动京津冀民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六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深化。 报告指出,京津冀三地也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配置不 均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区域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需加快建设;三是区域发展 关键领域协同关联度有待提升,北京辐射带动作用亟须强化;四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压力尚大,基础设施 支持作用仍需提升。 为推动京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