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州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8-29 14:0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于8月28日在广州天河区举办 主题为"改革·法治·湾区:制度型开放新探索" 旨在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并服务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1] 核心参与方与致辞要点 -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景汉朝指出粤港澳三地法治合作成效显著 需加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研究 [1] - 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表示香港正通过法律科技探索、金融法治创新、仲裁合作等领域服务制度型开放 [2] - 澳门法务局副局长邱显哲强调澳门将促进法律体系与大湾区法治环境深度融合 探索制度型开放实践路径 [2] 主论坛议题与演讲内容 - 论坛设置主论坛和平行论坛 主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主持 [3] - 演讲主题涵盖破解大湾区法律难题、法治融合维度、国际争端解决中心建设、仲裁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及地方立法创新等6大方向 [3] 平行论坛专题领域 - 4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金融产业法治保障、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及企业庭外重组制度构建 [3] 成果发布与合作协议 - 广州市委政法委发布《加强广州数据治理和数据产业发展法治保障的若干举措》 [4] - 广州仲裁委员会公布机构改革成果 [4] - 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与4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包括广州仲裁委员会、广州数据交易所等 [4] - 汇智蓝天中心与6家港澳机构签署涉外法治实践创新合作备忘录 [4] 论坛成果与共识 - 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天河共识》 聚焦法治协同长效机制、数字法治引擎、涉外法治服务及全球法治人才高地四大方向 [4] - 共识号召粤港澳9+2城市法学团体围绕"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性持续合作 [4][5]
AI换脸牟利该如何判?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激辩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3:25
AI换脸侵权案件审理争议 - AI换脸小程序商用个人舞蹈视频引发侵权争议 用户付费后可替换面部特征制作视频 [1] - 粤港澳三地法院对同类案件判决存在分歧 广州法院认定肖像权侵权 北京法院认为不涉及肖像权而涉及个人信息 上海法院认定为著作权侵权 [2] - 算法模型生成过程涉及数据采集和特征捕捉 技术复杂性导致法律认定困难 [2] 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挑战 - AI技术专业性强 披露信息难以被法官和当事人理解 法律责任分配存在争议 [2] - 全球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进程 欧盟采用风险分类监管 美国转向激励发展策略 [3] - 中国学界对立法目标存在分歧 主流观点主张激励发展 少数观点主张风险规制 [3] 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广州机器人企业数量领先全国 分别达6.53万家和5.33万家 [2] -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800亿元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3] - 形成广深佛莞核心产业格局 建立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 [3] 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演进 - AI技术从实验室进入产业界后 逐步形成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2] - 上下游分工产生法律责任分配问题 商业应用拓展带来治理需求 [2] - 英伟达认可大湾区为全球唯一兼具机电与AI技术的机器人产业黄金发展区 [2]
自治区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开幕陈刚杨万明出席并讲话
广西日报· 2025-06-21 09: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 -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开幕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杨万明出席并讲话 [1] - 陈刚强调广西正处于起势发展的关键阶段 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服务法治实践和边疆安宁 [2] - 杨万明希望广西法学会强化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 团结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服务法治广西建设和涉外法治工作 [3] 法学会工作重点 - 陈刚指出法学会要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 服务大局和人民群众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平安广西 [2] - 杨万明强调法学会要深化法学理论研究 培养法治人才 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和法治广西建设 [3] 领导与组织 - 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苗庆旺主持开幕式 王心富、周异决等领导出席 [4] - 自治区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崔智友作工作报告 自治区总工会代表群团组织致贺词 [4]
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战略意义 - 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部署推动综合实力实现系统性跃升 [1] -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稳居世界第一梯队,但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大模型数量占比36%落后于美国的44% [4] -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正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键领域 [5] 技术竞争与产业挑战 -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加剧,通过制裁措施限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追赶 [4] - 高质量训练数据供给不足是突出瓶颈,数据获取合法性标准模糊制约行业发展 [11] -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4] 治理框架与法律体系建设 - 需构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治理框架,通过法治保障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 [1][10] - 建议采用"小快灵立法"先行回应基础制度问题,逐步过渡到全面性立法 [13] - 法律体系需覆盖算力、数据、算法等要素法,以及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应用规范 [12] 适应性治理与监管创新 - 主张采用包容性灵活监管,为新技术预留容错空间,如设置"暂停运行"弹性机制 [8] - 需建立持续动态监管制度,从事前预防转向损害最小化与快速恢复 [9] - 法律责任认定应考虑技术透明度、主动补救等因素,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 [11] 产业生态与资源供给 -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需明确爬取边界、交易效力和版权使用标准 [11] - 建议在数字经济立法中纳入基础模型研发、传统产业智能化等制度设计 [12] - 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需通过立法修法明确合规要求与事故责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