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战略

搜索文档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新华日报· 2025-06-13 05:33
高校人才工作战略 -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需以学科规划为引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 - 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 - 建立高校特色人才库,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构建高水平人才引入绿色通道 [2] 人才引育体系优化 - 推动人才引育与国家战略服务、学科格局再构相结合,通过"云上微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拓宽引才路径 [3] - 加大各类人才培育力度,统筹校内外人才工程申报推荐及管理服务,定期交流进展 [3] - 发挥全职博士后岗位引才效应,打造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专职科研队伍 [3] 青年教师培养路径 - 制订青年人才学术事业发展指导方案,实现从"青年教师—四青人才—重点青年人才—四大人才"的贯通式培养 [4] - 推行团队制改革,鼓励青年教师加入项目团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提升专业水准 [4] - 推进青年教师协会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4] 人才待遇保障体系 -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科研办公条件改善、实验平台建设等配套政策落地 [6] - 设立"青年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提供安家费补贴、住房补贴及科研启动资金 [6] - 优化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6] 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 - 适当延长业绩考核周期,建立教师长周期评价体系,支持青年教师聚焦学术本源 [7] - 根据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等岗位分类明确考核要求和评价导向 [7] -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业绩贡献为导向,分类建立多元化人才发展通道 [7]
安徽医科大学引育并举集聚人才
科技日报· 2025-05-14 09:12
人才引进与培育 - 公司连续4年举办青年医学人才大会 吸引120余名知名院校青年学者参会 体现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2] - 构建政策链 平台链 保障链全链条服务体系 赋予学院较高自主权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2] - 设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简化材料要求 突出代表性成果 缩短流程时间 案例显示教师通过该通道晋升副教授 [2][3] - 公共卫生学院柔性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6人 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 国家卫健委项目青年人才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人 中国高被引学者3人 [3] 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 - 公共卫生学院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等12项奖项 国家发明专利16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软件著作权3项 [4]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4] - 公司跻身安徽省特色高校建设序列 获批特色学科项目3个 特色专业项目2个 现代产业学院项目1个 [5] - "临床医学"学科成为安徽省首家ESI全球前1‰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63项 横向科研经费到账10 57亿元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82项 科技成果转化1825 52万元 [7]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 实施"传帮带"模式 打造"雁阵格局" 案例显示神经内科教授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名单 [6] - 遴选东南学者41人 组建"创新人才团队"18个 划拨建设经费2250万元 校本部与附属医院双聘高层次人才229人 [6] - 近5年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950余人 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0人 国家级人才总数达17名 省部级人才241人 [6] - 推行青年英才"双培工程" 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挂岗锻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