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估

搜索文档
接手一个新团队,如何稳掌领导权?
36氪· 2025-07-07 10:07
当你步入一个新的领导岗位,便迎来了一个决定性时刻,它往往预示着你接下来任期的走向。你将如何 管理接手的团队呢? 我最近与一位客户合作,我们称她为玛雅。她加入新公司两个月内,就组建了自己的领导团队,将那些 资历深厚、在团队中颇具威望与信任基础的领导边缘化。她的目标是 "提升人才水平",但这一举动却 造成了持久的伤害。变革发生六个月后,我们开始合作,那时她发起的员工敬业度调查显示,负面影响 仍未消散。她无法消除自己引发的恐惧与不信任情绪,这破坏了公司文化,员工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工作 是否会不保。 虽然大胆的举措看似能带来动力,但也可能引发抵触,侵蚀信任,破坏公司文化。最出色的领导者明 白,仓促变革很少能带来可持续的成果。相反,他们会采取深思熟虑且具战略性的方法,在带来新视角 的同时,充分尊重组织现有的人才。以下是应对这一关键转折点的行动指南,助你奠定正确基调,挖掘 团队固有优势,引领有意义的变革。 以好奇而非定论开启领导之旅 - 查看团队成员过去12至24个月的绩效评估,了解前任领导和相关利益者对他们表现的看法。 - 深入研究过去一年公司的员工敬业度或定期调查数据,了解团队成员对领导的看法,识别盲点,并发 现仅从绩 ...
AI招聘平台Mercor创始人最新访谈:招聘中AI如何评估人、五年后人类还能做什么
IPO早知道· 2025-06-07 07:47
Mercor公司概况 - Mercor由三位21岁的Thiel Fellows于2023年创立,专注于AI招聘平台开发,通过AI技术自动化简历筛选、候选人匹配、面试和薪酬管理,旨在提升招聘效率并减少人为偏见 [2] - 2024年2月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由Felicis领投,Benchmark、General Catalyst和DST Global等跟投 [2] - 业务已从AI招聘扩展到AI模型评估和数据标注领域,为AI实验室提供专家型人才服务 [3] AI招聘技术进展 - 在文本评估场景(简历筛选、面试文字分析)中,AI表现已接近或超越人类,但在多模态任务(如情感判断)仍有不足 [4][7] - AI招聘的核心优势在于能整合丰富上下文数据(如播客观点、会议记录),显著降低传统评估成本并提升效率 [4] - 未来分工趋势:AI主导评估环节,人类专注于"推销"岗位(如团队氛围沟通)以优化候选人体验 [4][11] 数据标注市场转型 - 数据标注市场正从低门槛众包转向高质量专家型标注,因当前AI模型需专业人才设计复杂评测来验证性能 [3][23] - Mercor通过平台快速匹配AI实验室与领域专家,满足短期合同制标注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3][8] - 传统SFT/RHF数据标注预算将减少,专家协作式标注需求预计增长一个数量级 [24][48]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端到端服务模式,直接连接全球劳动力供需两端,初期聚焦合同工市场后逐步扩展至全职招聘 [26][36] - 核心网络效应体现在:客户需求越强,平台吸引的优质候选人越多,进而提升匹配效率 [25][26] - 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推荐激励、消费级产品)、市场扩张及模型预测能力优化 [41] 行业未来展望 - 基础模型领域将呈现"通用API大宗商品化+垂直领域深度定制"格局,应用层公司更具定价权 [42][43] - 人类未来角色将转向创造评测标准,指导AI学习尚未掌握的技能,而非重复执行任务 [24][34] - 软件工程师需求弹性大,AI工具提升生产力后可能刺激更多岗位而非替代 [36][49] 技术应用案例 - 内部招聘中AI面试官对非高管岗位的预测准确率超过人类面试官,转正率提升32% [32] - 通过分析候选人非传统信号(如兴趣驱动项目、留学经历)发现人类易忽略的潜力指标 [11][15] - 采用动态评测设计(如深度背景提问)防止候选人"刷分",保障评估真实性 [15][17]
深度|ARR过亿美金AI招聘00后创始人:未来最有价值的是拥有“反常识性观点”和“品味”的人,人们最应该优化自己的适应性
Z Potentials· 2025-04-24 11:10
AI赋能人才评估 - Mercor通过训练模型预测人才胜任力 准确率超越人类判断 实现招聘流程自动化 所有顶尖AI实验室已采用该系统招聘数千名工作人员[5] - 评估范围覆盖所有经济价值技能 包括咨询 软件工程 视频游戏等领域 基础模型公司和应用层公司均需上游评估任务支持[6] - 人类数据市场正经历从众包模式向筛选顶尖人才的转变 评估重点转向经济价值工作而非零样本测试[7][8] 人才评估技术演进 - 模型在文本测量领域表现超人类 可处理高体量标准化流程 但对多模态信号理解仍需发展[11][12] - 线上公开内容如GitHub Dribbble等蕴含被忽视的人才信号 模型可高效挖掘这些数据[14] - 国际背景与专业热情等隐藏信号可通过模型识别 解决人才匹配低效问题[15][16] 劳动力市场变革 - 知识型工作价值呈幂律分布 模型可识别90百分位高绩效者 显著影响企业决策[9] - 客服 招聘等领域已出现岗位替代 实体世界自动化速度将慢于数字世界[18][20] - 未来劳动力市场将碎片化转向全球化 实现人与Agent协同工作匹配[47][48] 评估系统构建 - 需按行业创建Agent评估任务 从同质化领域如客服切入 逐步扩展至复杂工作[26] - 强化微调(RFT)数据效率极高 仅需数百样本即可定制模型 优于监督式微调[42][43] - 评估系统需关注经济价值工作 如软件工程师的协调能力 而非单一任务表现[25] 企业招聘策略 - 早期阶段应优先人才密度而非速度 数据驱动识别关键人才特征[48] - 构建"数据飞轮"机制 通过绩效反馈优化招聘决策 形成正向循环[46] - 统一评估体系受限于技术 当前LMS能力突破使自动化匹配成为可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