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逻辑

搜索文档
如何实现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
搜狐财经· 2025-06-23 04:32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 投资与消费是一体两面,短期内都是政府扩张总需求的着力点,扩大内需既需要促进消费也需要增强投资 [2] - 目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政府更多侧重投资支出,消费刺激则多为转移性支出如消费券和以旧换新补贴,呈现结构性政策特征 [2] - 长期来看投资积累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消费转化为人力资本尤其在创新驱动阶段愈发重要,两者应协同作用 [2] 经济循环视角 - 政府投资可带动民间投资,公共消费及补贴能激发私人消费,两者相互促进而非二元对立 [3] - 投资乘数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呈正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则乘数越大 [3] - 政府支出内生属性日益显现,当前问题在于经济循环中出现梗阻如资金闲置、空间错配等 [3] 人本逻辑理论 - 财政政策需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围绕人的需求设计投资与消费 [4] - 物质资本投资驱动增长,消费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如健康、知识、技能等,两者统一于人的发展需求 [4] -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不平等限制家庭迁徙,相关公共投资与消费潜力巨大 [5] 现实机制化路径 - 市民化进程需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实现农民财产权利可交易可携带 [6] -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与市民发展机会不平等,需通过财政政策推动社会流动和公平 [7] - 政府支出若脱离人的需求则无效,应聚焦农民市民化需求以消除城乡分治 [5][7] 央地财政关系 - 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85%-90%,但扩张受约束导致宏观调控效果受限 [8] - 1-4月中央支出增长9%地方仅增3.9%,地方收入增但支出难扩张影响政策力度 [9] - 需改革央地关系提高中央支出占比,以协同投资消费并推动人本逻辑机制化 [9]
刘尚希:如何实现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1 21:57
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 - 文章核心观点:投资与消费是一体两面关系,需协同发展并转向人本逻辑,改革央地财政关系以提升宏观调控效果 [4][5][7][9][10][14][15] 投资与消费关系 - 投资积累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消费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创新,二者相互促进 [7] - 政府支出扩张力度决定总需求实现程度,结构优化次之 [5] -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需从整体循环角度理解二者关系 [7] - 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政府侧重投资支出,消费刺激多为转移性支出 [5] 人本逻辑转型 - 需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围绕人的需求设计政策 [10] -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民市民化,户籍放开但公共服务不平等仍存 [11] - 市民化进程滞后反映社会主体流动受限,需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 [12] - 政府投资与消费应聚焦农民市民化需求,推动结构性改革 [13] 央地财政关系 - 地方支出占全国支出85%,基金预算占比达90%,影响宏调效果 [14] - 2024年1-4月中央支出增9%,地方仅增3.9%,地方扩张乏力 [15] - 需提高中央本级支出占比,改革央地财政关系 [15] - 当前存在"三个不等式":地方支出超全国收入/转移支付超中央收入/地方债务超中央债务 [14] 政府支出特性 - 政府支出内生性日益明显,在货币循环中发挥特殊功能 [8] - 公共消费占GDP比重上升,成为经济循环重要组成部分 [8] - 当前存在支出梗阻现象:资金闲置/空间错配/支付义务不确定性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