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生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都在庆祝学霸,我再跟“学渣们”说几句
虎嗅APP· 2025-06-27 21:23
九边 . 2023年印象笔记收藏量排第一的公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头图来自:AI生成 这些年发出去的文章不少,被人反复提起的是这篇: 《八千里路云和月》 ,昨天还有个小伙伴后台 发消息,说当初迷茫的时候看到这篇,于是选择去做海员,现在跟着人把中国的商品往非洲倒卖。迷 茫时候就看一遍,心里就有了劲。说感谢我把他从坑里拉出来。 这两天高考出成绩了,突然在想,应该有很多人迷茫吧,我就再写点,说不定能帮到几个人。 首先要说一句,我听不止十个人说过,高考这东西当初没考好觉得天塌了,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觉 得也没啥。尤其在这个学历大贬值时代,能考好自然非常好,考不上也没啥,机会多得是。尤其放在 几十年的长度上,只要肯探索,叠加中国现在资源这么丰富,总有出路。 最可怕的是几十年没咋挪窝,内心戏很多,但啥也没干。听着不可思议,但是绝大部分的人生都是这 个状态。退一万步讲,麦子输了三千次,衣食无忧第一次,这个社会已经很难把人饿死了,所以吧, 真不要怕。 1. 人这辈子有两次大考,一次是在18岁的高考,35岁还有一次。第一次属于纯零和博弈,而且是排 位赛,输了很正常,大部分 ...
考后谨防落入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陷阱
北京青年报· 2025-06-12 06:00
一些所谓的"高价志愿辅导",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和焦虑感收割家长钱包。部分机构宣称拥有"独家大 数据",能精准预测录取概率,实则数据来源模糊、算法简单,甚至用往年分数线生搬硬套。某些机构 为牟利,刻意渲染"报不好毁一生"的焦虑情绪,将志愿填报包装成"非专业人士不可为"的神秘工程。然 而实际上,据媒体报道,有些机构的"志愿规划师"仅通过2小时线上培训、背诵固定话术就匆匆上岗, 甚至有人花几千元即可购买证书,遇到这样的"志愿填报专家",结果可想而知。 随着高考帷幕的落下,考生们即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一些不良机构早已瞄准商机,兜售高价志 愿填报服务。然而,这些看似"专业"的辅导背后,往往藏着信息误导、资质造假等重重陷阱。 去年高考结束后,教育部就曾发文专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并梳理了近些年来志愿填 报市场上的一些典型问题。今年,教育部以及多个省份都发布提示,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涉考骗局,不 要轻信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不实信息和一些高收费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谨防上当受骗。 高考结束,意味着考生从知识储备期迈向人生规划期。志愿填报的价值,在于通过自主选择,开启对未 来的主动掌控。唯有摆脱对"天价专家"的迷 ...
38岁单身,如何规划人生?
搜狐财经· 2025-06-01 02:57
职业发展瓶颈与转型 - 35岁成为大厂招聘的隐性年龄门槛 20-35岁被视为黄金劳动力阶段 超过此年龄后职业发展可能面临下行压力[1] - 38岁是职业规划关键节点 需在就业城市与定居城市间做出选择 同时需考虑父母养老等家庭因素[1] - 大龄留学(38岁+)成本效益比低 总成本达40-80万元 且会错过职业发展关键期 中外联合办学硕士(5-10万元)是更优选择[3] - 低学历人群(如中专)职业发展受限 32-37岁仍从事酒店前台等低薪工作(月薪三四千) 需通过自考大专实现职业转型[4][6] 行业与岗位选择 - 家政行业存在薪资优势 保姆岗位月薪可达1-3万元 显著高于酒店前台等传统服务业岗位[6] - 制造业存在职业转型机会 质检/测试/物流/仓储等岗位通过加班可实现月薪八九千 较服务业有显著提升[6] - 财务人员在小私企发展受限 10+年经验者月薪1.1万但无社保公积金 且面临职业天花板[14][15] - 外企非白领岗位(仓库管理/物料计划等)可作为转型方向 薪资水平可达1万以上 突破职业瓶颈[19] 地域与职业发展关联性 -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央国企子公司提供稳定性 适合38岁+人群职业转型[1] - 跨城市就业可带来薪资跃升 从三线城市(如兰州)跳往上海可实现收入翻倍 需海投1万份简历[21][22] - 小城市职业发展存在明显瓶颈 如兰州房价从1.4万/平跌至9千+/平 反映区域经济活力不足[12] 学历与职业发展关系 - 学历提升存在时间窗口 37岁才开始自考大专需2.5年 显著晚于最佳时机[4] - 本科学历是考公/进国企的基本门槛 30岁前获得可打开职业发展空间[7] - 简历学历标注策略影响求职成功率 非全日制学历可能被系统筛选淘汰 需策略性处理[18] 特殊人群职业困境 - 非独生子女(尤其有弟弟者)面临财产继承劣势 需更早规划独立发展路径[7][8] - 小城市私企财务人员存在职业风险 6年工作经验仍可能被裁员 且缺乏社保保障[14][16] - 大龄单身女性(38岁+)面临婚育与职业发展双重压力 需谨慎选择"随便结婚"策略[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