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
搜索文档
当奥运冠军走进思政课堂(师说)
人民日报· 2025-11-02 06:18
体育,具有练筋骨、增知识、强意志等作用。教师不妨结合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用好体育这 一"育人宝藏",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报记者吴月整理) (责编:白宇、卫嘉) 丰富教学内容。我主讲的思政课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讲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时,我会向学生 讲述"奥运三问"、女排精神等背后的故事;讲授爱国主义相关内容时,结合党领导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师可 根据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挖掘体育中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使其成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创新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面对不同专 业、从事不同体育专项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实现因材施教。例如,讲到尊重和传承中华民 族历史和文化相关内容时,我鼓励学习武术专项的学生演练一套"功夫",然后与其讨论中华武术中蕴含 的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借助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信、民族自豪感 ...
我的德育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一所县城小学的思政课改革
新华社· 2025-06-07 09:12
教育创新模式 -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新建路小学将"体育+思政"作为特色课程常态化开展 通过体育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4] - 学校将操场打造为思政"第二课堂" 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兼任德育老师角色 [4][6] - 每班每周仅1节道德与法律课 校方认为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转而开发"小而美、碎而趣"的体育思政小课堂 [6] 课程设计方法论 - 体育课程设计融入长征主题 通过栏架、木哑铃等道具模拟"爬雪山过草地"情境 实现沉浸式教学 [1][9] - 创新教学道具应用 如将接力棒替换为"鸡毛信" 在沙包比赛中设置"支援前线"情境 [9][14] - 足球特色课程覆盖全员 各年级均组建足球队 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10][14] 教学成效验证 - 学生通过五年足球训练 从"摔倒就哭"转变为具备坚强品质 印证体育对性格塑造的积极作用 [10] - 足球比赛成为天然德育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团队荣誉、尊重对手等价值观 失败体验转化为教育契机 [14] - "做中学"模式突破传统说教局限 运动情境更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12][16] 教育理念升级 - 提出"运动即教科书"理念 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6] - 形成"体教融合"示范案例 探索"以体育人"的新型教育路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