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政策

搜索文档
标本兼治打造就业友好型环境
第一财经· 2025-07-11 09:02
稳就业政策核心措施 -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深化政银合作并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贷款便利度以增强资源调配能力 [1] - 将企业作为政策核心,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允许困难企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2] - 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和规模,既保障失业群体尊严又激励就业创业,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托举功能 [2] 政策实施关键考量 - 需平衡金融杠杆成本,设定专项贷款使用标准以避免边际恶化或负外部性成本 [2] - 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建立透明化担保体系,明确贷款定价机制 [3] - 失业保险返还和社保补贴需评估边际效益,警惕企业为套利而逆向选择 [4] 制度配套改革方向 - 需同步推进社保和财税体制改革,从制度层面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以增强经营稳定性 [4] -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员增效的政府改革和轻税薄赋政策拓宽市场主体自由度 [5] - 构建法律和制度的稳定性,形成长期就业友好型环境以提振市场信心 [5]
让更多脱贫人口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经济日报· 2025-03-30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下达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持续深化以工代赈政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该政策成效显著,需科学认识和把握其特殊性以发挥更大作用 [1][3] 政策举措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1008个项目,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发放劳务报酬超17.1亿元 [1] - 相关部门累计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40.5亿元 [2] 政策发展 - 以工代赈政策自1984年启动,从专项扶贫转型升级为综合性帮扶 [1] - 2023年3月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完善政策内涵等 [1] 政策效果 - 以工代赈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显著,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提升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基础设施 [1] - 实现“鱼渔双授”“志智双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2] 政策实施要求 - 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 [2] - 政策注重与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等工作结合,发挥综合效益 [2] 政策属性 - 以工代赈具有“建设”与“赈济”双重性、广泛公众性、明确适用性等基本属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