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赛促产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格斗首秀”杭州炸场 AI“拳王”硬核破圈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4:34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竞技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 [2] - 赛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浙江总站及技术局联合主办,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迭代与市场推广的里程碑事件 [2] 技术细节 - 参赛机器人采用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G1型人形机器人,身高130cm、体重35kg,搭载深度相机实现180°广角视野,电池续航2小时,最高移动速度2米/秒 [3] - 机器人具备快速恢复平衡和自主起身能力,比赛中展示了直拳、勾拳、膝踢、闪避等高难度动作 [3][4] - 赛事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计分,腿部动作得分高于手部动作,倒地扣分规则严格 [4] 比赛结果 - "AI策算师"机器人凭借精准算法决策与灵活机动性,以总比分优势夺冠,成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拳王" [3] - 四台宇树G1机器人通过实时协同与精准打击,展现了国产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决策算法上的突破 [4] 产业意义 - 赛事全部采用国产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硬件设计到算法优化均由国内团队完成,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5]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展现了卓越稳定性与灵活性,能在复杂对抗中快速恢复平衡 [5] - 赛事形成"科文旅"融合场景,通过央视直播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教材,推动"技术-场景-市场"闭环发展 [5][6] 行业趋势 - 2025年成为中国机器人赛事爆发年,各地举办人形机器人半马、具身智能运动会等多样化赛事 [6] - 中国正构建覆盖格斗、长跑、球类的综合性机器人赛事体系,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 [6] - 业内建议赛事引入复杂环境模拟、多机器人协同等场景以检验技术实用性 [6]
人形机器人加速“以赛促产” 推动实现“破圈效应”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1:51
赛事活动推动行业发展 - 全国多地竞相举办人形机器人赛事,包括杭州机甲格斗擂台赛、深圳"机甲拳王"自由格斗赛、北京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提升行业关注度[1] - 赛事主旨为"以赛促产"和"以赛育才",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医疗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并为产业集群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2] - 赛事推动产业实现"破圈效应",打破公众对机器人的科幻滤镜,促进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并吸引更多人才[2] 赛事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 赛事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曝光机会,通常需1-3个月准备时间且不收取费用[3] - 参赛企业通过高强度训练加快产品迭代,广州高擎机电在参加北京半马后产品力显著提升[3] - 赛事平台促进企业同台竞技,检验技术优劣、打磨工程细节,推动标准化探索和生态协同[2] 行业技术现状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半马赛事暴露技术短板,如摔倒、关节卡顿、续航不足等问题[3] - 部分企业为宣传效果过度包装性能,导致外界预期过高,需通过比赛激发应用端思考[4] - 2022年后零部件选择增多使整机成本大幅降低,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4] 资本与产业动态 - 4月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14起融资,其中国内占13起,披露融资总额近17亿元[4] - 企业估值相比去年至少翻倍,量产需求也同步增长[4] - 行业呼吁赛事设计加入"真实工况模拟"和"任务挑战制",避免流于作秀[5] 未来赛事优化方向 - 参考F1赛事模式,降低准入条件(如允许使用第三方机器人),聚焦算法比拼以降低门槛[5] - 通过多元化革新让赛事成为检验技术落地能力的试金石,推动行业向实效方向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