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套利

搜索文档
对话黄少卿:“反内卷”首先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0:11
反内卷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 - 从2024年年中起,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供给侧主线政策,光伏、汽车、电商等行业纷纷响应[2] - 政策内涵逐步丰富,从推进行业自律扩展到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2] - 地方政府在"内卷式"竞争中的不当干预是根源,各种补贴和产业基金导致市场供需失衡[2] 经济增长与名义GDP - 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表现亮眼,但二季度名义GDP增速回落至3.9%,实际增速为5.2%,GDP平减指数为-1.3%[3] - 名义增速对企业、地方政府和家庭影响巨大,物价下降导致企业回收现金减少,政府税收也受到影响[3] - 总需求管理需特别关注名义值增长,因为其反映总需求对企业、政府和家庭现金流的改善程度[3] 消费与内需政策 - 消费应成为政策着力点,消费不足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4] - "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有积极作用,但补贴范围可扩展至服务类消费[5] - 建议发放准现金券,向居民部门提供有效购买力,缓解企业财务压力[5] - 中央财政可考虑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甚至无期限特别国债,缓解金融机构"资产荒"[5] 供给侧改革与供需平衡 - 总需求管理需与供给侧改革并行,仅靠需求侧刺激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供给端效率[7] - 日本经验表明,仅靠财政、货币工具刺激需求侧而不改革供给侧,将导致泡沫经济[8] - 总需求不足问题的根源在于供给侧,长期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8] 收入分配与创新驱动 - 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导致资本在收入分配中份额增大,劳动份额减小[10] - 改变收入分配结构需完善二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收入[10] - 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依赖技术进步和原始创新驱动增长[10] 光伏等产业困境 - 光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行业虽掌握关键技术但缺乏利润[11] - 企业家分熊彼特式和柯兹纳式两类,地方政府干预压缩了创新周期[11] - 地方政府补贴和股权投资诱导企业快速进入,导致同质化产能过剩[12]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问题 -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成为私募股权主要LP来源,要求"返投"指定产业领域[14] - 这种产业政策比补贴更强烈,企业成为搭建产能的执行者,丧失企业家功能[14] - 市场经济需通过竞争实现供需平衡,企业应自主决策并承担风险[14] 产业同构与地方政府行为 - 地方政府热衷扶持同质化产业,长三角城市2位码产业同构率超90%[17] - 原因包括增值税为主的财税体制和扭曲的政绩观[17] -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是"反内卷"核心,需调整央地关系和财税体制[18] 市场出清与改革经验 - 市场出清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完成,行政手段容易出现所有制歧视[20] - 2016年供给侧改革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提高经济效率[20] - 当前新兴产业产能多为民企投资形成,但受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影响[21] 行业协会与反垄断 - 行业协会成立产能联盟或统一价格属于垄断性"价格串谋"[22] - 头部企业收购中小产能类似美国"托拉斯",对产业创新有破坏性[22] - 市场监管部门应完善立法并加大反垄断审查力度[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