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长期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之四:人力资本即核心竞争力,从薪酬榜单看企业长期主义
经济观察报· 2025-10-05 14:46
文章核心观点 - 员工薪酬的持续增长是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治理水平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其意义远超简单的成本支出[1] - 2022至2024年间,A股市场有1291家公司的员工薪酬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其中实体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 - 员工薪酬增长现象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升级及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战略性投入[15] 行业分布特征 - 薪酬连续三年增长的企业覆盖32个行业,机械设备行业以166家(占比12.86%)位居首位[2] - 电子(122家,9.45%)、电力设备(115家,8.91%)、医药生物(113家,8.75%)、汽车(109家,8.44%)和基础化工(106家,8.21%)等行业紧随其后,合计占比超过半数[2] - 金融行业中,银行(26家,2.01%)与非银金融(11家,0.85%)合计37家,在总量中占比为2.86%[2] 薪酬总额前十企业分析 - 薪酬总额前十家企业均来自金融领域,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保险集团[3] - 农业银行以878.03亿元的薪酬总额位列第一,是唯一突破800亿元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45万人[5] - 建设银行(606.61亿元)和中国银行(585.54亿元)分别第二和第三,中国平安(565.64亿元)和工商银行(525.53亿元)位列第四和第五[6][7][8][9] - 前十名中的其余企业为中国人保(368.15亿元)、兴业银行(365.60亿元)、招商银行(345.12亿元)、邮储银行(241.05亿元)和光大银行(218.95亿元)[10][11][12][13][14] 薪酬增长驱动因素 - 薪酬增长主要来源于基础工资调整、绩效奖金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岗位优化与激励机制改革[5][6][9] - 战略转型推动薪酬结构性提升,例如中国平安向科技金融转型、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招商银行聚焦零售业务等[8][11][12] - 薪酬体系注重绩效挂钩和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计划,以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6][12][14] 共性特征与趋势 - 薪酬增长与业务转型联动,企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等方向的战略投入推高了高薪岗位比例[15] - 激励机制趋于市场化,采用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将个人贡献与企业效益挂钩[15] - 薪酬分配持续向基层机构和员工倾斜,特别是在承担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中体现明显[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