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制度
搜索文档
最长春节假期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
北京商报· 2025-11-05 00:13
假期安排与即时市场反应 - 2026年春节假期安排为2月15日至23日,共计9天,被称为最长春节假期[1] - 节假日安排公布后不到半小时,去哪儿旅行App上元旦和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及国际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翻倍,且持续冲高,其中春节期间出发的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1]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18时,2026年2月14日和15日的国内机票和酒店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1倍[1] 预订数据与热门目的地 - 已有来自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的旅客在去哪儿旅行平台订购了春节前夕出发的机票[1] - 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海口、三亚、杭州等,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包括中国香港、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等,已有旅客预订了2月14日晚从广州飞往新加坡的机票[1] - 从去哪儿旅行已预订的机票量来看,2026年春节出行机票量较2025年春节增长63%[1] - 2026年春节期间,国内游搜索热度较高的城市包括三亚、大理、哈尔滨、海口、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1] 假期延长的行业影响分析 - 去哪儿平台上已有超过350个城市的旅客搜索春节期间出行方案,部分旅客修改了预约火车票计划以提前出行[2] -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预计有利于旅客错峰分散出行,增加节中出游群体,使单日客流量更平衡,并可能推动春节整体出行订单和出游量创新高[2] - 假期时长的增加直接利好境内长线旅游及出境游,甚至可能实现多地串游,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安排机会[2] 新兴趋势与技术应用 - 休假制度被视为提升地区消费和人口流动活力的重要工具,部分地区试点推行的学生春秋假和雪假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 - 随着AI技术普及,同程旅行推出的旅游智能体DeepTrip已被部分旅客用于规划春节行程,显示AI工具在行前规划场景中的应用增多[2] - 作为冬季候鸟旅行热门目的地,哈尔滨和三亚的旅行热度已经提前延伸到春节假期[1]
最长春节假期引爆出行热: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
北京商报· 2025-11-04 21:29
假期安排与即时市场反应 - 2026年春节假期为2月15日至23日共9天成为史上最长春节假期[1][3] - 节假日安排通知发布后不到半小时元旦及春节火车票、国际机票搜索量快速冲高[1][3] - 春节期间出发的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1][3]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月14日和15日国内机票及酒店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1倍[3] 热门目的地与预订趋势 - 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海口、三亚、杭州、大理、哈尔滨、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3][4] -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包括中国香港、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新加坡[3] - 已有来自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等超350个城市的旅客预订或搜索春节出行方案[3][4] - 部分旅客已修改火车票计划将出行日期从2月16日提前至2月15日[4] 预订数据与增长预期 - 从去哪儿旅行已预订机票量看2026年春节出行机票量较2025年春节增长63%[4] - 哈尔滨和三亚作为冬季候鸟旅行目的地旅行热度已提前延伸至春节假期[4] - 春节整体出行订单和出游量有望创新高[5][6] 行业影响与分析观点 - 最长春节假期有利于旅客错峰分散出行节中出游群体预计增加单日客流量更平衡[6] - 假期延长及学生春秋假等休假制度成为提升地区消费和人口流动活力的重要工具[6] - 9天假期直接利好境内长线旅游及出境游旅客可实现多地串游进行多元化安排[6] - 随着AI技术普及部分旅客已使用同程旅行智能体DeepTrip规划春节行程[6]
春节连休9天!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9:49
假期安排与即时市场反应 - 2026年春节放假安排为2月15日至2月23日共9天,元旦放假为1月1日至1月3日共3天 [1] - 放假安排公布后半小时内,平台元旦和春节期间火车票及国际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翻倍,春节期间出发的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3倍 [1] - 截至11月4日18点,平台2026年2月14日和2月15日的国内机票和酒店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1倍 [1] 热门旅行目的地与趋势 - 春节期间国内热门航线TOP5为深圳至上海、上海至哈尔滨、哈尔滨至上海、广州至上海、广州至长春 [1] - 春节假期热门入住城市TOP5为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三亚,显示哈尔滨和三亚作为冬季候鸟旅行目的地的热度已延伸至春节 [1] - 已有旅客订购春节前夕出发的机票,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海口、三亚、杭州,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包括中国香港、韩国首尔、日本东京 [2] - 春节期间国内游搜索热度较高城市为三亚、大理、哈尔滨、海口、西双版纳,出境游目的地热度增长较明显的是德国柏林、韩国釜山和澳大利亚墨尔本 [2] 出行行为与平台数据洞察 - 节前拼假过情人节成为春节拼假游的一大热点 [1] - 平台分析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有利于错峰分散出行,节中出游群体预计增加,单日客流量更平衡,整体出行和出游量有望创新高 [2] - 截至发稿前,平台已有超过350个城市的用户搜索春节期间出行方案,有旅客将预约火车票计划从2月16日修改至2月15日 [2] 行业宏观趋势与技术应用 - 春节假期延长以及学生春秋假和雪假试点反映出休假制度已成为提升宏观及地区消费和人口流动活力的重要工具 [3] - 随着AI技术普及,越来越多用户将AI工具应用于行前规划,已有部分用户使用平台推出的旅游智能体DeepTrip规划春节行程 [3]
48小时逃离,年轻人最新潮的休假方式
吴晓波频道· 2025-03-18 08:31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休假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错位 集中休假模式已不适应服务经济和创新驱动阶段 需向分散弹性休假转变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并满足消费需求 [27][23][31] - 年轻职场人休假需求强烈且行为模式改变 "48小时出逃式旅游"和"搭桥假"盛行 双休成为择业重要标准 对"996"持负面态度者占比达79.57% [1][5][8][9] - 政策层面开始重视休息休假权益保障 多部门专项行动强调带薪年休假落实 企业出现"反内卷"趋势 但双休完全落实率仍低于11.9% [2][11][12] 职场人休假现状与行为模式 - 年轻人将工作生活平衡视为择业核心要素 "双休"成为关键考量指标 00后群体特别抗拒无偿加班和形式化团队建设 [5][6][7] - 79.57%的00后对"996"工作制持负面态度 其中39.67%选择坚决抵制 38.90%表示比较反感 [8] - 新兴休假模式包括"48小时出逃式旅游"和"搭桥假" 后者通过年假串联法定节假日实现错峰长途游 小红书相关攻略笔记超万篇 [9][10] 休假制度执行差距 - 理论年休假天数约114天 但实际执行差距大 2024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49小时 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者占46.1% 仅14.8%实现40小时工作制 [12] - 2018年数据显示能彻底双休者不足11.9% 两天均加班者占32.7% 双休仍是职场"轻奢品" [11] - 劳动法规定每周不超44小时且保证至少休息一天 但未强制双休 用人单位可利用灵活性规避落实 [15] 假期结构经济分析 - 研究显示假日集中度与劳动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 中国2015年假日离散指数为1.12高于最佳值0.98 集中度假模式不利于创新经济 [20][21] - 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集中休假 服务经济阶段需分散休假 连续工作疲劳效应会明显影响人力资本驱动型产业绩效 [23] - 建议推动集中休假向分散休假转变 推行弹性工作制 制定差别化假日政策 [24] 经济发展与休假需求演变 - 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后饮食业零售额增长29.9% 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22.2% 显示休假对消费拉动作用 [29] - 2013-2024年居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呈强正相关 国内旅游收入从26276亿元增至57543亿元 增长17.1% [29][30] - 中国人均GDP已达13000美元 超过韩国万元美元后工作时长下降的转折点 职场人对2025年工作时长下降抱有期待 [31][32][33] 休假消费与精神需求 - 近六成职工将"更多休闲时间和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视为生活品质主要体现 仅次于收入居第二位 [34] - 休假被视为对抗机械化生存状态的方式 年轻人通过"48小时出逃"实现定期叛离 追求精神疗愈和自我认知空间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