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产力
搜索文档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11-06 06:24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定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发展经济的着力点需放在实体经济上[1]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间的竞争焦点,国家间竞争的核心在于经济韧性的竞争[2] -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回答需要怎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如何建设这两个关键问题[3] 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五大特征 - "全"指需要完整、自主、可控和先进的产业体系,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4] - "大"指产量要大,需实现供给和需求平衡,避免出现"产能短缺"现象[5] - "多"指经济活动必须多样化,释放更多种类的经济活动以减少过度竞争和内卷[5][6] - "密"指经济活动的密度,即同一经济活动的细分领域,需提升企业和社会层面的经济活动密度[6] - "强"指产业系统的先进程度,以技术发展水平衡量,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7]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体现代性的最核心体现,应被视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概念[8] - 需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9] - 不能简单把传统生产力视为落后,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的是产业的现代性,而非只有现代技术才代表现代性[10] - 产业升级分为不同产业间的升级和同一产业范畴内的升级两种类型,均很重要[12] - 政策执行需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促成其升级[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需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4] - 从中等收入水平到高收入水平需实现可持续的基于技术进步之上的产业升级[15] - 驱动科技创新的"三驾马车"包括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者缺一不可[15][16][17] - 基础科研主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应用技术转化主体是企业,金融服务主体是金融机构[16][17] - 需通过一体化推进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来建设"大科研体系"[18] "大科研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改革方向 - 当前存在科研经费分配、科研定义、实验室使用、技术转化端、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20] - 创新领域需完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支撑科技创新的金融系统[21] - 解决方案包括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改革、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试验区进行试点改革[23] - 有效的改革可从"块块"进行,给予充分授权,通过"政策包"产生系统性和有效性的改革[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