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非遗
icon
搜索文档
传统非遗“遇见”新朋友:美国华裔青少年在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9:41
中新网成都7月8日电 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四川参加"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活动 的200余名美国华裔青少年,8日在成都"沉浸式"体验多项非遗技艺。 今年15岁的谭凯文来自加利福尼亚,她手里举着刚做好的大熊猫面人,开心地向周围人展示。"大 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且有名的动物,我很喜欢。"谭凯文说,虽然自己在将面人四肢衔接到身体上这一 步骤遇到困难,但做出来后很有成就感。她还专门为大熊猫"戴上"一顶礼帽,"中国传统手工艺很有意 思!" 无需事先勾勒,剪纸艺术家李懋让一位少年侧对自己坐下,手里的剪刀在红纸上灵活"画像",不一 会儿,一幅线条流畅的人像侧面剪影就完成了。"so cool!(太酷了)""so difficult!(太难了)"的感叹声从 一旁围观的美国华裔青少年口中不断冒出。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糖画、面人、吹糖人、剪纸、棕编、漆艺等技艺的体验点位前。美国华裔青少 年们排起长队,争相在非遗手艺人的指导下,尝试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 "在唐人街可看不见这么有意思的艺术。"来自芝加哥的高博文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多项非遗技艺 中,滋味甜蜜的糖画和趣味十足的漆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自己亲自上手体验制作和 ...
百年石库门邂逅海派旗袍 传统非遗撬动消费升级新支点、激活消费新场景
央视网· 2025-06-09 17:00
海派旗袍文化节活动概况 - 上海市静安区举办海派旗袍文化节,融合传统与时尚,打造消费新场景 [2] - 活动包含3条主题路线,涵盖历史建筑打卡、商圈消费优惠与首发首秀体验 [2] - 文化节持续7天,吸引超过12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0% [1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括展览走秀、互动体验、文化消费和知识分享等多元形式 [10] - 市民可体验盘扣制作、身着旗袍在历史建筑中拍照打卡,并享受购物优惠 [4][10] - 黄浦江畔举办"时空走廊"主题旗袍秀,展示百年时尚演变 [13] 海派旗袍行业现状 - 海派旗袍兼具古典美学与时尚元素,手工滚边、盘扣、苏绣等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6] - 国内旗袍市场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超过10%,高端定制旗袍售价可达数万元 [16] - 6月以来,许多品牌旗袍销量环比增长2-3倍 [16] 未来规划与创新 - 2025年海派旗袍节计划以展、秀、销、产一体化形式展示 [14] - 每年举办设计旗袍比赛,2025年已收到超过1500件创新设计图 [14] - 展销区推出经典款式与新中式作品,吸引消费者 [14]
三异绣针融时韵 四赴盛会绽华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云集全国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织绣大师,包括苏绣、云锦、缂丝、湘绣、粤秀、卞绣等非遗技艺代表[1][5] - 博览会为传统非遗技艺提供高规格展示平台,促进优秀手工技艺与工艺精品走进大众视野,提升行业整体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5][6] - 博览会吸引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帮助传统技艺拓展市场,通过作品展示实现销售,创造经济价值[1] 公司表现 -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卢福英携《狮子 老虎》《雾隐秋林》《白孔雀》等创新苏绣作品参展,作品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苏绣技艺[5][6] - 卢福英第四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其作品《狮子 老虎》采用双面异绣技法,以平绣针法呈现狮虎双面异图,创新诠释东方美学[6] - 《雾隐秋林》运用乱针绣技法,以数十种色阶丝线呈现水墨画般的朦胧意境与西洋油画质感[6] - 《白孔雀》通过多变的针法层层叠加,展现羽毛细腻光泽与层次纹理,体现苏绣技艺的炉火纯青[6] 创新与传承 - 传统非遗技艺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的促进下与时俱进,焕发新活力[1] - 卢福英强调苏绣需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表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创新求变精神成为引领苏绣发展的主要动力[6] - 卢福英积极培养苏绣人才,担任学校刺绣艺术高级指导老师,将刺绣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学,让年轻一代了解苏绣文化历史[6] 未来展望 - 卢福英表示未来将与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携手共进,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诠释苏绣艺术的魅力与文化价值[7] -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引领下,苏绣传承人共同努力,苏绣艺术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色彩[7]
火笔绘出富民景 热土乡情入画来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51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出燕京八绝、苏杭玉雕、宫廷织绣等顶级艺术品及剪纸、面塑等地方特色工艺品 [1] -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金婷将展示嵩县套彩写实烙画作品及文创产品,并进行现场技艺演示与观众互动 [1] 嵩县烙画技艺与创新 - 杨金婷将中国传统烙画与现代写实套彩手法结合,创作《吉·玉》展现河南新农村生活,以鸡群象征吉祥、玉米表达丰收 [3] - 作品《那山 那水 那桥》描绘嵩县前河大桥,反映当地人文风采与工匠智慧,该桥曾为亚洲单拱跨度第一的双曲拱桥 [3] - 杨金婷融合中国写意与西洋写实风格,以烙铁在木板、丝绢等材质创作,作品获国家及省市级工艺美术设计金奖 [7] 非遗传承与产业推动 - 杨金婷通过"非遗进校园""技能助农"等活动推广烙画技艺,采用"听故事、观技艺、践操作"模式弘扬工匠精神 [7] - 其创作主题聚焦家乡,用烙画记录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并带动农村增收 [3][7] - 杨金婷表示将利用博览会平台宣传嵩县烙画,向全国工美大师学习以促进技艺传承创新 [8]
从难得一见到融入生活(传承)
人民日报· 2025-05-02 05:51
金漆镶嵌技艺传承与发展 - 金漆镶嵌是以木胎成型、髹漆并在漆底上施以多种装饰技法的传统工艺 属于"燕京八绝"之一 曾为皇家专享 工繁料贵 制成品雍容华丽 [2] - 北京金漆镶嵌厂鼎盛时期拥有2000多名员工 产品远销海外 但上世纪90年代面临经营压力 工匠流失严重 [2] - 非遗传承人柏群2003年接手技艺传承工作 重点恢复失传技艺如宋代"梅花断" 耗时一年成功复原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记录工艺全过程 [2][3] 非遗保护与商业化实践 - 2014年公司团队承担故宫17件(套)文物修复任务 包括历时5个月修复的马车漆面 运用断纹技艺实现"修旧如旧"效果 [4] - 2010年联合近百位工艺美术大师创建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 2020年升级为博物馆 2022年创办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 馆藏300余件(套)传世及当代精品 [4] - 2021年起在内蒙古等地建立4所校园展厅 通过"八绝文化传播大使"等教育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传统工艺面临技艺失传风险 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技艺复原 如"梅花断"需精确控制原材料配比和髹饰厚度 [2][3] - 行业转型关键是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通过博物馆展示(如燕京八绝博物馆年接待量未披露)和教育活动扩大受众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