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需两侧发力
icon
搜索文档
【国金电新】光伏行业3月月度跟踪:需求端政策催化密集,产业链中下游价格持续修复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3-26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下游抢装节点将至、分布式需求旺盛,中下游价格显著修复,1 - 2月国内装机同比增长,3月集采开标、定标量同比增长,N型定标价格环比上涨,多项政策利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计全年国内及全球光伏需求增长仍可期 [1][2][3][4] 产业链 价格 - 硅料价格持稳,截至3月19日,N型复投料/N型颗粒硅价格分别为4.17/3.90万元/吨,环比2月底持平,下游企业库存偏高、刚需采购为主,涨价行情难传导 [2][7][9] - 硅片价格上涨,分布式需求强劲,下游电池片涨价幅度大,带动183N/210RN硅片价格上涨 [7][12] - 电池片价格连续五周上涨,531政策落地前终端需求起量,G12R组件排产占比提升,短期供需紧张致价格上涨且报价仍有上升趋势 [7][12] - 组件价格上涨,抢装开启,分布式市场积极拉货,现货价格抬升,集中式项目新签订单少量落定,价格相对稳定;海外组件价格基本稳定 [7][15] - 光伏玻璃价格上涨,分布式项目抢装支撑下,下游组件企业开工率提升、需求向好,库存天数环比下降至28.87天 [7][18] - 光伏EVA价格上涨,组件企业抢装提产、胶膜需求大幅提升,EVA料市场库存低、供应紧张,价格涨至11550 - 11900元/吨 [7][18] 盈利测算 - 主产业链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硅料价格突破企业现金成本,减产幅度加大;硅片、电池片盈利承压,部分二三线硅片企业停产,头部210R电池片接近盈亏平衡;组件除部分海外高盈利市场外整体盈利承压 [20][26] 排产 - 2月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实际产出10.1万吨、48/47/42GW,环比 - 2%/+7%/+3%/+2%,较前次预测均有上调 [22] - 预计3月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出10.8万吨(50.3GW)、49.6/57.4/52GW,环比 + 7.3%/+3.3%/+22.3%/+24.3%,较前次预测均有上调 [23] 需求 国内装机 - 1 - 2月国内新增装机39.47GW,同比 + 7%,预计3 - 5月国内新增装机大概率实现同环比高增 [29] - 认为2025下半年终端需求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全年国内及全球需求增长仍可期,理由包括国内组件出货量较装机平滑且有滞后性、集中发放补贴刺激新增装机、央国企集采招标规模增长、协会预测与实际装机有差异等 [31][32][34] 出口 - 2月电池组件出口19.6GW,同比 - 16%,环比 - 30%,1 - 2月累计同比 - 3%;其中组件出口14.7GW,同比 - 17%,环比 - 33%;电池片出口4.9GW,同比 - 14%,环比 - 21% [41] - 2月欧洲十国组件出口4.51GW,同比 - 26.6%、环比 - 27.1%,1 - 2月累计出口11GW,同比 - 6.4% [47] - 1 - 2月组件出口36.6GW,同比 - 1.0%,葡萄牙、巴基斯坦出口量同比显著增长;电池片累计出口11.1GW,同比 - 8.4%,印度电池片出口量保持增长、占比超一半,印尼、马来西亚出口量高增 [50][52] 集采数据跟踪 量 - 截至3月21日,央国企大型组件集采招标/开标/定标量分别为40.7/51.8/49.6GW,同比 - 12%/-39%/+45%;3月开标/定标量显著提升至29.1/28.5GW,同比 + 188%/+162%,招标量为1.4GW,同比 - 94% [60][59] - N型占比加速提升,2025年1 - 3月招标明确类型的项目共40.1GW、N型占比100%,其中TOPCon占比89%,HJT占比6%,XBC占比3% [66] 价 - 1 - 3月集采项目N型投标均价0.67 - 0.75元/W,3月集采项目N型投标均价0.70 - 0.75元/W,需求端政策催化下集中式项目组件价格显著修复 [68] - 2025年3月N型定标价格中位数环比上涨0.03元/W,N型常规产品定标价0.70 - 0.72元/W,HJT/BC定标价0.71 - 0.75元/W [71] 行业重要事件更新 -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内容,能源局相关领导围绕多方面做出详细部署 [73] - 国常会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措施,强调“供需两侧发力”,对光伏产业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有指导意义 [74] - 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打开行业发展新篇章,“新老划断、差价合约”是核心要素,利好发电企业,有望带动储能电站盈利改善 [76] 投资建议 报告全文请点击小程序链接查看或联系国金电新团队,报告链接为“光伏行业3月月度跟踪:需求端政策催化密集,产业链中下游价格持续修复”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