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价

搜索文档
为“内卷式”价格竞争踩刹车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5
价格法修订背景与意义 - 价格法实施27年来首次修订 旨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提高依法治价水平 [1] - 修正草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 聚焦"价格内卷"等热点问题 [1] - 现行价格法已无法有效应对互联网平台经济 算法霸权 数据垄断等新业态挑战 [2] 修订核心内容 - 构建新型定价机制 政府指导价不再局限于基准价形式 可通过制定定价机制确定价格水平 [2] - 引入成本监审程序作为政府定价重要依据 建立"价格地板"机制防止窒息式定价 [2] - 细化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包括低价倾销 价格串通 哄抬价格 价格歧视等 [3] - 明确禁止公用企事业单位 行业协会利用优势地位强制捆绑销售 [3] 市场影响与监管框架 - 修订后价格法将与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形成协同监管体系 [4] - 政府保留对市场失灵领域的干预权 特别是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时 [3] - 新规通过法治手段重建"优质优价"筛选机制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法直接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的低价无序竞争现象 [1] - 规范头部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实施的掠夺性定价行为 [2] - 强化对经营场所经营者价格行为的监管约束 [3]
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治理“内卷式”竞争
中国证券报· 2025-07-25 05:07
价格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 旨在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治理"内卷式"竞争 [1] - 修正草案共10条 主要涉及政府定价机制完善 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强化 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健全三方面内容 [3] 修法背景与必要性 - 现行价格法自1998年实施 需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 解决行业低价无序竞争问题 [1] - 政府定价机制已从定价格水平转向定机制 需通过修法巩固定价和成本监审制度改革成果 [2] - 互联网发展要求丰富政府听取意见方式 新增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和问卷调查等形式 [3] 政府定价机制调整 - 明确政府指导价不限于基准价及浮动幅度形式 可通过制定定价机制确定价格水平 [3] - 强化成本监审程序 将其作为政府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 [3] - 公用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被禁止利用行业优势强制捆绑销售 [3] 不正当价格行为规范 - 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重点治理"内卷式"竞争 [1][3] - 细化价格串通 哄抬价格 价格歧视等行为的认定标准 [3] - 经营场所经营者需规范价格行为 禁止强制收费 [3] 法律责任强化 - 提高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处罚标准 [3] - 明确经营者拒绝提供成本监审资料的法律责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