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侨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跨国婚礼(侨乡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8:37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会聚良缘 爱无国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集体婚礼在中越德天 (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举行。 婚礼吸引了中越两国39对夫妻参与,其中中国籍29对(包括新婚夫妇代表23对、金婚代表3对、银婚代 表3对),越南籍或中越结缘新婚夫妻10对。 图为婚礼现场。 黎寒池摄(人民视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03日 第 06 版) 06 华侨华人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宁 新花 p=j0+0(23) 世检, K 音乐剧演员薛欽文· 在舞台上追逐梦想 伊 界 大 注 i May 1 变的方向_从它管理士 缘分初启 真正的学习开始日 执爱关和英国度的训班 ING JEL 1月2 #程,才帮助芭蕾生涯让他拥有了整 意志,在让他对舞台有了不一样的情绪 中国国战争,他在那些手册上看 专业可以用语言和动作用图 查起探测配功题,又能探索员 k系统,开建请日乐超专家开唱 8.同网的演程中,学生们唱歌 ,即他放思乐在其中,也在实践 联盟大 .@ZHIPGA.M 他在瞬 都后成长 中专家习舞蹈,大学研修区剧-期 该网都音乐剧,即做文一题是家, 国更加系统 间,他决定日 酸钠女应随点 0-1 ...
“侨文化”为侨乡旅游热“加把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5 09:12
旅游行业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和顺古镇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单日游客量最高约2万人次[1] - 柯街镇华侨社区凭借温泉地热资源和侨味食馆,每年旅客量逾3万人次[2] - 云南多个侨乡古镇如迤萨古镇、喜洲古镇、瑞丽市等在假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2] 侨乡文化资源 - 和顺古镇现有居民7000余人,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多达3万余人,分布于13个国家和地区[1] - 和顺古镇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融合江南水乡与南亚、欧式等建筑元素[1] - 柯街镇华侨社区由2000余名东南亚归侨安置形成,其饮食文化融合越南风味与保山特色[2] - 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云南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200多万人,分布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 旅游产品与体验 - 和顺古镇在假期推出国潮歌舞晚会、篝火打跳、脱口秀表演等多元活动[1] - 柯街镇华侨社区的侨味餐馆提供炸春卷、扣肉等越南风味及爆炒芭蕉芋粉丝等本地特色,吸引游客驱车数百公里体验[1][2] - 侨乡建筑文化被专家评价为历史悠久、多元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特征[2]
云南侨乡成国庆中秋假期旅游热门地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3:16
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云南保山腾冲和顺古镇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单日游客量最高约2万人次[3] - 保山市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凭借温泉地热资源和侨味食馆,每年旅客量逾3万人次[5] - 除保山外,云南省红河州迤萨古镇、大理州喜洲古镇、德宏州瑞丽市等侨乡在假期也吸引了大量游客[5] 侨乡文化资源与特色 - 腾冲市和顺古镇现有居民7000余人,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多达3万余人,分布于缅甸、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3] - 和顺古镇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融合江南水乡的青砖黛瓦、南亚风格大门及欧式窗户等元素[3] - 柯街镇华侨社区的“侨味”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安置的2000余名东南亚归侨,其饮食文化融合了越南风味与当地彝、傣等民族特色[4] - 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云南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200多万人,广泛分布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6] - 侨乡建筑文化呈现出历史悠久、多元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特征[6] 旅游产品与服务 - 和顺古镇在假期推出国潮歌舞晚会、篝火打跳、脱口秀表演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3] - 柯街镇华侨社区的侨味餐馆提供炸春卷、扣肉、小卷粉等越南风味及具有保山特色的爆炒芭蕉芋粉丝等菜品[4]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侨·博物馆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6:59
华侨幸福通讯处历史背景 - 1932年由广州市白云区鸦湖乡华侨幸福会创办,专门处理海外侨胞汇款与书信业务 [7] - 至1933年鸦湖乡旅外侨胞已超过5000人,通讯处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纽带 [7] - 1947年马来西亚华侨通过通讯处寄回家书,附汇款1万元并叮嘱子女教育 [7] 通讯处运营与功能 - 设立于广州抗日西路,通过收发侨批(书信+汇款)支撑侨眷家庭生计 [6][7] - 门前对联"幸会同堂...满门谁不是鸦湖"体现侨胞乡情凝聚力 [8] - 在通讯不便年代传递游子牵挂,年均处理大量侨汇与家书 [6][8] 文物与博物馆传承 - 2020年通讯处漆木匾、保险柜、侨批汇票等文物捐赠至广州华侨博物馆 [9] - 博物馆设"侨信印迹"专题展区,重点展示1933年美国华侨李道强抗日家书原件 [10] - 1928-1934年间侨批显示华侨积极参与拒日救国运动,如专用信纸印"拒日救国"标语 [11] 华侨精神与文化影响 - 通讯处成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象征,体现"寄银养家-捐资助学-拒日救国"的责任传承 [12][13] - 博物馆2024年举办广府侨批专题展,展出抗战时期华侨真实心境史料 [10][12] - 近年推出中医药文化展、书画巡回展等活动,强化文化纽带功能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