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精神
搜索文档
“万里同心”特展开幕 南侨机工后人忆抗战岁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9:44
展览概况 - “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于9月15日在海口开幕 [3] - 展览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 - 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献与历史影像,系统呈现海外华侨在抗战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3] 南侨机工历史贡献 - 南侨机工罗豫川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号召,于1939年回国抗战,成为3000余名南侨机工中的一员 [3] - 南侨机工经新加坡集合,转道越南西贡,进入云南昆明,投身滇缅公路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 [4] - 为躲避日军轰炸,车队夜间闭灯行驶,头车尾系白布,后车凭微弱反光跟进,道路险恶事故频发 [4] - 在日军频繁空袭、道路桥梁屡遭炸毁的极端环境下,南侨机工用船只捆绑搭建浮桥,守护抗战“生命线” [4] 精神传承与现代意义 - 南侨机工所展现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和深厚爱国情怀,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后人 [4] - 新时代侨胞应当继承和发扬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家乡海南的建设与发展 [5] - 呼吁以展览为契机,弘扬华侨精神,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共同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5]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侨·博物馆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6:59
华侨幸福通讯处历史背景 - 1932年由广州市白云区鸦湖乡华侨幸福会创办,专门处理海外侨胞汇款与书信业务 [7] - 至1933年鸦湖乡旅外侨胞已超过5000人,通讯处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纽带 [7] - 1947年马来西亚华侨通过通讯处寄回家书,附汇款1万元并叮嘱子女教育 [7] 通讯处运营与功能 - 设立于广州抗日西路,通过收发侨批(书信+汇款)支撑侨眷家庭生计 [6][7] - 门前对联"幸会同堂...满门谁不是鸦湖"体现侨胞乡情凝聚力 [8] - 在通讯不便年代传递游子牵挂,年均处理大量侨汇与家书 [6][8] 文物与博物馆传承 - 2020年通讯处漆木匾、保险柜、侨批汇票等文物捐赠至广州华侨博物馆 [9] - 博物馆设"侨信印迹"专题展区,重点展示1933年美国华侨李道强抗日家书原件 [10] - 1928-1934年间侨批显示华侨积极参与拒日救国运动,如专用信纸印"拒日救国"标语 [11] 华侨精神与文化影响 - 通讯处成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象征,体现"寄银养家-捐资助学-拒日救国"的责任传承 [12][13] - 博物馆2024年举办广府侨批专题展,展出抗战时期华侨真实心境史料 [10][12] - 近年推出中医药文化展、书画巡回展等活动,强化文化纽带功能 [12][13]
记叙泉州籍华侨华人的热血青春(侨·博物馆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6:47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展览内容 -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国侨联系统内第一家华侨专题博物馆,展示泉州籍华侨华人移民海外、异域创业、回报家乡的完整历程 [2] - 博物馆通过图文、实物、场景设计等形式,专门展示泉州籍华侨华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5] - 展览包括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相关历史实物,如队旗、纪念章、立功奖状等,由队员后裔捐赠 [3][4] - 博物馆收藏南侨机工相关历史实物,如荣誉纪念章、家谱、合照等,记录南洋华侨华人回国参战的历史 [6][7] 华侨华人参与抗战的历史 -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成立于1942年,由菲律宾华侨组成,在菲律宾多地参与抗战,数十名战士牺牲 [3] - 华支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抵抗日本侵略,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 [4] -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回国参战的典型代表,包括孙其文、涂英杰、李明起等,他们在滇缅公路从事抗日军运或赴西南前线参战 [6][7] - 著名侨领郭瑞人在"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捐资支援抗战并进行抗日演讲 [8] 博物馆的纪念与传承活动 -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侨心共筑中国梦"访谈活动,邀请侨领后裔讲述报国故事 [8] - 推出"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 - 此前举办过"铁骨忠魂——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成立70周年展览"、"永远的丰碑——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80周年图片展"等临时展览 [9] - 开展"华侨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短视频和小讲解员传扬华侨抗战故事,动员年轻力量参与传承 [9]
厦门国际银行支持 华侨主题舞剧《海的一半》北京站圆满落幕
北京商报· 2025-05-27 21:39
华侨主题舞剧《海的一半》 - 舞剧以陈嘉庚为原型,展现其创业、爱国、兴学历程,融合现代舞与闽南元素,舞美设计独特[2] - 2024年10月首演后,已在北京、泉州、福州、厦门巡演,全网话题阅读量超1亿人次,视频播放量破3亿次[2] - 北京站演出获观众10分钟掌声,评价称其"直观展现华侨赤子之心,历史与艺术交织震撼"[2] 厦门国际银行的文化参与 - 公司附属机构集友银行由陈嘉庚1943年倡办,北京站演出期间设置主题展区,发放支票纪念明信片衍生品[2] - 作为华侨基因金融机构,公司成立40周年深度参与舞剧,推动华侨精神当代转化,目标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3] - 通过艺术与金融跨界联动,强化华侨精神传播,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国际[3] 衍生品与观众互动 - 集友银行支票明信片融合历史质感与创意设计,现场观众反响热烈[2] - 演出周边吸引观众排队领取,形成文化传播与品牌曝光的双重效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