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办卡就送油送米?网警揭秘黑色交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9:13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打着"送福利"的幌子 用米、油等小礼品 诱骗老年人办理手机卡 再利用"猫池"设备 批量激活、倒卖验证码 非法牟利超30万元! 近日,浙江绍兴诸暨公安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利用"猫池"设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案件,揭开了 这条瞄准老年人的黑色产业链。 "猫池"本是为企业提供便捷通讯的合法工具,却成为不法分子批量获取公民信息的 "利器"。他们利 用"猫池"养卡,大规模注册虚拟账号,严重威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025年6月,诸暨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本地有人利用"猫池"设备批量激活大量手机卡并获取验 证码,疑似从事非法活动。经过进一步侦查,一个以蔡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叶景) 警方果断收网,现场查获手机30部、电脑4台、手机卡1200余张及"猫池"设备7台。令人震惊的是,这些 被非法使用的手机卡,其真正的机主——众多老年人,对此毫不知情。 专盯老人,骗取身份办"幽灵卡" 时间回溯至 2024 年初,经营某手机网点的蔡某某,试图利用网点内手机卡激活奖励政策养卡套利, 为"赚快钱",曾被处罚过的蔡某某重操旧业——做起了"接码转码"的非法生意。他联合同样经营手机网 ...
警惕“高薪兼职”陷阱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10:23
本报讯(夏丹 张朝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人才市场经营者张强设"高薪兼职"圈套,伙同刘庄和秦拓 倒卖大学生个人信息。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3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 武进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部分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2023年夏天,常州多所高校学生收到了"兼职工作,每天2小时,日结100-200元"的中介信息。常州某高 校大三学生小林回忆,根据中介的指示,他和同学来到了位于大学城附近的鼎济人才市场。 让学生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个人信息正被暗中交易。2023年8月,警方调查鼎济人才市场,揭开了 这个分工明确的犯罪网络。 (文中涉案当事人为化名) 该网络始于2022年8月张强成立的公司,主营劳务招聘。次年6月,安徽商家丁刚找其合作:招募人员注 册淘宝店铺,并将其与注册人信息打包出售给上线秦拓,专门用于销售假货。 2023年6月起,张强伙同刘庄等人经营鼎济人才市场:张强招募学生,刘庄操作注册淘宝、支付宝账 户,所得账户信息寄给丁刚。两人共提供594个淘宝账户给丁刚,获利5.7万余元,两人对半分成。丁刚 转售信息给秦拓,获利5.6万余元。这些信息最终被秦拓多次倒卖,用于开设售假网店。 ...
内外勾结非法获取客户信息,4人获刑
人民网· 2025-06-13 09:11
案件概述 - 某商贸公司物流总监李某与某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罗某、陈某、吴某勾结,通过物流订单非法获取客户个人信息2万余条 [1][2] - 李某按每单4.2元至10.2元不等的价格以快递费方式支付给物流公司 [2] - 吴某通过激活快递单号并拦截签收的方式获得物流公司返利4050元 [2] 作案手法 - 李某通过给目标客户发"感谢信"邮件的方式向物流公司下单,物流公司提供对应客户个人信息 [2] - 罗某与李某以两家公司名义签订《货运代理服务合同》 [2] - 吴某起初手工抄录客户信息,后使用软件批量导出 [2] 案件处理 - 物流公司总公司电脑自动报警发现异常,经工号查询锁定吴某 [1] - 2024年7月22日吴某和陈某被抓获,罗某经电话通知到案 [1] - 2024年7月31日李某经电话通知到案 [2] - 2024年10月25日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3] 判决结果 - 法院判处李某、罗某、陈某、吴某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七个月不等,缓刑一年 [1] - 各并处罚金2000元 [1] - 禁止罗某、陈某、吴某3人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内从事物流快递行业 [1]
公安网安侦破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扩线抓获涉案人员151人,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
央视网· 2025-05-28 08:30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山东青岛公安网安部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侦破一起诱骗 高校学生注册网络账号并层层倒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并据此发起2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涉案人 员151人,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 2024年4月,山东青岛公安网安部门工作中发现一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警方依照线索来到 了一间可疑的公寓,此时公寓里正围坐着几个摆弄着手机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他们口中的"兼职",实际上是把自己的 个人信息给出卖了。 原来这些招聘"兼职"的团伙成立了所谓的"充场工作室",承接各种手机软件和社交平台的"拉新"业务。 表面看只是充个场面,实际上,涉案团伙哄骗兼职人员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开展代为注册网络账号、实名 手机号等"代实名注册"业务,涉案团伙通过贩卖个人信息获利。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简历,出售给电诈骗等犯罪团伙牟利; ·购买大量网络账号利用"有偿删帖"牟利; ·招募兼职人员注册自媒体账号编造谣言引流牟利; ·非法操控大量网络账号,为网络直播、"饭圈"群体虚假刷量控评牟利等等。 ·无论涉及哪种网络乱象或电信诈骗,实名账号几乎都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