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身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乐刻创始人:“搬砖”十年,健身平权走到哪一步了?
雪豹财经社· 2025-04-21 00:25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致力于实现"运动平权",通过平价健身服务覆盖全人群、全场景,包括推出99元高尔夫等创新理念[2] - 提出"百城万店"目标,计划通过"2+n"品牌矩阵(乐刻健身+FEELINGME为核心+n个子品牌)实现10%市场份额[3][6] - 对标比亚迪、华住等企业,强调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目标成为健身行业的国民品牌[8][21] 商业模式与运营 - 采用月付制为主(70%订单),年卡仅占个位数,强调现金流健康与用户留存率(70%)[19] - 首创数字中台模式,投入小几个亿建立技术团队,实现服务标准化与透明化[10] - 门店平均回本周期两年多,80%以上盈利,90%合伙人续约,验证商业模式可持续性[19] 品牌矩阵与扩张 - 主品牌乐刻健身已超1000家店,FEELINGME达数百家,新品牌如闪电熊猫、Recore等针对细分市场[5][11] - 差异化布局下沉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地级市推乐刻,三四线城市用闪电熊猫试探渗透率[17] - 多品牌战略基于用户需求驱动,未来计划整合大会员系统,但现阶段保持独立运营[13][17] 行业竞争与护城河 - 当前中国健身渗透率约5%,行业存量5-6万家健身房,公司认为万店规模是下限门槛[5][6] - 护城河包括规模集采优势(器械二手价高于竞品进价)、中台服务能力及10年积累的复杂履约经验[10] - 行业从"劣币竞争"转向"良币竞争",月付制普及推动服务升级,公司自评当前阶段80分[21][22] 挑战与应对 - 多品牌扩张面临人才短缺问题,需培养复合型"帅才"管理各业务线[14][15] - 新品牌需验证单店盈利模型,拒绝长期亏损,复用中台降低成本[19] - 科学化管理能力待提升,需借鉴华住等企业在工期、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23] 行业趋势洞察 - 互联网推动健身理念下沉,一线与小镇青年需求趋同,生活方式差距缩小[3][19] - 大型俱乐部退出市场释放需求,公司通过Recore等新业态填补供给缺口[19] - 健身行业从预付费暴雷转向月付制主导,正向循环逐步形成[19][20]
雷军健身,乐刻慌了
36氪· 2025-03-05 08:09
小米健身领域布局 - 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健身打卡行为强化小米品牌战略代言形象 并主动推广129元棒球帽等周边产品 [1][3] - 小米2025年投资"爱动健身"15%股份 该公司主打健身团课业务 与乐刻健身形成直接竞争 [5][7] - 小米及顺为资本已构建完整健身投资矩阵 包括悦动圈 野小兽 云麦科技等细分赛道 [7] - 米家推出多元智能健身产品体系 涵盖跑步机 动感单车 智能跳绳等器械 并与手机APP实现生态互联 [7][8][9] 健身行业竞争格局 - 乐刻健身以"健身平权"为理念 依托1700家门店和莱美团操课程形成核心优势 [7] - 传统健身房因高压销售模式面临没落 2022-2027年中国健身内容市场规模将从29 85亿元增至104 75亿元 [11] - 乐刻健身的月卡低价模式和团课拉新策略易被复制 行业护城河较浅 [12] - 小米凭借品牌影响力 供应链成本优势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