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转型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10亿募投项目调整、创始人李振国辞职 全年存货跌价超60亿、经营现金流罕见净流出47亿
新浪财经· 2025-05-28 12:01
项目调整 - 公司终止"芜湖(二期)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转投"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涉及资金10.8亿元 [1] - 调整直接原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及公司对BC电池技术商业化的需求 [1] - 公司组件产能已明显过剩,BC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关键方向 [1] 行业转型 - 光伏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 [1]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多晶硅、硅片、组件价格分别下滑35%、45%、25%以上 [1] - 公司原有PERC技术产能面临淘汰风险,2024年底国内PERC产能预计逐步退出市场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5.82亿,同比下降36.23%,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创历史最大亏损 [1] - 全年资产减值高达87亿,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1.2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2.99亿元 [2] - 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18.26%骤降至7.44%,降幅达10.82个百分点 [2] 经营状况 - 资产负债率升至59.83%,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7.25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170GW、80GW、120GW,但实际出货量仅44.44GW(硅片)、31.34GW(组件) [2] - 2023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6亿元,2024年上半年再计提57.84亿元 [2] 技术布局 - 公司将突围希望寄托于BC技术,2024年5月发布的HPBC二代组件效率达24.4%,较TOPCon技术高5% [2] - 计划2025年底形成50GW BC技术产能 [2] - 部分PERC产线将改造为HPBC二代技术,但关键设备重复利用率有限 [2] 技术挑战 - 一代HPBC组件初期量产遇阻,导致交付延迟及存货减值 [3] - BC组件成本高于TOPCon,市场接受度存疑 [3] - TCL中环等企业加速布局BC技术,行业技术路线争夺白热化 [3] 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李振国辞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退居中央研究院院长 [3] - 其女李姝璇拟进入董事会,引发外界对家族化治理的担忧 [3] 战略失误 - 2023年初硅料价格波动时,公司采取跟随定价策略,损害硅片利润 [3] - 二季度未跟进低价订单,导致组件市占率下滑 [3] - 2024年因海关查扣问题损失高利润订单,美国市场受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