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OPCon组件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涨势趋缓 组件提价后新成交订单仍偏少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9:48
多晶硅市场动态 -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71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64%,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4.43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68% [1] - 价格上涨主因下游硅片企业库存压力较小且通过原料订单锁定出货订单,对成本增加接受度提升 [1] - 1-7月多晶硅产量累计70.49万吨,同比减少41.5%,预计8月产量12.5万吨 [1] - 若产能整合落地,国内多晶硅产能或减少至230万吨/年,开工率需维持在60%以内以保持供需平衡 [1] 硅片市场分析 - 183RN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周涨9.09%,210RN单晶硅片1.35元/片,周涨8.00%,210N单晶硅片1.55元/片,周涨7.64% [2] - 价格上涨受多晶硅成本上升及海外政策变动带动需求好转影响,硅片厂商惜售且严格执行指导价 [2] - 硅片厂商挺价意愿强烈,短期市场乐观,但终端组件价格未明显上涨制约中长期走势 [3] 电池片与组件趋势 - 183N电池片均价涨至0.29元/W,210RN和210N均价涨至0.285元/W,涨幅5.6%-7.4% [3] - 电池片价格或随硅片涨势上调,但终端接受度不明朗导致价格博弈持续 [4] - TOPCon组件现货新单签订价0.68-0.72元/W,成交量较少,一线厂家减少低于0.7元/W订单发货 [5] 行业展望 - 政策与行业自律带动市场情绪积极,硅料价格传导初见成效,但中长期走势取决于下游需求 [3] - 硅片价格上涨基于预期心理与短期政策效应,实际需求将决定后续传导空间 [3] - 电池片行情有望脱离现金成本底部,政策驱动或使厂家回归正常盈利水平 [4]
被美国公司起诉侵犯专利5个月后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提出涉案专利无效申请
新浪财经· 2025-07-31 05:12
近日,有消息称,晶科能源(SH688223,股价5.48元,市值548.29亿元)已就美国光伏巨头"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的专利"US913074B2",向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 此前的2月25日,第一太阳能向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起诉晶科能源及其关联公司,指控其侵犯了第一太阳能持有的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技术)专利,专利号为US913074B2。 7月29日,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此事。这位负责人介绍,晶科能源在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该事件对公司而言并没有那么高的紧急程度。 据报道,涉案专利是第一太阳能在2013年通过收购"TetraSun"公司获得的TOPCon技术专利之一。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文多 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可以查到疑似与US913074B2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2460715B。该专利发明人为O·舒尔茨-韦特曼和D·德赛斯特,专利权人为泰特拉桑有限公司(即TetraSun) 据智慧芽7月30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的数据,第一太阳能在美国所持有的624条专利中,失效数达36 ...
硅料大宗成交时点临近 机构看好上游产能整合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22:26
多晶硅价格与市场动态 - 本周多晶硅价格与上周同比持平 N型复投料与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为3.44万元/吨和3.19万元/吨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35万元/吨 [1] - 硅料成交量持续低迷 采购方压价态度明确 要价下探到3万元/吨至3.4万元/吨不等 甚至出现低于3万元/吨的报价但无批量成交 [1] - 硅料厂家面临艰苦时期 提产计划与订单落定较少并存 成本无法负担买方要价 一线厂家价格僵持 后续库存与销售压力或致价格进一步下探 [1] - 质量较差的料源因下游降本需求提升而需求上升 厂家可能采取捆绑销售策略 [1] 硅料与硅片市场博弈 - 大宗硅料成交等待大型厂家博弈 谈判落定时间预计在7月上旬 硅料厂家当前策略以稳定价格为主 [2] - 6月部分厂家产量略微增加 7月减产幅度有限 部分厂家排产仍有上调可能性 [2] - 硅片报价持续下行 本周各型硅片成交均价降幅为1.11%至1.92% 6月下旬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主流尺寸价格全面走跌 [2] - 硅片企业硅料库存尚足 与硅料企业处于价格博弈阶段 硅料企业提产计划或加剧硅片价格竞争压力 [2] 电池片与组件市场状况 - 183N 210RN 210N电池片本周均价下滑至0.235元/W 0.26元/W与0.25元/W 周环比降幅约2% [2] - 7月电池片直采订单大幅衰退 库存堆积 价格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 下周价格仍可能下探 [3] - 国内组件价格与上周持平 TOPCon组件价格低于0.65元/W至0.66元/W以下订单减少发货 6月下旬需求支撑薄弱 [3] - 7—8月组件需求或持续低迷 厂家接单状况不明朗 组件价格支撑性不足 后续存在走弱情绪 [3] 光伏产业链整合与行业展望 - 2024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共计286.83万吨 年度复投料均价约5万元/吨 近期整体均价仅3.4万元/吨 约50万吨产能暂缓投产或推进中 [3] - 企业亏损已持续一年有余 主动降低开工与限制出货对市场改善有限 比拼电价或降低品质成为近期主旋律 [4] - 多方企业正积极促成产业革新 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彻底成为历史 行业有望迎来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4]
太阳能(000591) - 2025年6月25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6 09:22
公司运营情况 - 就2024年度整体运营情况及行业情况进行交流 [2] 公司储能情况 - 目前储能主要为光伏电站配套储能,规模约1500MWh,涵盖磷酸铁锂、全钒液流以及超级电容储能类型,后续推进工商业储能开拓及实施 [2] 电站组件技术路线 - 运营电站组件技术以TOPCon为主,个别项目试点HJT技术路线,后期按需试点应用一定比例BC及钙钛矿组件 [3] 补贴进展 - 2024年收到电费补贴13.66亿,其中国补12.33亿,积极关注后续发放情况并配合相关工作 [3] 分红情况 - 自上市以来重视股东投资回馈,保持稳定现金分红,过去三年累计现金分红约15.12亿,分红比例约占年均归母净利润的36%,未来综合考虑盈利和资本支出等安排分红 [3] 海外项目拓展 - 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区相关部门洽谈,部分签署项目MOU,后续加快海外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落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项目开发和收购 [3] 信息披露说明 - 接待过程保证信息披露公平,无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现场调研投资者按深交所要求签署承诺函 [3]
对话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光伏行业已进入价值驱动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4:09
新能源行业现状 - 新能源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 2024年后将保持平稳增长 [2] - 太阳能行业从2024年开始进入价值驱动型市场阶段 未来几十年将持续 [2] - 光伏产业过去一年多处于深度调整期 电池组件企业面临业绩恶化和现金流压力 [2] 爱旭股份经营情况 - 签订约2GW BC组件新订单 覆盖集中式和分布式应用场景 [2] - BC组件2024年第三季度起量 产线从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保持满产状态 [2] - 2024年四五月份毛利率明显提升 [2] - 订单履约率维持在80%至90% 优先选择有利润订单 [2] - 目标将库存周转率控制在30天以内(含海运时间) 目前不含海运时间已达标 [4] - 计划2024年将负债率降至75%以下 [5] - 预计2025年ABC产能达50GW左右 [5] BC技术发展动态 - BC技术获得行业认可 隆基绿能/爱旭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中来股份/通威股份等厂商推出BC组件新品 [3] - BC组件被视为光伏同质化背景下的差异化产品 [3] - BC产业生态中企业普遍拒绝亏本销售 [4] - 行业对N型技术路线(TOPCon/BC/HJT)争议渐消 认为不同技术在不同场景各有优势 [3] 行业经营策略转变 - 光伏组件企业2024年普遍转向"保利润"策略 [2] - 公司经营策略转向高价值市场/产品 专注产品结构调整而非产能扩张 [4] - 行业呼吁构建健康商业生态 避免同质化低价竞争 [3][4]
一光伏企业一省52家代理商!上市公司董事长揭露价格内卷乱象
第一财经· 2025-06-17 00:04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反低价内卷"定位,强调不亏本销售、不参与恶性竞争 [1][2] - 公司产品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欧洲渠道商反馈只有公司组件能保持盈利 [1] - 目标是通过经营改善率先代表光伏产业穿越行业周期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ABC组件较TOPCon存在明显溢价:国内集中式BC组件均价0.78元/W(高0.1元/W以上),欧洲户用分布式BC组件均价0.185美元/W(高0.04美元/W以上) [2] - ABC组件自去年三季度起持续满产,预计今年三季度量产交付转换效率25%以上的组件 [3] - BC技术生产周期长(2-3天vsTOPCon的8-10小时),良率提升难度大(10GW产线良率从70%提升至97%耗时1.5年) [3] 市场布局 - 当前销量国内外占比五五开,目标海外占比提升至65% [3] - SNEC展会期间新签2.2GW合作协议(集中式600MW+分布式1.6GW),其中海外1.068GW [3] - 欧洲渠道商验证公司产品盈利能力,22个组件品牌中唯一保持盈利 [1] 成本控制规划 - 当前ABC组件成本略高于TOPCon,预计下半年新产品量产后成本可打平 [2] - 预计到2026年ABC组件成本竞争力将逐步显现 [2] 行业生态建设 - 联合隆基绿能等发布《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推动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4] - 与高景太阳能、创维光伏等产业链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4] - 呼吁行业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BC产业生态,强调知识产权保护 [4]
一光伏企业一省52家代理商!爱旭股份董事长揭露价格内卷乱像,呼吁共建BC生态圈
第一财经· 2025-06-16 21:0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反低价内卷",强调不亏本销售、不参与恶性竞争,保持价格相对稳定 [1] - 在N型BC产业生态中,目前没有供应商或渠道商处于亏本状态 [1] - 目标是通过经营改善率先代表光伏产业穿越行业周期 [1] 产品竞争力 - ABC组件较TOPCon存在溢价:国内集中式BC组件均价0.78元/W(高0.1元/W以上),欧洲工商业BC组件均价0.125美元/W(高0.04美元/W以上) [1] - 当前ABC组件成本略高于TOPCon,预计2023年下半年新组件量产后成本可持平,2026年成本优势将显现 [2] - 计划2023年三季度量产交付光电转换效率25%以上的光伏组件 [2] 产能与销售情况 - ABC组件自2022年三季度起持续满产 [2] - 当前销售区域占比为国内50%/海外50%,目标调整为海外65%/国内35% [2] - SNEC展会期间签署2.2GW合作协议(集中式600MW+分布式1.6GW),其中海外1.068GW [2] 技术壁垒与研发进展 - BC技术量产门槛高:10GW产线良率从70%提升至97%耗时1.5年 [3] - ABC技术生产周期达2-3天(TOPCon仅8-10小时),多工序连续加工对良率控制构成挑战 [3] - 联合隆基绿能等企业发布《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推动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3] 产业链生态建设 - 2022年下半年起与高景太阳能、创维光伏等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1][4] - 呼吁行业在尊重知识产权基础上共建BC产业生态 [4] - 隆基绿能CTO表态需联合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企业共同发展BC生态圈 [4]
耀看光伏第8期:SNEC2025亮点回顾
长江证券· 2025-06-16 13: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次SNEC展会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热度有所降低,企业间分化延续,产业领袖公开发言强化政策预期,新技术中BC受关注,辅材和设备助力提效,逆变器领域工商储成焦点且大储迭代升级 [19][23][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总体 - 规模同比去年基本持平,有3500 + 家参展企业,50万 + 观众人次,周边酒店、餐厅爆满,交通拥堵严重 [19] - 热度有所降低,企业继续分化,展厅四边展位出现空缺,二三线企业展厅人数不多,龙头企业展厅火爆 [19] 政策 - 产业领袖公开发言,强化政策预期,此前市场对政策预期淡化,但头部企业仍积极推动政策落地,龙头企业形成合力,协鑫集团董事长称针对硅料“内卷”已有初步解决方案,需业内企业合力推动 [23] 新技术 - BC关注度较高,隆基发布HIBC技术,组件产品标准版型功率700W + ,爱旭展出全新满屏组件产品,ABC组件双面率提升至80%±5%,ABC降本路径清晰,有望形成超额盈利 [28] - 爱旭二季度有望实现业绩改善,成为主产业链首家业绩改善公司,SNEC期间签单2GW + ,隆基贱金属导入时间线明确,成本优势逐步体现 [32] - TOPCon路线以提效为主,组件头部企业将标准版型组件最高功率提升至670W,转换效率24.8%,0BB、边缘钝化、多分片为标配提效方式,晶科能源Tiger Neo 3.0组件预计2025年四季度接单,年底约40 - 50GW + 产能完成改造,组件功率提升有望带来约10%溢价 [33] - HJT方面,通威异质结组件功率达790.8W,与其他HJT组件功率档位拉开,日升、华晟等组件功率在740W - 760W;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方面,多家企业展出相关产品,主要进步在钙钛矿稳定性上,DH1000功率衰减降低明显,但距量产仍有距离 [43] 辅材&设备 - 胶膜企业推出BC专用产品,包括BC组件专用胶膜和BC高反黑材料,还有针对N型技术的抗紫外光诱导衰减产品,如福斯特、海优威等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46] - 龙头企业BC路线贱金属导入时间线明确,浆料布局企业增加,聚和材料、帝科股份、晶银新材、上海银浆等展出相关贱金属方案 [52][54] - 支架方面,中信博展出以跟踪系统为核心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全链产品,柔性跟踪支架获TUV南德创新产品认证 [56] - 设备方面,边缘钝化成TOPCon改造主流技术,晶盛机电边缘钝化设备兼容3/4分片技术,组件功率增益达10W,累计出货量超20GW;宁夏小牛针对BC技术推出覆膜机,提升组件良率和双面率 [62] 逆变器 - 户储方面,工商储新品受重视,产品向高功率迭代,如锦浪推出125kW工商储逆变器,阳光电源推出420kW/836kWh产品;产品形式多为工商储一体柜,锦浪不做PACK,德业、思格推出模块化分体式产品,德业面向新兴市场,思格面向高端市场 [69][77] - 多家企业展出阳台微储产品,固德威、艾罗、德业还展示了热泵、太阳能空调等产品 [78] - 大储方面,阳光电源发布PowerTitan3.0智储平台,Plus版单柜容量12.5MWh,全球最大,还发布465kW组串式逆变器;华为发布新一代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 [89]
隆基绿能10亿募投项目调整、创始人李振国辞职 全年存货跌价超60亿、经营现金流罕见净流出47亿
新浪财经· 2025-05-28 12:01
项目调整 - 公司终止"芜湖(二期)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转投"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涉及资金10.8亿元 [1] - 调整直接原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及公司对BC电池技术商业化的需求 [1] - 公司组件产能已明显过剩,BC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关键方向 [1] 行业转型 - 光伏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 [1]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多晶硅、硅片、组件价格分别下滑35%、45%、25%以上 [1] - 公司原有PERC技术产能面临淘汰风险,2024年底国内PERC产能预计逐步退出市场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5.82亿,同比下降36.23%,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创历史最大亏损 [1] - 全年资产减值高达87亿,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1.2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2.99亿元 [2] - 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18.26%骤降至7.44%,降幅达10.82个百分点 [2] 经营状况 - 资产负债率升至59.83%,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7.25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170GW、80GW、120GW,但实际出货量仅44.44GW(硅片)、31.34GW(组件) [2] - 2023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6亿元,2024年上半年再计提57.84亿元 [2] 技术布局 - 公司将突围希望寄托于BC技术,2024年5月发布的HPBC二代组件效率达24.4%,较TOPCon技术高5% [2] - 计划2025年底形成50GW BC技术产能 [2] - 部分PERC产线将改造为HPBC二代技术,但关键设备重复利用率有限 [2] 技术挑战 - 一代HPBC组件初期量产遇阻,导致交付延迟及存货减值 [3] - BC组件成本高于TOPCon,市场接受度存疑 [3] - TCL中环等企业加速布局BC技术,行业技术路线争夺白热化 [3] 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李振国辞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退居中央研究院院长 [3] - 其女李姝璇拟进入董事会,引发外界对家族化治理的担忧 [3] 战略失误 - 2023年初硅料价格波动时,公司采取跟随定价策略,损害硅片利润 [3] - 二季度未跟进低价订单,导致组件市占率下滑 [3] - 2024年因海关查扣问题损失高利润订单,美国市场受挫 [3]
1000GW!光伏“大跃进”!
搜狐财经· 2025-05-27 21:58
中国光伏行业装机容量突破太瓦级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992吉瓦同比增长47.7% [1][2] - 2025年5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光伏装机突破1太瓦(1000吉瓦)的国家 [2][6] - 2025年1-4月新增装机104.93吉瓦同比增长74.6%其中4月单月新增45.22吉瓦同比增长214.7% [1][4] 政策驱动与市场增长 - 分布式光伏新政和新能源入市政策136号文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1][4] - 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强国 [1][5]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 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推动组件功率进入600W+时代 [1][4] - 2025年新型高效组件占比超60%系统度电成本较2020年下降30%以上 [1][4] - 钙钛矿技术取得突破单结组件效率达19%叠层技术实验室效率超30% [1][4] 应用场景拓展 - "光伏+农业"、"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1][4] - 分布式光储系统成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案市场潜力巨大 [1][4] 全球市场与产业布局 - 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596吉瓦同比增长6% [1] - 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建厂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1][4] - 中国在光伏材料、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