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已有447家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四川日报· 2025-08-29 15:52
健康体重管理政策 - 四川省将健康体重管理提升至健康四川建设高度 与健康四川18项专项行动一体推进 [1][3] - 四川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58%和13.83% 系慢性病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2] - 推广控油壶/限盐勺/体重秤/腰围尺等实用管理工具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九进"科普活动 [1][3] - 全省447家医疗机构已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提供咨询评估/临床营养/运动康复等专业服务 [4] - 发布"四川省健康体重管理资源地图" 可通过健康四川官微和川观新闻小程序查询医疗机构信息 [4] 全民健康促进体系 - 确定每年4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 集中开展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活动 [5] - 建立健康信息发布与监测机制 向社会提供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信息 [5] - 将健康教育纳入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相关规划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 [5] -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6]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机制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6] 传染病防控措施 - 遵循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原则 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除蚊媒孳生环境 [7] - 加强蚊媒传染病科普宣传 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7] - 落实传染病防控"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筑牢群防群控屏障 [7]
威海持续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齐鲁晚报· 2025-06-25 09:46
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活动 - 2024年6月是全国第2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 主题为"全民提素养 人人享健康" 旨在提升公众健康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 [1] - 健康素养定义为综合反映公民健康理念 知识 技能和行为的能力体系 包含基本知识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技能三方面 [1] - 提高健康素养可降低慢性病和传染病风险 是健康中国战略关键指标 [1] 健康素养政策发展 - 中国2008年首次发布《健康素养66条》 2024年修订版新增心理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内容 [2] - 国家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 87% 较2020年显著提升 [2] - 威海市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7 50% 高于全国和山东省平均水平 [2] 威海市健康素养监测 - 自2021年起规范化开展全域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覆盖22个镇街105个居委会 [3] - 2024年选取4200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 计划7月完成数据收集和复核工作 [3] 健康科普活动形式 - 打造"健康威海大讲堂"品牌 每月举办讲座并开展义诊 累计吸引大量家庭参与 [3] - 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 覆盖社区 企业 校园等多场景 [3] 全媒体传播机制 - 与省市媒体合作《健康威海》《健康在身边》等栏目 结合季节特点发布科普内容 [4] - 开设《共享名医》直播栏目 通过微信公众号 抖音等新媒体矩阵扩大传播渠道 [4] 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 全市四个区市均建成省级健康县区 2个案例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4] - 建成省级健康教育基地3家 6个案例入选省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4] 未来工作计划 - 持续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增加健康知识供给 [5] - 通过打造健康教育品牌引导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5]
济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7.95%,健康教育基地县域全覆盖
齐鲁晚报网· 2025-06-18 15:05
健康科普政策与规划 - 济宁市围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和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开展多种形式健康科普活动[3] - 制定《"健康济宁2030"工作规划》和《济宁市贯彻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实施方案》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政策制定全过程[4]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23.5%提升至2024年37.95%[3] 健康科普队伍建设 - 组建699名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并出台《济宁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4] - 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等专题培训 线上线下累计培训16.67万人次[4] - 形成政府、专家、媒体多方参与的健康科普工作格局[4] 健康科普创新形式 - 打造"子曰健康说"品牌 发布17期原创科普视频[5] - 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1663场次 覆盖81.31万人次[5] - 首创"中医夜市"志愿服务 结合体验、义诊、科普推广中医药文化[5] 健康科普基础设施 - 实现"一县一基地"县域全覆盖 建成10家省级、22家市级健康教育基地[5] - 采用"科普+"立体模式 发挥场馆式教育基地优势[5]
“我的健康我做主” 河南健康科普“破圈记”
河南日报· 2025-06-11 07:54
健康科普形式创新 - 医护人员通过话剧形式传授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参与度[2] - 河南省开展"急救地摊"活动,市民现场练习心肺复苏按压,实现"零门槛"学习[3][6][7] - 中医技法如耳穴压豆、刮痧等从诊室走向广场,增强体验感[7][8] - 线上科普短剧聚焦儿童健康问题,通过剧情化传播提升知识渗透率[8][9] 健康科普内容优化 - 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地域、人群定制内容[10] - 工业区侧重职业防护,乡村关注儿童营养,老龄化社区聚焦跌倒预防[10] - 驻马店市针对青少年推出"脊柱健康操",中青年参与"夜跑社",老年人学习太极拳[10] - 校园讲座结合青少年特点,讲解科学饮食与卫生习惯,互动效果显著[11] 公众参与模式升级 - "展演+体验+服务"三维模式提升参与感,如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12] - 原创科普作品通过剧情演绎传授急救、护牙知识[12] - 现场提供健康筛查服务,包括BMI、血糖等检测,强化即时体验[12] - 省级专家库规模达9400人,连续7年举办科普技能大赛,形成人才闭环[14] 健康素养提升成效 - 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6年7.8%跃升至2024年32.07%[4] - 科普网络覆盖省、市、县三级,新媒体矩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14] - 知识传播方式变革重塑公众健康行为,形成"河南样本"[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