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分工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链自主完备不是闭门造车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1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的重要性 -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强调安全可控,确保在核心技术、零部件等受限时仍能维持经济运转 [1] - 核心目标是构建能抵御内外部风险冲击的高效经济体系,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 [1] - 自主完备并非追求全面自给自足,而是聚焦关键领域如芯片制造、基础软件、高端装备等的自主可控 [2] 产业链供应链对经济的影响 - 生产端:保障原材料、设备、技术等要素稳定供给,避免断链风险干扰企业生产 [2] - 消费端:持续提供多样化高品质产品,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2] - 创新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2] 实现自主完备的路径 - 补链:聚焦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4] - 强链:巩固优势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4] - 拓链: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展产业链广度和深度 [4] 区域协作与全球化平衡 - 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地区间协作 [3] - 自主完备需在开放格局中寻求动态平衡,通过全球合作补短锻长而非闭门造车 [3] - 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和全球资源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 产业链供应链是一国经济的筋骨血脉,需通过强筋健骨提升韧性 [4] - 从"被动保安全"转向"主动创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中,美国品牌数量仅次于中国,反映出中美经济之间怎样的关联性?
环球时报· 2025-05-22 16:12
市场深度依存 - 美国品牌在中国线上500强榜单中数量位居第二(57家),显示其对14亿消费者市场的战略重视 [1] - 标普500企业通过中国市场创造1.2万亿美元营收,占全球销售额7%,远超中美直接贸易额 [1] - 市场依存覆盖传统消费品(苹果、特斯拉)及供应链上游(英特尔芯片、微软操作系统) [1] 供应链互补性 - 美国品牌依赖中国制造业基础,如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整合日韩台供应链形成对美出口闭环 [3] - "中国制造+美国品牌"模式形成价值链共生关系,贸易摩擦下跨境电商仍维持采购通道 [3] 消费结构升级的镜像 - 中国消费者对高端品牌需求(苹果位列榜单前三)反映消费升级趋势 [3] - 美国品牌凭借技术溢价和品牌积淀占据高端市场,中国本土品牌(华为、小米)在3C数码、家电领域崛起形成差异化竞争 [3] 经济政策与产业博弈 - 美国品牌在华数量优势体现全球化能力,也暴露对华市场脆弱性(如山姆会员店中国单店业绩远超美国本土) [3] - 美国政府限制中企在美投资的政策客观上强化美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先发优势 [3] 技术标准与创新联动 - 美国品牌集中于高科技领域(苹果、微软),中国品牌在应用场景创新(小米生态链、华为5G)实现突破 [4] - 形成"美国主导底层技术—中国拓展应用生态"的创新链动态平衡格局 [4] 深层启示 - 中美经济形成深度嵌套:美国企业通过品牌溢价获取高利润,中国企业依托制造能力和市场体量实现技术追赶 [5] - 未来博弈将围绕标准制定(AI伦理)、数据主权等新型领域展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