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计算

搜索文档
OpenAI,最新技术分享
半导体芯闻· 2025-09-11 18:12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普及需要远超互联网泡沫和大数据泡沫时期的全球计算规模 [2] - 超级计算走向主流 专注于模拟人类与数字交互而非传统科学计算 [3] - 超越英伟达需在多向量优于Blackwell/Rubin GPU 并整合系统降低推理成本 [4] OpenAI模型计算能力演进 - GPT-5计算量达1×10²⁷ Flops 接近MMLU测试100%上限 [7] - GPT-4参数达1.5万亿 较GPT-3的1750亿参数增长近9倍 [9] - 图像识别模型计算量呈指数增长 从2012年AlexNet的6000万参数到2025年GPT-5 [9] - 模型数学单元和数据格式精度降低 使大规模计算经济可行但训练成本仍极高 [10] 全球计算架构演变 - 计算架构经历大型机/个人计算/数据中心/仓库级计算 2020年代进入全球分布式协调计算阶段 [11] - 全球规模计算机需支持代理型AI工作负载 以计算机速度而非人类速度执行任务 [11] 代理式AI对基础设施的新要求 - 代理工作流程需长寿命会话 要求基础设施支持有状态计算和内存持久化 [14] - 代理间实时通信需低延迟互连 尾部延迟将影响任务结果 [14] - 需硬件集成安全功能 包括实时终止开关 硅片遥测 安全区域和可信执行路径 [15] 硬件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 网络可靠性面临挑战 需测试光纤通信平台确保可靠性 [16][17] - HBM4/HBM4E显存带宽限制需通过CXL内存池缓解 [16] - 2.5D/3D芯片集成突破标线极限 共封装光学器件克服铜互连限制 [16] - 机架功率将达600千瓦至1兆瓦 需直接芯片液体冷却或浸没式冷却 [16] - 供应链存在基板/HBM内存短缺 EUV工具全球分布不均问题 [16] 产业协作需求 - 需代工厂/封装商/超大规模提供商协作实现关键组件双重采购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