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搜索文档
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升级为稳就业注入“精准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45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数字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 - 改革重点从"兜底托底"向"提质赋能"转变,包括城乡一体化布局、服务事项统一标准、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推行全国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等 [1] - 统一全国视觉识别系统和服务清单可降低"信息门槛",合理布局区域服务中心将打破服务"孤岛",推动跨区域服务无缝衔接 [1] 服务模式创新 - 提出组织"小而专"的现场招聘会,强调"精匹配"而非"小规模",基于市场与个体画像推出定制化服务 [2] - 开展"求职就业画像",通过面对面交流、职业素质测评等方式判定就业困难类型,进行分层分类帮扶 [2] - 服务模式从依赖登记认定转向"主动发现、动态调整",增强服务温度与针对性 [2] 数字化转型 - 强调构建"全国集中管理、部省协同联动、数据实时更新"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推动"人工智能+就业"与"数智平台"建设 [2] - 政策"计算器"和"直补快办"机制可将复杂政策转化为简单操作指引和系统自动判断,提升办事效率 [3] - 通过就业大数据实时分析,帮助地方政府精准掌握结构性失业群体、监测就业形势波动、调整产业与技能对接方式 [3] 服务体系价值 - 就业公共服务不仅帮助"找到工作",更在于帮助人们看见机会、提升能力、实现选择权 [3] - 构建温暖、便捷、有力的就业服务体系是走向高质量就业、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一步 [3] - 让每位劳动者感受到"被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的真正温度所在 [3]
让就业服务“随处可及” 深圳将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准化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6-03 06:39
深圳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深圳将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准化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开展AI、先进制造、数字技术等项目制培训,培育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 [1] - 未来两年通过六大计划和35项举措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全周期AI+就业服务应用场景、智能感知平台和智慧调度中枢 [1] - 已建成80家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和59家零工市场,今年举办600多场就业服务活动,发布30多万个岗位信息,服务超100万人次 [5] 零工市场创新模式 - 宝安区打造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项目,以"AI数智"赋能,通过"AI就业魔方"智慧舱和微信小程序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 [2] - 项目创新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精准化就业服务,案例显示失业人员通过AI简历生成和智能匹配快速找到工作 [2] 产业集聚区就业服务 - 罗湖水贝社区依托5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就业驿站,提供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四位一体服务 [3] - 驿站已成功推荐290多名学员就业创业,240多名学员实现灵活就业 [3] - 龙华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2个就业驿站,开展237场活动,服务1500家企业,帮助超1.2万人就业 [4] 重点群体就业成效 - 龙华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18%,就业困难人员服务率92.86%,登记失业人员服务率91.23% [4] - 深圳登记就业人数超1270万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技能人才总量达406万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