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车轮上的“小书屋”加速冲刺“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 2025-11-18 14:55
公共服务拓展 - 流动图书服务车将许昌市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约80公里外的偏远村庄杏山坡村 [2] - 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市103个乡镇街道 年均行驶里程超过8万公里 [4] - 2020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服务群众近25万人次 其中农村居民占比超过60% [4] 运营模式与资源配置 - 车辆配备3000余册纸质图书和万余册电子资源 根据服务地点特点调配书籍 如农村侧重农业技术 学校增加儿童读物 [4][5] - 作为移动借阅室和资源配送站 接入便民还书点网络实现城乡图书通借通还 [5] - 单次在杏山坡村活动借出图书200余册 办理新借阅证15个 [5] 服务成效与社会价值 - 有效补充学校有限藏书 学校为迎接图书车专门调整课程安排 [2] - 服务覆盖不同年龄层 从73岁关注现代农业技术的村民到小学学生 [2][6] -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探索流动车与数字阅读结合的新模式以实现服务提质升级 [5]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车轮上的“小书屋”加速冲刺“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 2025-11-18 10:48
服务模式与运营概况 - 流动图书服务车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配备3000余册纸质图书和万余册电子资源[3] - 自2020年投入运营以来,年均行驶里程超过8万公里,服务网络覆盖全市103个乡(镇、街道)[3] - 累计服务群众近25万人次,其中农村居民占比超过60%[3] 服务特色与资源配置 - 服务车根据服务地特点调配图书,到农村侧重农业技术和乡村振兴类书籍,到学校则增加儿童读物和教辅资料[5] - 车辆既是“移动借阅室”,也是“资源配送站”,并通过接入便民还书点网络实现城乡图书通借通还[5] - 单次活动成效显著,例如在杏山坡村借出图书200余册,办理新借阅证15个[5]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步将持续拓展线路、优化服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5] - 探索“流动车+数字阅读”等新模式,推动服务从普及向提质升级[5] - 计划继续向更深处延伸,覆盖更多未覆盖的偏远村落[5]
拿起手机就能免费听讲座、看展览 “十四五”期间多彩文化点亮生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8 22:0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 [2] - “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3] - 老百姓可通过手机免费听讲座、学艺术、看展览,文化服务便捷性提升 [2] 旅游景区发展 - “十四五”时期,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总数达到1.65万家 [5] - 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服务品质等方面加快焕新升级 [5] - A级景区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 [5]
西溪湿地旁,添了一座“花家书局”
杭州日报· 2025-09-30 10:05
项目定位与特色 - 项目为政企合作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融合宋韵雅致与数字活力,定位为集阅读、体验、社交于一体的文化会客厅[2][3] - 空间设计实现“屏”韵与“纸”香交融,一侧陈列典籍书籍与文创展品,另一侧配备电子阅览屏与借阅机[2] - 巧妙利用三层空间实现功能复合化,一楼主打剧本体验与阅读分享,二楼强化静读功能,三楼结合网剧IP打造沉浸式妆造场景[2] 战略意义与发展背景 - 项目是推进“1+4+9+N”阅读空间布局的重要拼图,标志着公共阅读网络体系建设迈出扎实一步[3] - 项目的落成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各类文化新业态发展的重要举措[3] - 项目属于“蒋村×”系列文化空间的又一力作[3] 运营活动与社区功能 - 提供多元文化活动,包括“剧本体验”让居民化身历史人物、“国风雅集”体验主题妆造、“图书漂流角”交换书籍等[3] - 设有“书影同频”IP热点探讨、“花家夜校”技能学习、“创意延伸站”亲子剧场及青年社交桌游夜等活动[3] - 多元活动使书局成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3]
公共图书馆5年间到馆人次增长4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0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 202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比2019年增加4.4亿,增长49% [1] - 推动全国超过95%的县(市、区)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并创新拓展4万多个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空间 [2] - 上海2023年至2024年向基层配送文艺演出等活动7.6万场,参与配送主体达988家 [3] - 2024年全国举办“村晚”8.17万场,吸引2.62亿人次参与 [3] - 覆盖国家、省、市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初步建成,例如浙江“浙里文化圈”和广东“文化广东”平台 [3] 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 [5]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3.15万亿元 [5] - 将文旅融合纳入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等级划分标准,引导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 [6] - 良渚、殷墟、三星堆等文化遗址及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工程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人次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