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共服务供给
icon
搜索文档
当图书馆成“托管所”、快餐店变“纳凉点”
中国青年报· 2025-07-26 18:52
这个夏天,"一老一小"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他们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一边是,多地图书馆变身"暑期托管所"。据媒体报道,近日,多家图书馆公开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 娃"现象,呼吁孩子们保持安静。湖南衡阳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有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滞留在馆 内,有家长点完外卖就让孩子独自待上一整天。 另一边则是,一些快餐店变为"老人纳凉点"。有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店内挤满了 纳凉的老人,他们或是聚在一起聊天,或是打牌,或是躺在座椅上睡觉,但是都没有点餐。店员坦言, 最近天气热,许多老人吃完早饭就来店里乘凉,他们只能尽量沟通,希望不影响客人用餐。 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看,折射出的现实问题耐人寻味。 说到底,"一老一小"的需求,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当快餐店不再需要无奈承担"老年活动中 心"的功能,当图书馆重拾知识殿堂的本真,城市中的不同群体才能在规则的守护下,各得其所,共享 一份有序的安宁。 对此,紫牛新闻以《夏日纳凉:让身体降温,别让文明"降温"》为题发表相关评论,其中写道:城市形 象是由无数个公共空间里的细节拼接而成,"对于不文明行为,该管就要管,若任其蔓延,会导致'破窗 ...
要喂饱肚子也要照顾好鼻子:高铁泡面不宜一禁了之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7-20 14:54
高铁泡面争议的社会经济背景 - 高铁车厢内食用方便面产生的气味问题引发热议,12306数据显示密闭车厢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乘客舒适体验,尤其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造成困扰 [1] - 高铁餐食定价45-65元,而泡面成本不足10元,价格差异显著影响学生、务工人员等工薪阶层的消费选择 [2] - 高铁餐食品类单一、口味欠佳是泡面持续流行的客观原因,现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泡面等气味食品缺乏明确规范 [2] 公共服务供需错配问题 - 高铁网络快速扩张带来乘客群体多元化,但配套餐饮服务未能同步升级,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2] - 政策模糊性引发执行困难,乘客质疑"选择性执法",反映公共空间不同群体权益博弈的复杂性 [2] 铁路部门服务改进方向 - 建议从"禁止"转向"疏导+服务"模式,优化餐食供应如增加地方特色小吃、分层定价,广铁集团曾推出"一份家常饭"试点 [3] - 设置车厢"饮食区"集中用餐可减少气味扩散,平衡不同乘客需求 [3] - 构建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是提升高铁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需同步推进管理智慧与服务理念革新 [3]
央广时评·改革为人民|从改革“小切口”看民生“大文章”
央广网· 2025-07-18 17:25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聚焦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强化制度保障、破解堵点难点 [1] - 政策目标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并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 [3] - 政策强调通过政府服务流程再造、跨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4] 改革措施 - 各地拓展"社区养老"新模式,推出诸多贴心举措服务老年人 [1]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1] - 在全国81个试点城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上下共享 [1] - 从学位、床位、车位供给到"十五分钟生活圈"便民布局,再到鼓励"妈妈岗"创设,解决百姓现实生活痛点 [1] 民生重点领域 - 明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 [4] - 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坚持精准施策 [4] -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