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融资体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10
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二季度以来地方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明显 [1] - 各地"冲刺"推动重大项目加速建设,既能通过投资拉动建材、交通等产业增长,稳定经济基本盘,又能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基建,还可借助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升级 [2] - 重大项目投资既是"稳增长"的短期发力点,更是"调结构"的长期布局,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 [3] 全国及地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今年前4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0%,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 [2] - 唐山市前4个月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162.2亿元,完成投资总量稳居河北省首位 [2] - 四川省前4个月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9.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0.4% [2] 地方支持重大项目的方式 -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组织召开2025年重点项目"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和"信贷投放增效"双赢 [4] - 广东省建立重大项目融资调度机制,从政府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中梳理遴选典型项目,"一项目一策"制定工作台账,协同运用财政金融工具 [4] - 金融支持可从创新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优化审批、加大信贷投放等方面发力,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对绿色和科技类项目倾斜资源 [5] 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 支持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联合,依法依规通过合资共设、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共同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5] - 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是解决资金、效率问题的务实选择,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路径 [5] - 民企深度参与重大项目既能分享国家发展红利,也能通过跨领域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 [5]
工程咨询企业在投资领域新业态下谋创新求发展的实例及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6-02 13:21
工程咨询行业政策环境与机遇 - 2016年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中发〔2016〕18号)推动市场化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赋予工程咨询行业更大责任[3] - 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政府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加速资金流通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发展[4][6] - 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扩大工程咨询服务范围,涵盖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环节[7][8] 行业服务模式创新 - 传统工程咨询内容覆盖项目全周期(规划、可行性研究、施工管理等),需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10] - 创新融资模式(PPP、REITs)和项目中期监管需求为行业提供新机遇[11][12] - 咨询服务产品多样化趋势明显,需提升数字化工具(如BIM、GIS)和智能化协同能力[22][29] 行业发展瓶颈 - 管理条块分割和业务区域限制制约企业市场参与机会,行政审批与地方保护导致市场局部化[15][16][17] - 体制机制问题(独立性不足、能力短板)及创新信心缺乏阻碍全过程管理服务发展[18] - 人才短缺与竞争加剧导致技术水平不足,法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经营风险[13] 创新转型案例与路径 - **智库转型**:A公司从项目评估转向宏观战略研究,参与国家重大政策制定,并推动数字化与国际合作[20][21][22] - **全过程管理**:B总院通过横向联合(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和国际化项目(如"一带一路")拓展业务[24][25][27] - **专业化路线**:C集团聚焦交通工程细分领域(智能交通、桥梁检测),结合技术创新与客户关系维护[28][29][30] 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化与数字化推动跨界合作,技术创新(如大模型、预测分析工具)成为核心竞争力[22][29] - 行业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强化人才培养以支撑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等高端智库需求[22][31]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工程与实施路径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14 09:01
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观点 - 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旨在提升政府投融资效率 降低融资风险 优化财政体制与国有资产管理 [1] - 改革需系统性推进 涵盖决策机制优化 项目管理强化 债务风险控制 财政体制调整 国有资产市场化及金融渠道拓宽 [8] 政府投融资决策机制改革 - 建立广义财政-金融投融资体系 整合财政部门资金 政策性银行 政府融资担保及商业银行资源 提升协同效应 [2] - 推行重大项目部门联评联动机制 上收部分权限至省市级政府 避免资源分散 实现规模效应 [2]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 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项目储备 论证 排序及动态调整 确保投资布局符合宏观政策与地方需求 [3] - 建立项目入库标准与动态监控机制 清理未达预期效益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 [3] 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 短期措施包括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 加强公开融资透明度 降低违约风险 [4] - 长期需推行资本预算制度 匹配投融资与财政收入 提升债务支出效率与社会监督 [4] 财政体制优化 -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 外部性较强领域由高层级政府承担 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缓解流动性压力 [5]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 政府退出竞争性领域 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政资分离 减少直接干预 [6] 金融体制改革 - 推动资本市场功能健全 提高股权融资比重 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 [7] - 引入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本 拓宽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7] 相关课程与行业服务 - 宏观经济与投融资课程覆盖基建 房地产 专项债 PPP模式等领域 [10] - 园区开发与招商引资课程聚焦产业地产运营 片区开发及招商策略 [12] - 公司提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EOD模式 城市更新等全流程咨询服务 具备多项甲级资质 [13]
广东发文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吸引民企参与重大项目 支持外资延链补链强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7 17:30
政府投资规范 - 细化政府资金投向公共领域并形成目录 [1] - 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 规范投资计划管理 [1] - 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地区建立资金直达项目单位机制 确保资金闭环 [1] 社会资本激活 - 引导民间资本扩大创新投入 开放重大科研设施 [1] - 交通/水利/电力/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向民企开放重大项目清单 [1] - 支持外资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延伸 [1] - 通过政府引导和资源保障激发社会资本动力 [1][2] 投融资渠道拓宽 - 创新县域土地整治收益模式 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省内统筹 [2] - 市场化重组整合功能性国企 提升县域国企融资能力 [2] - 创新城乡建设投融资方法 优化重大项目融资调度 [2] 审批与项目保障 - 精简项目决策/用地流程 提升环评效率 推进并联审批 [2] - 建立项目储备库保障县区前期经费 强化市级产业错位统筹 [2] - 银行提前介入优化融资渠道 设计投资调度与监管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