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

搜索文档
在商场蹭空调,去麦当劳打牌:城市空间向谁开放?
虎嗅· 2025-08-12 17:45
城市公共空间供需矛盾 - 老年人夏季扎堆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等快餐店蹭凉消暑 部分商家通过喇叭轮放"这里不是老年活动中心"进行驱赶 [1] - 城市公共空间稀缺且功能模糊 存在消费商业与公共民生逻辑之间的协商与平衡 [2] - 老年人常聚集场所包括防空洞(潮气霉味重)、江边公园树荫、地下步行街(商业衰退区域)及人气不高的老年活动中心 [3] 人群空间使用行为特征 - 人们行为上倾向于选择人流密集区域而非空旷空间 最吸引人的因素是其他人 [4][5] - 老年人即使无实际社交仍偏好热闹场所 冷清空间无法满足其联结需求 [8] - 北京老年人因宗法联系和集体主义经验更易形成群体聚集 年轻人则呈现原子化状态 [9] 商业空间替代公共功能 - 星巴克在中国具有强公共空间属性 其"第三空间"概念填补了体制外私人空间的缺失 [16] - 连锁品牌如奈雪的茶吸引保洁阿姨及儿童群体 西西弗书店咖啡厅以30-40元饮料费提供儿童阅读空间 [18] - 宜家食堂成为老年人约会圣地 麦当劳肯德基因标准化洗手间服务成为如厕选择 [19][20] 空间标准化与包容性 - 香港星巴克翻座率高形成停留压力 内地连锁店因员工薪酬与销售脱钩更包容非消费者 [21] - 标准化空间提供"即逝公众"所需的陌生感安全感 但可能导致生活同质化 [23][24] - 个体咖啡馆因老板直接经营易产生消费压力 连锁店因管理链条长具有更高弹性 [21][22] 空间争夺与自主改造 - 老年人主动争取空间使用权 如广场舞与篮球青年争夺场地 [10] - 小区适老化改造不足 老年人自发搬运桌椅至树荫下打麻将完成空间再改造 [13] - 老年人通过绞断栏杆、利用桥墩下棋等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创造性占领 [15] 公共空间产权与治理 - 中国公共空间由政府主导落地 存在官方属性与公共性混合特征(如县政府篮球场) [28][29] - 商业公司承担部分公共职能 如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百度搜索成为不可替代的公共服务 [25] - 共享单车既堵塞地铁站道路又提供通勤便利 体现商业逐利与公共性承担的纠缠 [26] 空间排斥与阶层分化 - 奶茶店通过设计、小程序等技术门槛隐性排斥老年人群体 [34] - 城市基础设施如北方宽阔无荫道路、桥下水泥锥设计旨在驱逐停留人群 [35][36] - 高阶阶层享有更多隐蔽空间准入权 如故宫闭馆时段奔驰进入事件 [39] 空间设计哲学 - 威廉·H·怀特提出"禁止进入"标识反而增加空间风险 西格莱姆广场通过包容性实现自我监督 [40] - 喜茶等概念店引用戈夫曼理论设计社交场所 但外摆区与落地窗仍存在隐形人群划分 [33]
透视“复杂”的天津社会
虎嗅· 2025-07-23 07:43
天津城市发展历史 -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港口城市,兼具现代化大都市繁华与历史底蕴,形成包容多元的城市性格[1] - 天津是古代中国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也是近代重要通商口岸,其独特发展历程受到学界广泛关注[2] - 天津1404年正式设卫筑城,凭借九河下梢的地理优势成为南北商品交易转运中心,商业贸易成为城市生命线[10][11] 盐商与天津经济 - 长芦盐业是天津商业发展支柱,盐商通过购买"盐引"获得专卖权,形成"国家授权-商人包税-市场分销"结构[9][11] - 盐商家族采用集中管理模式,通过科举入仕、婚姻联盟、商业投资等方式扩张财富版图[12] - 盐商将利润投资于土地、当铺等多元领域,但权力集中易引发内部矛盾与经营风险[12] 盐商社会网络 - 张氏、安氏、查氏三大盐商家族通过模仿士大夫文化活动攀附权贵,获取阶层认同[12] - 盐商广泛参与消防、城防、教育等公共服务,形成官商协作模式弥补政府供给不足[13] - 盐商通过奢靡社会活动(如出大殡、皇会)展现阶层特质,同时参与慈善塑造城市生活肌理[16] 盐商与政府关系 - 盐商具有"亦官亦商"双重角色,通过捐输、报效等方式影响国家政策[11] - 晚清盐商主导的商会合法性仍源于政府,在政令制定中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13] - 盐商与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互利共生关系,未能形成独立市民社会[14] 盐商历史影响 - 盐商参与晚清教育改革、地方自治运动,塑造了天津政治经济转型进程[16] - 芦纲公所确立的商业习惯成为天津商事传统基石[16] - 盐商文化遗产融入天津开放包容与务实进取的城市品格[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