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经济冲击
icon
搜索文档
策略专题:康波周期系列2:百年贸易战的比较研究
华创证券· 2025-06-10 18:55
康波周期与大国兴衰 - 康波周期更迭核心驱动是颠覆性技术革命,背后是大国兴衰,新兴追赶国挑战主导国常遇战略压制[12] 货币体系重构 - 1930年代美国顺差债权国,英国逆差债务国;当前美国逆差债务国,中国顺差债权国[18][25] - 1930年代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基石和结算媒介,当前主要作为储备和避险工具[28][29] - 1930年代英镑没落因经济贸易实力下降、黄金储备枯竭、债务违约;当前美元面临经济贸易优势缩小、债务风险、金融制裁致“去美元化”挑战[46][54] - 1930年代美元崛起因经济贸易主导、黄金储备保障、全球最大债权国;当前美元仍主导,未现类似挑战者,黄金或成更青睐外汇储备[66][74] 关税对经济冲击 - 1930年代关税冲击不显著,当前全球化加深、贸易占比提升,关税冲击或远大于1930年代[80][81] - 1930年代逆差国英、法价格抬升不显著,顺差国美国未现显著通缩;当前美国通胀影响不明,中国货币政策灵活,关税对价格下行影响或不显著[86][97][98] 政策应对 -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财政扩张;中国自9/24以来货币财政双宽加码[3] - 1934年美国与多国协议下调关税,当前中国积极与东盟、欧盟合作;1930年代英法关税升级,当前美国在债务缓解和制造业回流前或不放弃关税筹码[3] 贸易格局与科技革命 - 1930年代形成分散贸易集团,当前贸易战加速多极化贸易货币体系形成[4] - 1930年代美国电气领域领先,当前中美AI领域角逐成康波周期主导国竞争核心[4] 关税政治诉求 - 贫富差距拉大带来保护底层与旧经济政治诉求,1930年贸易战未救美国农民,当前靠关税难实现美国制造业回流[5]
康波周期系列2:百年贸易战的比较研究
华创证券· 2025-06-10 18:04
报告核心观点 以长周期研究锚定短周期位置,通过对比1930年代贸易战与当前情况,从康波周期定位、货币体系、关税影响、政策应对、贸易格局、产业、政治诉求等多视角分析,为理解当下和推测未来提供参考[1] 分组1:康波周期的更迭背后是大国兴衰的时代背景 - 康波周期核心驱动是颠覆性技术革命,标志世界经济长波更迭,背后是大国兴衰 [12] - 新兴追赶国凭借新技术挑战主导国,会遭全方位战略压制,如美日科技封锁 [12] 分组2:货币体系重构,旧货币式微:1930年代英镑 vs 当下美元 (一)债务与贸易视角下,各主要经济体的定位变化 - 1930年代美国是贸易顺差国、生产国、债权国,英国相反,全球金融和贸易重心从英国转向美国 [18] - 当前美国是贸易逆差国、消费国、债务国,中国是贸易顺差国、生产国、债权国,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债务扩张回流美元 [25] (二)1930年代黄金 - 当前黄金:从“货币之锚”到“信用备份” - 1930年代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基石和国际贸易结算主要媒介,金本位下贸易逆差国向顺差国输送黄金 [28] - 当前黄金更多作为储备资产和避险工具,国际结算主要依赖法定货币,黄金支付职能比重下降 [29] - 主权货币交替和货币体系变革常伴随法币贬值和黄金升值,当下黄金或成更受青睐的外汇储备选择 [31] (三)旧货币的式微:1930年代英镑的没落 vs 当前美元面临的挑战 - 货币国际化需满足经济基础与综合国力、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币值稳定与宏观审慎、开放政策与国际协调等条件 [44] - 1930年代英镑没落因经济与贸易实力下降、黄金储备枯竭、债务违约引发信用崩溃 [46] - 当前美元面临经济和贸易相对优势缩小、债务风险、过度使用金融制裁加速“去美元化”等挑战 [54] (四)新货币的崛起:1930年代美元 vs 当前潜在的挑战者? - 1930年代美元在全球债务结算和外汇储备占比超越英镑,原因是经济和贸易规模超越英国、黄金储备保障信用、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并输出美元 [66] - 当前美元仍占主导,未出现类似1930年代美元挑战英镑的角色,黄金或成更受青睐的外汇储备选择 [74] 分组3:关税对经济的冲击:量——或远大于1930年代;价——影响或有限 (一)经济影响:全球化程度加深,贸易占比提升,当前关税冲击或远大于1930年代 - 1930年代关税对经济冲击不显著,大萧条主因是国内需求萎缩和金本位制下货币政策约束 [80] - 当前全球化程度加深,贸易占比提升,关税冲击可能远大于1930年代,若冲击出口会影响就业、收入及消费投资等领域 [81] (二)价格影响:逆差国通胀压力&顺差国通缩压力,仍待观测 - 理论上关税使逆差国通胀、顺差国通缩,但1920 - 1930年代英、法价格抬升不显著,美国也未因关税出现显著通缩 [86] - 当前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不明,可类比增值税上调和供给冲击两种情况;中国货币政策灵活,双宽政策和扩内需措施或使关税对价格下行影响不显著 [97] 分组4:政策应对:对内双宽,对外顺差国寻求贸易,逆差国倾向维持壁垒 (一)对内:财政、货币双宽,货币贬值 -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扩大美元供应,财政扩张刺激内需 [3] - 当前中国自9/24以来货币财政双宽加码 [3] (二)对外:顺差国寻求贸易合作,逆差国寻求壁垒 - 1934年美国与多国协议下调关税;当前中国积极与东盟、欧盟开展贸易合作 [3] - 1930年代英法从关税升级至限额/禁运;当前美国在债务压力缓解和制造业回流前或不放弃关税筹码 [4] 分组5:贸易格局:关税驱动多极化贸易体系加速形成 - 1930年代英美德法成立以各自货币主导的分散贸易集团 [4] -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引发多极化贸易体系加速形成,如中国与欧盟、东盟等加强贸易合作 [4] 分组6:技术迭代:康波周期中的科技革命 - 1930年代贸易战未限制美国崛起,美国抓住电气时代技术进步,英国在蒸汽时代落后 [4] - 驱动下一轮康波周期繁荣的技术突破可能来自AI,中美在AI领域的战略角逐是新一轮康波周期主导国竞争的核心变量 [4] 分组7:关税背后的政治诉求:贫富差距下保护旧经济的选票工具 - 1920 - 1930年代美国通过关税保护农业效果不佳,大萧条后补贴农场主缓解农民债务压力 [10] - 当前美国贫富差距创历史记录,通过关税壁垒引导制造业回流成为保护工人就业的政治诉求,但难度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