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战
icon
搜索文档
港口费一停,有人浑身不爽:这是对中国投降
观察者网· 2025-11-11 22:58
政策变动 - 特朗普政府于11月10日起正式暂停因301条款贸易调查对中国采取的所有惩罚性措施,暂停期为一年[4] - 美国暂停征收港口费后,中方也相应暂停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6]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此次公告的意见征询期异常短暂,仅有一天时间[4] 政策影响 - 暂停征收港口费为航运业提供了亟需的缓解,有助于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中稳定全球供应链[5] - 全球贸易在自由流动时方能发挥最佳效能,暂停船舶相关费用对出口商、进口商及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6] - 港口费的实施曾迅速扰乱全球航运格局,一些承运商调整了美国航线,重新安排港口计划并减少船舶运力以缓解财务压力[5] - 无论哪个国家征收港口费,最终都会增加消费者成本,并使航运业沦为贸易战的棋子[5] 反对意见 - 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两名民主党籍议员批评暂停港口费是对重振美国关键产业努力的重大倒退,并警告301调查行动不能成为对华谈判筹码[1] - 部分工会组织宣称暂停征收港口费可能削弱美国的海运影响力,并向中方传递错误信号[2] - 海事顾问亨特·斯泰尔斯批评暂停征收港口费是重大战略错误,认为美国取消对超过1万艘中国船舶征收的费用以换取中国取消对183艘美国船舶的报复性费用是一次投降[4] 行业背景 - 10月14日,美国无端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务费后,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5] - 中方此前指出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并已于10月10日宣布反制措施[6]
关税困局:美国龙虾失去昔日在华“份额”
搜狐财经· 2025-11-11 21:37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龙虾消费国和进口国,2025年前三个季度进口龙虾26757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1770吨 [3] - 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前三大龙虾进口来源国,受益于地理优势和区域贸易协定优惠待遇 [3][4] - 中澳自贸协定使澳大利亚龙虾在关税和检疫方面享有优势,自2024年12月中国解除对澳大利亚龙虾长达近四年的进口禁令后,澳大利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3][4] 美国龙虾产业现状 - 美国缅因州约占美国龙虾供应量的90%,但今年前七个月总捕捞量同比下降37.8%至1550万磅(7031吨)[6] - 2024年缅因州龙虾渔民平均每磅售价同比增长24.1%至6.14美元,价格竞争力减弱 [6] -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对华龙虾出口一度停滞,最高税率曾达三位数,尽管5月关税降至25%,但相比竞争对手仍处劣势 [3] 中美贸易关系影响 - 上个月底中美会晤后达成协议,中国同意暂停今年早些时候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大部分关税,仅保留10%的关税 [3] - 即使在有关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消化了大部分美国活龙虾出口,可见中国市场对美国龙虾产业的重要性 [3] - 美国渔民正错失对华销售良机,并可能难以重夺昔日地位,随着中国日益转向亚太地区供应商 [1] 市场动态与应对策略 - 在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下,缅因州渔民正转向美国国内市场,但仅美国买家无法弥补来自中国的国际需求 [3] - 一些渔民开始转向养殖其他海产品或开发旅游项目来弥补损失,但这些措施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局面 [6]
贝森特称美国2年摆脱中国稀土,有人狠打脸:不是天真,就是吹牛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6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挖稀土,特朗普甚至还盯上了资源丰富的中亚,他在白宫与中亚5国领导人举行会 谈,主要聚焦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从特朗普的这些动作看,毫无疑问,他目前最急于的就是稀土问 题,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何贝森特面对美国本土的首批稀土出厂会如此兴奋。但很快有人开始泼冷水,高 度质疑贝森特的2年时间表。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称,欧亚集团的主管布古坦言,贝森特低估了稀土行业,承诺在2年内摆脱对 华稀土依赖,这不是天真、就是吹牛,美国根本没有实际方法能办到这件事。 来到美国本土的一家新建稀土工厂,美国财长贝森特难掩兴奋,他放话:中国的稀土筹码只能再持续2 年,未来2年美国就能达到稀土自给自足,不过专家不以为然:说出这话的人不是天真,就是吹牛,因 为打造新的稀土供应链旷日废时,贝森特的"2年目标"根本难以成真。 2年摆脱中国稀土?贝森特的牛吹大了 根据福克斯新闻网的说法,11月8日,贝森特参观了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郡新建的一座稀土矿产加工中 心,他兴奋地表示:25年来在美国所制造的第一批稀土磁铁正在出厂,稀土磁铁对产业链具有不可或缺 的关键作用,现在美国终于又能在这一稀土领域"独立",他还进一步放出豪言:南卡罗来纳州的 ...
贸易战倒计时!2239亿强制退回,美国财政部头大,特朗普关税梦碎
搜狐财经· 2025-11-11 15:41
庭审核心观点与法官立场 - 美国最高法院举行近三小时关税听证会,保守派与自由派法官罕见一致质疑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合法性[1] - 政府律师依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辩护,称贸易逆差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关税是监管工具而非增加收入[1] - 法官们核心质疑点为总统是否越权,强调宪法将征税权授予国会,法无授权即禁止[7] 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 福特汽车净利润同比下滑35%,因进口零部件关税上涨导致成本飙升,公司因关税多花费20亿美元[9] - 通用汽车为削减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直接裁员1200人[9] - 玩具公司、葡萄酒进口商等利润微薄的小企业面临关门风险,进口税摧毁其生意,导致裁员或降价[9] 关税政策对消费者与宏观经济的影响 - 关税导致进口消费品零售价平均上涨8%,节日消费季价格预计继续上涨[9] - 耶鲁大学专家预计到2025年,美国实际GDP可能因关税及反制措施减少0.5个百分点[11] - 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成本已飙升,全球订单受到影响[11] 关税政策的财政收入与潜在法律后果 - 截至10月底,关税政策为美国政府带来2239亿美元收入,比去年同期多1422亿美元[9] - 若最高法院判决关税不合法,2239亿美元关税收入的退款流程将混乱,中小企业可能难以获得退款[11] - 世贸组织报告指出,若关税被裁定不合法,美欧、美日等贸易协议可能受影响,全球贸易谈判或延迟6至12个月[11] 全球贸易格局与连锁反应 - 特朗普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使欧盟、英国、日本等国让步,如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并降低钢铁关税[12] - 若关税政策被叫停,各国先前做出的让步可能无效,贸易协议需重新谈判[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贸易政策反复无常将恶化全球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前景[12] 判决不确定性及影响 - 尽管最高法院保守派占6:3优势,但连特朗普任命的保守派法官也质疑其政策,判决结果不确定[14] - 最高法院需数月做出判决,期间全球贸易处于观望状态,企业不敢轻易下单,国家谈判节奏被打乱[14] - 案件结果将界定美国行政与立法权力边界,并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深远影响[16]
永艺股份(603600):对四季度及明年业务增长充满信心
天风证券· 2025-11-11 09:4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永艺股份的6个月投资评级为“增持”,并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对四季度及明年业务增长充满信心,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销售端已呈现改善趋势,后续利润端有望同步改善 [1][2][3] - 公司25Q1-3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3%,但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15% [1] - 公司25Q3单季度营收13亿元,同比下降3%,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降40% [1] - 报告基于25Q1-3财务表现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3.3亿、3.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4倍、12倍、10倍 [4] 外销业务分析 - 外销收入增长承压,主要受贸易战及欧美通胀影响,美国市场家具类产品终端需求走弱,1-9月中国办公椅出口额同比下降6.37%,其中对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5.54% [2] - 公司通过发挥海外基地优势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并大力开拓非美市场(亚洲、欧洲、中东、南美),收入增速快于行业 [2] - 8月以来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降低,美国渠道商采购趋于正常化,前期暂停或延迟订单开始回补,三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9.82% [2] - 随着美国减税降息效果体现,四季度及明年美国市场家具等耐用品终端消费有望进一步提振 [2] 内销业务分析 - 公司围绕产品、营销、渠道、供应链协同发力,加快国内市场开拓和自主品牌建设,前三季度内销自主品牌业务同比增长较快,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3] - Flow系列高端产品市场影响力提升,在自主品牌业务中销售占比明显提升,有效助推品牌打造 [3] - 线上渠道围绕核心爆品做好流量入口管理和精细化运营,运营质量明显提升;线下加快自主渠道建设,已基本跑通大中型城市线下零售旗舰店试点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5Q1-3净利润下滑,主要受贸易战、欧美通胀导致的终端需求对价格敏感影响,以及为开拓Top客户及自主品牌业务导致销售费用增加 [3] - 盈利预测调整后,预计25年营业收入为49.425亿元(同比增长4.07%),26年收入55.2219亿元(同比增长11.73%),27年收入62.4876亿元(同比增长13.16%)[5][10] - 预计25年每股收益为0.87元,26年每股收益为1.00元,27年每股收益为1.17元 [5][10] - 预计毛利率将从24年的21.64%小幅下降至25年的21.04%,并在此后保持稳定 [12] 估值指标 - 根据盈利预测,公司25年预期市盈率为13.46倍,26年预期市盈率为11.81倍,27年预期市盈率为10.02倍 [5][12] - 公司当前市净率为1.74倍,预计25年市净率为1.55倍,26年市净率为1.37倍,27年市净率为1.21倍 [5][12]
中方稀土禁令暂停一年,G7连夜组建矿产联盟!中国岂能不留后手?
搜狐财经· 2025-11-10 18:50
中美会谈主要成果 - 美国暂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50%穿透性规则一年 [1] - 美国暂停对中国造船业进行301调查一年 [1] - 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0%芬太尼关税并暂停此前加征的24%对等关税一年 [1] - 中国承诺在本季至明年1月期间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同意未来三年每年购买2500万吨 [3] - 中国宣布暂停实施原定10月9日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为期一年 [3] 关键矿产与稀土领域动态 - G7集团在加拿大多伦多签署关键矿产生产联盟协议计划为稀土设定最低价格并对含中国稀土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同时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产领域的投资 [3] - 中国控制全球稀土供应链主导权并在稀土提炼技术上树立了几乎无法逾越的壁垒 [6] - 美国MPMaterials公司投入七年时间仍未实现稀土高纯度规模化生产其在非洲的精炼厂因技术问题一再推迟投产 [6] - 没有中国的技术支持重建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8] 科技与贸易合作 - 关于TikTok英伟达和高通等敏感科技问题美国同意继续合作 [3] - 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未解决未来一年是关键的博弈缓冲期 [9] 地缘政治与联盟分歧 - G7关键矿产联盟并非铁板一块部分国家担心成员国与中国私下合作其他国家忧虑对抗性措施损害自身产业发展欧盟内部对此产生不同声音 [4]
东海研究 | 石油石化:原油供给宽松,叠加需求淡季,油价测试底部
新浪财经· 2025-11-10 16:31
原油价格回顾与展望 - 2025年10月底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65.07美元/桶左右 [5] - 预计2025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50-70美元/桶之间波动,2026年可能测试40美元/桶的底部 [16] - 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原油库存日均增长约260万桶,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库存将平均增加210万桶/日 [16] 全球石油供应 - OPEC+将在2025年11月增产13.7万桶/日,并计划在12月再增产13.7万桶/天,同时决定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 [5][29] - 2025-2026年全球原油及液体产量预计分别增加270万桶/天和130万桶/天(EIA预测)或300万桶/天和240万桶/天(IEA预测) [7] - 美国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10月24日当周,产量为1364.4万桶/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4.4万桶/天 [24] 全球石油需求 - 2025-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分别增长120万桶/天和100万桶/天(EIA预测)或均增长70万桶/天(IEA预测) [7] - 2025年9月,中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6.8%,达到6269万吨;同期进口原油4725万吨,同比增长3.87% [23] - 2025年10月,美国炼厂加工量转入淡季,环比下行,至10月24日为1521.9万桶/天,开工率为86.6% [23] 库存水平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商业库存为4.16亿桶,较去年同期减少954万桶,比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低5.91% [17] - 同期美国汽油库存为2.11亿桶,较去年同期减少13万桶;馏分油库存为1.12亿桶,较去年同期减少67万桶 [17] - 截至2025年9月,OECD的原油及液体商业库存为28.78亿桶,较去年同期增长8397万桶 [17] 宏观经济与金融因素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4.11%,美联储将于12月1日停止缩表,市场预计12月还将降息一次 [5][34] - 2025年10月美元指数收于99.73,较上月末上升2.0%,但较去年同期下降4.2% [41] - 2025年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0%,PPI(所有商品)同比上升2.7% [5][46] 地缘政治与行业动态 - 美国于10月22日晚间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欧盟于10月23日对俄油、俄气石油公司发出全面交易禁令 [29] - 乌干达正计划于2026年7月实现首次产油,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资源研究所已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颁发许可证,允许其在亚马逊河口盆地钻探勘探井 [5][29] - 油田服务公司NOV预测深水油气开发将于2026年末开始复苏 [29] 聚酯产业链分析 - 2025年10月,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乙烯价差为134.2美元/吨,环比下降11美元/吨 [53] - PX-PTA-涤纶长丝全产业链利润约为-156元/吨,环比改善12元/吨;PTA加工费降至91元/吨,环比下降28元/吨 [53][60] - 2025年9月中国涤纶长丝出口36.83万吨,较上月微增2.26%;1-9月累计出口315.23万吨,较去年同期涨幅12.15% [69] 炼化与加工产业 - 2025年10月,美国RBOB汽油-WTI库欣现货价差为41.84美元/桶,显著改善并高于2022-2024年平均37.4美元/桶的水平 [28] - 国内成品油价差上升至1173元/吨,高于近三年同期水平 [28] - 2025年10月福建两套涤纶长丝装置投产,产能基数上调至4237.5万吨/年,当月长丝开工率约为91% [61]
特朗普终于低头了!只因他发现:中国已和二战的美国一样强大
搜狐财经· 2025-11-10 12:10
态度大转弯,美国承认关税战失败 "中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让人不得不尊重。"特朗普说出这句话时,国际舆论哗然。这位曾对中国挥舞关 税大棒的总统,如今公开承认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 这一表态不是孤立事件。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布联合经贸会谈声明,标志着特朗普在"超级 关税战"中向中国低头。据报道,特朗普对华关税从145%大幅降低,中美双方同步取消91%的加征关 税,并暂停24%关税90天。 一场贸易战打完,特朗普终于认清现实:今天的中国,就像二战时期的美国,拥有让世界惊 叹的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 2025年10月,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罕见承认: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他甚至公开表 示,"中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让人不得不尊重"。这位一向强硬的美国总统,为何突然对中国展现出敬 意?答案就隐藏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 特朗普的态度转弯背后是美国遭受的多重打击。中国对美舰征收额外费用政策落地后,宁波港很快收到 了第一笔446万元款项。美国邮轮巨头陷入困境,嘉年华、皇家加勒比等企业付不起高额港务费,停航 又面临乘客投诉。 科技领域同样不容乐观。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其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 ...
特朗普一战四伤!印度梦碎、日本掏空、欧盟跪了、加拿大背刺警告
搜狐财经· 2025-11-10 01:12
咱们聊点全球大事件背后的真相,由特朗普在第二届任期内亲手点燃的全球关税战。 这场看似"中美之间的对抗",最后却让四个国家狠狠踩了雷,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被坑得体无完肤,成了贸易战的"活教材"。 170亿美元的资本直接撤离印度,就像潮水退去一样;外资投资同比暴跌超过90%,简直是"断崖式"的下滑;各行各业叫苦连天:服装业产量下降了四分之 一,海鲜出口也掉了三成,珠宝产业更惨,17万技术工人面临失业。 那么,这四个国家是谁?他们又是怎么一步步走进这个"经济陷阱"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场全球博弈中,那些被误伤、被收割、被当枪使的真相。 要说这场关税战里最惨的倒霉蛋,印度必须排第一。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比印度更认真地想"取代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高调推出"印度制造"计划,目标很明确:学习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吸引全球资本来印度投资建厂,顺便提升印度的工业化水平。 听起来是不是很励志?可惜,现实特别骨感。 特朗普一上台,直接给印度送了一个"见面礼":连续两次加税,最高加到50%!这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一高!这一下,整个印度经济就像被扔进了火山口。 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 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印度是外资坟场"的说法 ...
中方真的掐到美国命根子了?特朗普嘴硬不服,这次真的无力回天!
搜狐财经· 2025-11-09 14:18
博弈性质与核心观点 - 中美经贸博弈被描述为“回旋镖”,施压方的行动最终对自身产生反弹作用 [1] - 博弈的关键在于哪一方能更早理解、预测并巧妙引导“反作用力” [21] - 博弈的深远影响在于其引发的内部反噬力量推动了关系缓和 [4] 美国关税措施的影响 - 美国威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但最先感受到痛苦的是美国自身,高企的通货膨胀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 [8] - 即使在最激烈冲突阶段,中美贸易额并未大幅下滑,反映双方供应链紧密无法脱钩 [8] - 经济上的反作用力迫使美国决策者重新审视局势,态度从极限威胁转向软化 [8] 技术封锁与中国的反制 - 当关税效果有限时,美国转向技术封锁,将中国实体企业列入黑名单,尤其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10] - 中国启动对美国进口芯片的反倾销调查,并对特定稀土产品和高性能锂电池实施出口管制 [12] - 美国的科技封锁激发了中国在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外部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内生动力 [13] 战略层面的转变与谈判 - 经济反噬和技术反弹促使美国部分精英回归理性现实利益评估,《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反思贸易战未能改变中国经济 [14] - 双方认识到坐下来谈判是符合现实利益的选择,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 [16] - 美国在重要会谈前仍会搞小动作,如抛出新制裁,试图通过“议题联系”策略增加筹码 [17] 博弈结果与未来展望 - “反作用力”的持续作用迫使双方认识到“相互依赖”的现实,任何零和博弈都行不通 [19] - 管理分歧、寻求再平衡已成为双方共识,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19] - 更早意识到“回旋镖”效应并开始布局未来的国家可能在博弈中占得先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