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化

搜索文档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17 15:19
行业格局演变 - 未来五年是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淘汰赛的最后五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从50%向80%-90%迈进 [3] - 造车新势力凭借大量自研能力有望占据更强市场份额 当前70个子品牌将合并为少数母品牌 最终可能仅剩十几个或几个 [3] - 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可能只有中美两国能做好 中国在L2/L3级市场接受度和发展加速度上更具优势 [5] AI定义汽车竞争路径 - 高算力芯片是车企在功能、性能、安全方面形成差异的核心 未来汽车将转变为机器人 [8] - AI汽车未来十年将实现100倍增长 目前尚处起步阶段 软件和AI变化速度远超传统燃油车硬件迭代 [8] - 当科技占比达30%-70%时 自研价值远超集成 汽车公司需加大AI驱动研发投入 向科技公司转型 [10] 具身智能化发展 - 汽车与机器人同属具身智能范畴 均由电池驱动电机+数据驱动AI引擎的双能源系统驱动 [13] - 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更适合研发机器人 两者70%能力同源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水平相当于2012-2014年新能源车阶段 [15] - 机器人研发难点在于智能系统构建 硬件创新复杂度高于汽车 需攻克全域技术才能实现L3级突破 [15] 低空出行变革 - 飞行汽车采用汽车成本控制逻辑 安全性超直升机 2026年量产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飞机厂商 [18] - 飞行汽车安全标准目标为10的负8次方(汽车为10的负5次方) 测试规模达数百台 研发周期较传统飞机大幅缩短 [20] - 未来十年低空飞行将改变城市出行方式 飞行汽车与汽车技术边界尚未完全清晰 [20] 车企出海策略 - 中国车企出海可采用KD→SKD→CKD模式渐进 最终实现本地化合规生产 [23] - 海外企业入华模式可反向借鉴 合作共赢是长期发展关键 [25] 供应链优化 - 行业应付账款问题下半年有望改善 但根本解决依赖市场机制 科技企业需合理利润支撑研发投入 [27] - 头部科技车企应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行业协作实现供应链良性发展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