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娃成本
icon
搜索文档
从“养老投资”到“高奢消费”:养娃成了最亏本投资?
虎嗅· 2025-09-01 17:45
养育孩子经济性质转变 - 从养老投资转变为高奢消费 过去孩子是家族延续和养老保障 现在成为高消费行为 [1][2][5] - 经济学家蒂莫西·泰勒通过《出乎意料的经济学》揭示这种变化 [3] 成本结构分析 - 直接成本包括自付费用和机会成本 自付费用指直接花在孩子身上的钱 机会成本指父母时间用于其他用途可实现的价值 [6][7] - 低收入农业社会自付费用低 女性机会成本低 孩子提供劳动力抵消成本 [8][9] - 高收入国家自付费用高 美国1960年抚养成本2.5万美元 相当于2009年18.3万美元 2009年实际成本22.2万美元 增长22% [17][18][19] - 当前美国每个孩子养育成本接近25万美元 不含大学学费或成年不离家费用 [21] - 住房是最大成本且实际增长 医疗费用大幅上涨 [20] 收益模式变化 - 历史孩子提供劳动收益 65岁以上男性1/3收入来自孩子 [9][10] - 现代家务贡献无法抵消成本 收拾桌子等与耕田拾柴不可比 [22] - 父母付出更多 幼年无法获得等价劳动回报 [23] 女性机会成本演变 - 机会成本定义为放弃的工资收入 双职工家庭需权衡工作时间与照顾孩子 [24][25] - 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 学历提升形成激励机制循环 [26][27] - 医学院女性比例从1970年10%升至90年代40% 法学院女生超男生 [28] - 高学历女性晚育少生 25岁前生育率:高中64% vs 大学20% 40岁时差异平稳 [29][30] - 平均生育数:高中及辍学女性2.5个 vs 大学女性1.6个 [31] - 高教育女性机会成本更高 怀孕照顾孩子期间放弃工资更多 [32] 职业与生育模式 - 大学女性先结婚后生育 可能暂离职场后重返 [33] - 离岗5-10年工资永久下降 调整工作年份后收入仍低15% [34] 技术变革影响 - 避孕药是生育选择最大技术变革 80%的45-55岁美国女性曾使用 [35][36] - 《经济学人》评为20世纪最伟大科技进步 [37] - 避孕药问世前女性需在性生活和职业间选择 [38] - 效果远优于隔膜和避孕套 尤其对年轻人 [39] - 1957年出生女性比1950年出生者晚婚且大学毕业率更高 因青春期可方便使用避孕药 [41][42] - 技术改变选择进而改变态度 [43] 长期经济回报变化 - 子女年老支持需求减少 社保养老金医保补助替代家庭收入保障 [44][45] - 成年子女仍重要但非完全依赖 涉及亲自照顾和财务管理 [46] 数量与质量权衡 - 低收入国家侧重孩子数量 高收入国家侧重投资质量 [14][15] - 劳动力市场技能回报增加 1980年大学毕业生收入是高中生1.2倍 现在1.6倍 [48][49] - 少生优育回报增加 多生少投回报降低 [50] - 成本更高 短期劳动回报和长期保障回报大大降低 [51] - 总体导致孩子数量减少 [53] - 高收入者将孩子视为奢侈品 随收入增加投入比例升高 [54]
10年前专家预测:开放二胎,中国新生人口将会激增!最后却被打脸
搜狐财经· 2025-08-04 15:01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 2015年专家预测放开二胎政策后中国将迎来生育高峰 但实际新生儿数量未达预期并持续下降 [2] - 1961年全国新生儿数量跌至历史最低点949万 1962年迅速反弹至2451万 [6] -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中国迎来人口增长黄金期 每年新生儿超2500万 [8] - 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后 家庭结构改变 年出生人口稳定在1500万左右 [10][11] - 2005年中国总人口突破13亿 但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 [11] 二胎政策实施效果 - 2014年"单独二胎"政策试点 2015年全面放开 专家预测每年新增人口将达2000万 [13][14] - 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 比前一年增加131万 但2017年降至1723万 [21] - 2018-2023年出生人口持续下滑:1523万→1465万→1200万→1062万→956万→902万 [23] - 2024年龙年出生人口微弱回升至954万 仍远低于专家预期 [25] 生育成本分析 - 一线城市养育孩子至18岁保守估计需200万元 [31] - 0-3岁阶段花费:奶粉辅食约4万 早教班6-9万 [31] - 3-6岁幼儿园阶段花费3-12万 兴趣班每年8000-1.5万 [31] - 中小学阶段教育支出:公办6-20万 民办15万起 [31] - 大学阶段4年费用约15万 [31]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 住房压力: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 房贷占收入大半 [34] - 教育投入: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等持续支出压力大 [32] - 观念转变:80/90后更注重个人发展而非传统家庭模式 [36] - 互联网时代多元价值观影响 生育不再被视为人生必选项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