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诈骗

搜索文档
警惕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反诈宣传月以案说险
齐鲁晚报· 2025-07-21 16:49
保障金融权益,守护美好生活。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于反诈宣传月持续推出系列以案说险,助力提升消 费者金融素养,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形式,以下案例源自真实案例: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 局警官"的电话,称其名下银行卡涉嫌"重大洗钱案",要求配合调查。骗子以"案件保密"为由,要求张 先生独自到酒店开房,断绝与外界联系,并通过指定链接下载"安全防护"APP(实为木马软件)。在持 续数小时的恐吓操控下,张先生为"自证清白",将全部积蓄38万元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 查",结果血本无归。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利用普通人对司法机关的敬畏心理,通过伪造身份、文件制造恐 慌,以"涉嫌犯罪"、"保密要求"为名进行精神控制,隔离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最终诱导转账到所谓 的"安全账户",受害者在高压下往往失去正常判断力。 全面剖析诈骗风险和套路,此类诈骗常以精准恐吓开场:冒充权威机关(公检法、海关、医保局等), 声称你涉嫌严重违法(洗钱、诈骗、包裹藏毒等),制造紧张氛围。然后,通常伪造证据施压:骗子伪 造的"通缉令"、"逮捕令"、"案件材料",利用PS技术添加受害者 ...
老骗局新变种 海外学子成电诈“猎物”
新华网· 2025-06-18 11:20
诈骗案件概述 - 江苏公安与检察机关披露两起跨国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万元 [1] - 诈骗团伙针对海外学子实施精准围猎,利用"验资审查"和"优先调查"等新话术 [1] - 诈骗手段包括伪造通缉令、操控留学生心理,并通过黄金交易和虚拟货币洗钱 [1]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团伙采用"两头骗"策略:一头冒充公检法威胁留学生缴纳"保证金",另一头诱骗他人协助洗钱 [3] - 诈骗分子要求受害者下载境外通信软件,伪造官方号码和涉案证据,制造恐慌 [5] - 通过线上"审讯"、签署"保密协议"、监控日常行为等手段彻底操控受害者心智 [5] - 最终以"保证金"和"财力证明"为由索要资金,单次索要金额达100万元 [6] 洗钱方式 - 利用黄金交易洗钱:诈骗团伙诱骗他人使用诈骗资金购买45万元黄金并寄往境外 [3] - 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资金:在受害者转账后迅速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卷走资金 [7] 受害者特征 - 海外留学生成为主要目标,因其涉世未深且与家人联系易被切断 [8] - 受害者年龄普遍较低,如何某仅19岁,李某也在英国留学期间受骗 [3][5] 反诈措施与建议 - 南京建立三级反诈培训机制:针对国际班学生、初次出国留学生及家长、出入境服务群开展培训 [8] - 公安部门提示:司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办案,凡要求缴纳"保证金"均为诈骗 [8] - 建议全国构建留学生反诈培训机制,加强出国前的反诈教育 [8] 案件后续 - 南京警方成功拦截45万元诈骗款并全额返还受害者家属 [3] - 部分资金因虚拟货币交易难以追回,如李某被骗的200万元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