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治理现代化
搜索文档
军工本周观点: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军工-20251117
华福证券· 2025-11-17 11:45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展开,重点解读了“十五五”规划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3] - 认为26-27年在十五五计划将近、建军百年目标、军贸快速发展等多重催化下,行业内外需均将大幅增长,主题型机会层出不穷,发展军工为未来重中之重[9][47] - 结合2026年行业强需求恢复预期及当前估值,军工板块具备较高配置意义[9][36][47]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11月10日-11月14日)申万军工指数下降2.15%,同期沪深300指数下降1.08%,相对超额收益为-1.0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表现欠佳[18] - 自2025年至今,申万军工指数上涨13.3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7.62%,相对超额收益为-4.2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位[20] - 细分领域中,信息化板块本周下跌0.57%,相对军工指数超额1.58个百分点,表现优异;发动机板块本周下跌2.56%,相对军工指数超额-0.41个百分点,表现较弱[22] - 个股层面,本周涨幅前十个股包括天奥电子(12.63%)、上海沪工(12.35%)等;跌幅前十个股包括淳中科技(-17.43%)、莱斯信息(-15.39%)等[24][27] 资金与估值分析 - 资金面出现明显改善:被动基金方面,本周各军工ETF合计净流入4.57亿元,净流入额较上周增加10.73亿元,被动资金重回净流入[28];杠杆类资金方面,融资余额占比有所提升至3.16%[36] - 估值层面,截至11月14日,申万军工指数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68.88倍,五年分位数为89.41%,考虑到2026年行业基本面强恢复预期,板块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36] - 细分领域个股估值显示,若不考虑高估值主机厂及部分主题投资标的,多数企业对应2026年估值在35倍以内[39] 行业重点方向与投资建议 - “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如无人智能、反制能力、先进武器装备)[3][43];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如军费预算管理改革、军事采购制度)[3][43];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如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3][44];着力提高质量效益,坚持集约高效和加大政策供给[4][45] - 地缘政治方面,11月16日《解放军报》文章强调对介入台海局势的警告[9][45] - 投资建议关注八大方向:陆装、隐身材料、深海、发动机、无人&反无、AI智能化、飞机、核聚变等领域的具体公司[10][47] 本周行业重要动态 - 航空航天: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美国“新格伦”火箭发射升空[50] - 核聚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多项采购项目,总预算超过13亿元;ITER项目中心螺线管模块安装取得进展;可控核聚变技术公司星能玄光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51][52] - 低空经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公示《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5版)》[53][55]
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 2025-11-12 06:40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部署 - 核心目标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 强调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中谋划实施 [4] - 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从第一步向第二步转进的关键规划周期 [5] 政治建军与组织建设 - 必须强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 把政治建军摆在首要位置 [3] - 要求强化政治引领铸忠诚 全面肃清流毒积弊 坚决防止伪忠诚 [3] - 加强高层党委建设 带头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提高党组织领导力 [3] 军事能力建设重点 - 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实施军事理论现代化推进工程 [8] - 持续优化军事力量体系 壮大战略威慑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 [8] - 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设 在新质战斗力增长极上实现突破 [8] - 加快先进武器装备发展 研制建造更多"杀手锏"武器装备 [8] 军事治理与制度改革 - 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 深化政治整训和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 [9] - 抓好改革任务落地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体系 [9] - 加强战略管理 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和军队建设统计评估体系 [9] 军民融合与战略体系 -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 [10] - 加快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 [10] - 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 [10] 规划实施与资源管理 - 坚持集约高效发展 走高效益 低成本 可持续发展路子 [12] - 突出降本增效 全面落实勤俭建军方针 贯彻成本控制理念 [12] - 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精准评估监测 [12] 改革创新与政策支持 - 向改革创新找出路 要效能 加快推进部队转型建设 [13] - 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标准体系 统计体系 [13] - 加大政策供给 提高政策匹配适用度 防止合成谬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