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搜索文档
登封:回收利用“废物” 巧变生态“财富”
郑州日报· 2025-10-16 11:5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在登封市石道乡陈村小学旧校舍设立加工点 集中回收处理周边村庄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加工 加工后的秸秆成为青贮饲料用于牲畜饲养 [1] - 采取广泛动员、强力宣传、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模式 乡、村、组三级协同发力推动秸秆回收工作 [1] - 该模式已覆盖石道乡阮村、西窑等多个行政村并继续扩展延伸 形成由点及面、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 [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将过去堆放占地、焚烧污染的秸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 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 [1] - 通过出售玉米秸秆 农户每亩地可增收约200元 拓宽了农民就地增收的渠道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政策引导与发展方向 - 登封市在三秋生产期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增强群众对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认识 [2] - 积极倡导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等多种处理方式 提升群众对资源化利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2] - 此举为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
牛粪养蚯蚓 土里淘出“金”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沿黄生态屏障再添“绿色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8-18 12:09
项目背景与生态挑战 - 梁山县肉牛产业每天产生超过2000吨牛粪 生态压力巨大[1] - 传统露天沤粪处理方式能力有限且存在污染风险 雨季污水可能汇入黄河威胁生态安全[1] - 当地24公里黄河岸线的生态保护要求与传统粪污处理方式形成尖锐矛盾[1] 金融支持与项目规模 - 建设银行梁山支行主动对接融资需求 山东省分行已投放2000万元贷款[2] - 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 在160亩土地上建设标准化蚯蚓养殖场[2] - 目前正在建设14个标准化大棚 占地77亩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处理全镇三分之一牛粪污染源[2]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采用标准化大棚养殖模式替代传统露天林下养殖 实现生态化处理[1] - 蚯蚓养殖周期30-45天 每米养殖床可产3-5斤蚯蚓[3] - 牛粪经蚯蚓分解转化为有机肥 产出物包括药用蚯蚓和花肥原料[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协同 - 牛粪从处理成本转变为免费资源 大幅降低养殖户支出[3] - 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经济模式[3] - 项目将生态压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2][3]